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岛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崔峤)

幸福的小岛屿0( 皮娜·鲍什的舞蹈作品《草原国度》剧照 )

皮娜·鲍什(Pina Bausch)是20世纪的女神。1973年以来的40多部作品首演总是在初夏,经常没有名字,总是在“改进阶段”。2009年的新作公映于6月12日:全白色的舞台,仿佛走在冰上的舞蹈,主题仍然是她的最爱:爱情中男女的对抗、恐惧,彼此间不能休止的欲望,随后而来的悲伤同样无法避免,每一个活在世间的人类“小世界”无不如此。如同以往,她点燃一根根骆驼香烟,躲在后台,最后和舞者一起走上舞台亮相。68岁的皮娜不可能预感到这是她此生的最后一部作品。以前很多次作品首演时也都没有名字,但在后来几轮演出时,皮娜都会慢慢想出合适的名字,这一次却再没有可能。新作首映忙碌完13天后,肺癌确诊。5天后,皮娜·鲍什辞世。

过晚的诊断和突然的死亡仿佛命运重演:皮娜最重要的同事也是她的爱人罗夫·博济克(Rolf Borzik)同样因癌症在1980年辞世,年仅35岁,最后的日子里皮娜天天在旁照料。在她震惊世界、革新舞蹈界的早期作品中,极为重要的舞美和服装都出自罗夫的罕见想象力和深刻理解:舞台上的日出、马匹、鳄鱼让人物更为粗暴、孤单。他们紧密合作的作品也影响了很多艺术家,摄影大师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一组很著名的裸女/鳄鱼的系列照片就是被他们的舞蹈激发,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作品《对她说》前10分钟男主人公泪流满面观看的就是皮娜亲自演出的《穆勒咖啡馆》片断。德国电影导演文德斯今年9月份本来也要和皮娜合作全世界第一部3D舞蹈电影“PINA”。也许是巧合,文德斯曾经拍摄过日本服装大师山本耀司的纪录片,而皮娜的标志一身黑衣就是山本的作品,有些舞蹈作品中的服装也是二人跨界合作。

创作力惊人的天才总是把尘世的时间交付给了自己的作品,皮娜的一生都是如此。身体的疼痛被她也许刻意地长时间忽略、忍受,也许她寄希望于舞蹈作品里经常表现的“自我超越”。死亡在舞蹈中是永恒的主题,大多像《天鹅湖》中的景象:期待一个拥抱却不能的浪漫美丽,一定会有委婉伤感的音乐伴奏。皮娜是美的护卫者,她的离去却完全不同。一生不停地奔波工作、环球旅行,永远谦虚静默,远离媒体,宠辱不惊,专注于自我的天地,这样的生活比较少遗憾,只是过于孤单和悲伤。对于爱情,她的作品经常持不确定的态度:“只有生死离别之前最后一次的拥抱才能真正体味到爱情。”很多作品都非常个人化,同时又具有普世关怀:恐惧,死亡,爱情,悲伤,暴力,和平,嫉妒,男女间的争斗,游戏。人类的孤单以及相互靠近再排斥是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

皮娜坚持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应该表达舞者内心的情感,诚恳、直接,舞者应作为“人”来呈现,而不只是“完美的躯体”。她要求每个舞者都要拿出勇气来共同创作,甚至会暴露很多自我。曾经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女舞者终于忍受不了过于私密的主题在舞台上被展现,当着皮娜的面大喊“我恨你!”辞职回澳大利亚,避世居住。而皮娜奉献给这个世界最大的礼物正是她的勇气和坚持。她的初期作品还属于常规的现代舞,70年代中期不同风格、多层次的群舞场面打破了传统芭蕾和现代舞的界限,后来逐渐加入了演唱、台词自白、反映日常生活的戏剧,创建了“舞蹈剧场”的全新概念。她是一个温和的反抗者和前卫艺术家,从来都没有过激的侵略性,却完全革新了整个舞蹈和戏剧的定义。1978年,38岁的皮娜创作了闻名世界的经典作品《春之祭》,同年的另外一部作品《交际场》同样感人至深,打破了“衰老”这个主题在舞蹈作品中的禁忌:58~77岁的舞者在退休前曾经是画家、艺术家、秘书,舞台上的沙发、钢琴、一排排座椅最后变成了打斗竞技场,没有任何煽情、戏剧情节,这个剧目在全世界巡演了5年,皮娜只想展现健身房文化之外的边缘群体的感情和世界,探询人的存在的不同可能和意义。

艺术门类的界限在皮娜的世界里不是什么问题。2007年她获得过当代艺术界极为重要的“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1982年还参演过费里尼的电影。1990年更是自编自导了35毫米的舞蹈电影《女皇的诅咒》,德国的影院票房惨败,专业评论也不佳,但那是一部让人永不忘记的作品,太多的个性和悲伤。观众只能极端地热爱它,或者讨厌、害怕它。皮娜曾经说:“跨越所有界限,我们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亲属,这才是真正有意思的事情。”她的国际合作同样也不设界限:里斯本、香港、洛杉矶、帕勒莫、马德里、伊斯坦布尔、里约热内卢……皮娜带领舞团第一次访问印度的时候,观众退场辱骂,舞台上被扔西红柿,第二次、第三次就变成了欢呼和敬佩,印度歌德学院更曾经与舞团合作。2007年,中央芭蕾舞团和北京歌德学院共同邀请了皮娜的Wuppertal舞团首次访华,因为照顾到中国观众对现代舞的接受程度,选定的剧目是比较经典的出自70年代晚期的《春之祭》和《穆勒咖啡馆》,后者更是皮娜亲自上场出演的唯一剧目。四场演出极其成功,媒体和观众的热情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料。与中国同行的交流会、演出前的排练、椅子道具的检查,皮娜都极其严谨认真,而且令人难以置信地谦虚和蔼。歌德学院设在“寒室”餐厅的贵宾招待晚宴上,北京“生活舞蹈工作室”的文慧送给她十几盒不同品牌的中国香烟。皮娜对于朋友的礼物特别意外,两手各拿几盒,飘飘洒洒地就在门厅处高兴地跳起来了。她的专业和敏锐却也同样令人意外:陪同皮娜观看国家大剧院试营业第一场演出《红色娘子军》的时候,皮娜参观建筑后低声说“这个设计师以前应该没有设计过剧场”,确实这位法国设计师的专长是设计飞机场。剧目中段休息的时候,皮娜急寻吸烟室却无果,就只能“大胆”在全部禁烟的剧院入口附近连抽几根烟,还引来不少“谴责”的侧目。一直有很多人问皮娜什么时候再来北京,其实北京有几家演出公司/剧场都在纷纷邀请剧团2010年3月再次访华,但这个梦想真的就只能是梦想了。

幸福的小岛屿1

法国作家弗里德里克·贝格伯德(Frédéric Beigbeder)有一本小说《39,90》,曾经幻想过世间突然早逝的天才都隐匿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屿上。迈克尔·杰克逊,“猫王”埃尔维斯,也许还有皮娜,都在那岛上,也许不会。无论如何,她终于能与她的爱人团聚,在他们自己幸福的小岛屿上,没有奔波、没有悲伤,短暂却是永恒地休息。■

幸福的小岛屿2( 2008年6月6日,皮娜·鲍什出席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

幸福的小岛屿3(  皮娜·鲍什的舞蹈作品《粗剪》剧照 ) 小岛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