

海盗与海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殳俏)
当我住进某游轮的房间时,发现服务生早已经在我床上恭敬地放上了一堆旅行资料,一顶水手帽,以及一个海盗的黑色眼罩。不知为什么,看到独一个的黑色眼罩,你总会把它跟海盗联系在一起,而我想的果然也没错——在水手帽和眼罩的旁边赫然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欢迎莅临海盗之旅,今晚10点半在船内××酒吧将举行盛大的海盗晚会。”我微笑了一下,觉得还挺有趣,但几个钟头后,这种有趣感便随着我目睹提前到来的海盗行径而灰飞烟灭了。那是因为晚餐时间到了,我跟几个同去的好友去了船上的西餐厅,惊异地发现,原来海盗船的真正含义是指这里——食物熙熙攘攘,人群也熙熙攘攘,每个人手中都捧着超级大的盘子,上面至少放了10种以上的食物,都快满得掉到地上了,却还贪婪地想要夹住远处的那块熏肉。有点儿亲戚关系或友人关系的都会隔空大声叫嚷,以保持互相对食物信息的更新:“看,那里又来了一盆香肠!”“新鲜提拉米苏出来了,出来了!”脸色阴沉的侍者高举着巨大的托盘在人群中间有力地穿梭着,这是个明智之举。因为在这里,任何一种温柔有礼的避让都只会让你挪不动步子,甚至被不明食物砸到。
我们去了另一家中餐厅,结果发觉也是一样的状况,我们并无勇气去和英勇的其他旅客争抢食物,而显然,如果你适应了这种竞争机制,倒也可以很高兴地围着一大桌盘子碟子吃得很欢,并且可以不时讨论一下团队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奋不顾身在非战争时期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仍然有人做不到,并且虽然那些食物闻起来味道不坏,但那被拨弄得乱糟糟的模样实在叫人心寒,于是我们决定去问问船上的服务人员,这里有没有一家非自助的餐厅,我们可以多付点钱自己点菜吃。而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天真可爱的一耸肩,一摆手:“天哪,您真的用不着自己付钱,船上所有食物都是免费的,我们只有自助餐厅,您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这不好么?”
“Everything is free.”这样的好事我们却不能领情,完美的船上“共产主义”对于失去了争抢食物能力的人来说仍然是个悲剧。或者说,对提供这种“共产主义”的人也是种悲剧。船上自助餐厅的某些设备在第二天便陷入了瘫痪,比如冰激凌机,人们争相使出吃奶的劲儿左摇右摇,我还亲眼看见一位老太太先每个机器摇出一点儿,然后用手指头沾一下,尝过了每个的味道后再下决心要哪一种。而某些食物的架子前面也多加了守护神一样的职位来略略控制一下人的贪念,原因是如果没有这些“守护神”,有些人情愿把所有食物拿去吃一小部分,其他部分全浪费掉,也不愿意给别人留出足够的份额。而这个结果就是,在那一溜儿食物的架子前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校食堂,只不过这儿的“学生”更凶悍,他们很容易就跟大师傅起了争执。
据说自助餐来源于海盗的进餐方式,但我真的不知道,海盗是否真的能同时吃上来自挪威的三文鱼、来自新西兰的生蚝、来自日本的螃蟹以及各种印度咖喱和中国炒菜。现代的自助餐动辄就造成一种食物过剩的景象,那些吃的东西虽然号称有着最尊贵的出身,最后也就落得个可怜巴巴等人挑选、被人搅和的下场。且不论成本多少,利益几何,这种进餐方式的最终结果都是大量浪费,并且最大限度地折射出人类的贪婪、凶狠、虚荣以及无节制。更可笑的是,如果你在自助餐现场表现得彬彬有礼,拥有自制和杜绝浪费的美德,反而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指出你的这张入场券“真不值”或“真不划算”,就连服务生都会大惊失色地询问道:“您确定您吃这些就够了吗?我们到9点,这里所有的食物可就都撤了。”反之,那些能把盘子堆到最高,可以不辨食物真味猛塞吃上一顿的人却被冠上自助餐之王的美誉,其入场绝对是被认为值回票价。
曾经也有人跟我讨论过,是否存在“十分完美”的自助餐,那就是食物极尽精美,客人极致有礼,且食物数量和客人人数都不算太多,在那种场合,是否可称为是自助餐的最高境界。但我反对说,由于你永远事先都不知道客人到底要吃多少,所以自助餐一定必须准备远远超过客人正常需要量的食物,无论如何,这其实都是一种放纵人类占用过多资源,给前来用餐的人们造成一种资源过剩的优越感的进餐方式,这永远是人和食物之间的不对等。且不说那些选取了廉价而低质量的食材的餐馆是否会有着卫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就说那些坚持采用货真价实好东西的餐馆吧,那些吃了一半就扔掉的冰激凌,那些因为备货太多而生生变得不新鲜的海鲜,那些今天吃不掉明天就不能上桌的精心制作的糕点,这都不是抢来的,是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吃着自助餐,您还别以为自己真是海盗了。■ 海盗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