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身不殆

作者:朱伟

(文 / 朱伟)

《老子》第16章和第52章中,都用到了这个词,没是淹没,殆是危害。简单解释这个词,人因为有身而有害,没了身体,自然就没了危害。但没有身体就不能为人,于是就需要复杂些的解释——身体被淹没或者隐身,就不能被害。怎么淹没、隐身呢?老子的办法是减弱、减小自己。第16章说,虚极守静,就能观复。虚的减法是耗空,身体耗空到极点,五内皆空,会轻飘,所以必须以静制止,静是净,也是安。观复是看到周而复始,九九归一,一切都是变化中的重复,无论什么激情也就平复了。老子说,虚静才能意识到复始,回归性命平常——芸芸众生的芸本是花草枯黄貌,万物枯落,返根再生,没了繁华枝叶,归根知常就隐了身。为什么呢?他的推理非常有逻辑:知常容,树干长出的繁华枝叶就如自知,是排他的身份炫耀,等叶落归根成为平常,才能无不包容。能包容才能公正,不偏颇,不倾斜,才能为王。王是胜,是尊,是统治,是控制力。有了控制力就不能被害,因为它本身就是天与道;天道长久,没身由此就有了终身的意思。

第52章中换了一个归一的角度,让人更深地体会这个“复”字。他说,天下有始,养育万物,所以是母,是我们每人生活的环境。既然知道天下是母,也就知道自己是子;既然知道自己是子,从本末关系,只要顺应母,就是没身不殆。这一章最后,是深入讲解第16章的明与常。“知常曰明”的常是小,是庸,所以小处是明,大处反而不明。小是弱,弱又是本身,所以自强。这就是母子的本来关系——借天下之光来用于自己之明,只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子,就像温暖在母的呵护怀抱中,哪里还会有灾祸呢?这样体会,减小自身是为回归,只要袭以为常,就能没身不殆。袭是承袭,沿袭天下运行的轨迹,人生也就是复命,复命就是周而复始。

这两章都强调知常——认清自己与天下的关系,抑制自知,才能让自己变成弱者,顺应天地哺育呵护,排除危害。如果以《老子》比照《庄子》,《庄子》中虽然没用到“没身不殆”,但在《养生主》中说到,人生有涯,求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就是殆已。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求知就是求身名,知是名,名是物,逐物无穷,以有限生逐无限欲,只能害己。所以,知者已经危害,没身意味着脱营营之知,泯知全身。缘督为经,缘是顺,督是中,经是常。

我一直觉得,《老子》是哲学,《庄子》是文学,文学多比喻,比喻更多想象成分,也更极端。《庄子·山木》通篇都为说清这“没身不殆”的道理,其中第二段,通过鲁侯请教市南宜僚,专门讲身体的忧患。宜僚是智者的名字,住在城南。鲁国君主请教宜僚,我学先王之道,继承先君事业,敬鬼尊贤,身体力行,不敢有半点怠慢,怎么仍不免祸患?宜僚就反问他,丰狐文豹栖于山林,藏于洞穴,夜行昼隐,很警觉,虽被饥渴牵制,仍不敢到江湖上去捕食,很小心,为什么还不能免于机关罗网之祸?就因身上鲜明的皮毛为灾。今天的鲁国不就是你的皮吗?舍皮去毛,忘身忘国忘智,就可免灾。他指引了南越一个名叫建德国的方向,那里的民众少思寡欲,只顾劳作不知收藏,给予他人不求回报,不计较如何合乎礼仪,忘乎所以,却都合乎大道,生得快乐,死后安葬。宜僚劝鲁国君主扔掉国家、俗念,无为至道,相辅而行。鲁国君主问,路途险阻,山河相隔,我无车船,怎么能去呢?宜僚说,身无形,居无所,这就是你的车。鲁国君主又问,道远无人,我靠谁帮助?没有粮食,又怎能到达?宜僚说,减少费用,节制欲望,虽然无粮,也就足够了。等送你的人远离,你独自过江入海,超然万物之上,面对茫茫无涯,越走越不知前方,这才是除忧安逸之地。庄子的观点是,身患在他人,所以人生累在有人。有他人才有自身,此身于是就会被他人役用。没身是脱离他人控制,只有独身虚己悠游于大莫之国,才能除祸。大莫指目的,目的其实莫须有,还是孤独地自我跋涉的意思。

然后,第四段又以孔子遭遇的困境做进一步解读。第四段说,孔子被围困在河南淮阳与上蔡之间,饿了7天,快饿死了。一位姓任的老者告诉他,你为惊世骇俗有意装饰自己的知识,以洁身自好显出他人污浊,似乎举着日月之光行走为照耀他人,所以会有灾祸。他让孔子以一种名叫“意怠”的鸟为榜样,“意怠”意味着,看似无能,飞得很慢,随群而飞,随群而居,进不敢前,退不敢后,食不敢先,吃的是大家剩余,于是大家不排斥,外人也就无法加害。这是无法排除他人前提下的为伍之法,庄子通过姓任的老者告诉孔子,没身就是“削迹去势”,将功名还给众人分担,使他人都变成自己。孔子于是辞退弟子,不再交际、游学,逃进旷野,穿粗布衣,食野菜野果,做到了“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连鸟兽都不排斥他了,就不怕与他人相处了。

在《山木》最后,庄子总结,祸患都因为守形忘身:他先看到一只宽翅大眼的异鹊落到树林中,再见到一只蝉刚得到美荫而欢呼忘掉其身。螳螂就利用美荫隐蔽,捕捉了蝉。螳螂得意忘形时,异鹊又正好渔利。庄子由此总结,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蝉招螳螂,螳螂招鹊,都因炫耀自身,彼此相招,才彼此为害。■ 螳螂不殆没身孔子文化国学

上一篇: 南水北调与水价
下一篇: 海盗与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