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市民的问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林培)
近两月,包括贵刊在内,众多权威媒体聚焦南京老城南拆除之争,并引发全国性的关注和热议。可在风暴发源地的南京城,却平静得如“世外桃源”,若不是从南北报章上“出口转内销”,南京人至今还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老城南的拆除从未罢手、29位学者上书高层、温总理再度批示和北京调查组来宁等。据我所知,并非政府故意封锁消息,而是南京的社会公器——媒体舆论、民意监督和行政执法三大公共服务体系自动退场、集体失声所致。
首先是南京媒体“万马齐喑”。南京媒体间新闻竞争的惨烈程度一向闻名全国,可这次,几十家媒体像说好了似的,对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一系列拆除、抗争事件,视而不见,不着一字。甚至还有个别媒体“曲线粉饰”,大谈旧城改造与拉动内需的关系,间接为拆迁造势。其次,分布在南京各行业的468名人大代表、444名政协委员呈现集体“无意识”。作为民意代表,他们对老城南拆迁及争议不可能一无所知,也不可能没接到这方面的反映投诉,但始终未见他们公开发出履职声音,阻止或延缓强制拆迁。这些平时抓个“鸡毛蒜皮”都能在媒体上侃侃而谈的代表、委员,此次为何装聋作哑、“退避三舍”?其中与文物保护、城市管理有工作对口和关联的代表、委员,是否有失职失察之嫌?三是省、市文化、文物、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执法行政部门同样“沉默是金”。尽管他们的背后有一系列强硬的法律支撑,有路人皆怕的处分权、罚没权、强制权、起诉权等等,但他们该出手时没出手,甘当冷静的“看客”,甚至连“下情上达”的程序都不敢启动,是否也该按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问问他们管理缺位之责?
处于信息“灯下黑”的我,以及众多的南京人,目前只想拜托消息灵通的外省人帮忙打听——温总理批示两个月后的最新落实情况。
更正:本刊2009年第26期34~35页摄影师李学亮拍摄的跨页图片,应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著名景区卧龙湾,而非哈巴河县白沙湖景区。 市民时政问责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