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犯错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 约瑟夫·哈里南和 《错觉》(中文版) )
《错觉》一书英文版今年2月出版后赢得了很多好评,一位书评人甚至预言它将改变主流行为心理学的面貌。该书有一个比较长的副标题:“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转身就忘或自命不凡?”哈里南自己说,这本书是一幅人类所犯错误的地图,人们可以在上面找到他们犯下的错误,并找到这些错误背后的原因。
他举的例子都让人们深有同感:为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刻想不起人的名字?为什么我们会忘记电脑的密码?为什么外出度假的时候把珍贵的物品藏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回来时就想不起来自己把它藏到哪儿了?
书中关于我们为什么犯错的经验,大都来自对医药、军事、航空和金融等领域的案例进行的研究。在这些领域,失误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生命。因此,一旦出错,人们就有强烈的愿望去弄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还从消费者的行为、地理和橄榄球等领域选取了实例,吸收了经济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哈里南认为,我们犯各种错误是由于人类的天性,而不是因为个人的性格或智力有问题。我们思考、观看和记忆的方式会导致我们犯错误。我们会无意识地持有偏见、迅速根据表象下判断、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
比如,我们到底能看到什么,跟我们对双手的使用偏好有关。在十字路口转弯时,习惯于使用右手的人会右转,习惯于使用左手的人会左转。因此有研究者建议说,在商店、银行或医院排队的时候,应该多留意自己的左侧,这样往往可以找到更短的队列。
另外,会看到什么还会受到职业的影响。世界上许多最伟大的球手,包括“老虎”伍兹,都曾经实施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把视力矫正到20/15或者更高(视力为20/15的人,在距视力表20英尺处所看到的内容,正常人要在15英尺处才能看到)。职业高尔夫球手不仅视力比普通人好,而且在推杆入洞前的最后几秒钟,他们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球看,很少把目光转向球棒,缺乏专业训练的球手不会长久地盯着球看,会时不时地看向击球的球棒。
我们还都会受到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而不管这个第一印象是对还是错。比如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自己最初的那个选择,虽然这种选择并不一定正确。这是因为学生把答案从正确改成错误后会感到更加悔恨,从而认为坚持第一选择是更好的策略。
我们能记住人的面孔,却记不住与面孔相连的名字,部分原因在于,大脑很难记住没有意义的东西,名字都没有什么固定意义,而职业、个人爱好和出生地等信息在语义学上都有着更丰富的含义。当人们辨识一个人的面孔时,靠的是面孔的情感特性而非外部特征,情感特性更容易记住,因为这些特性需要大脑对一些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处理才能获得。可是受害人又经常把无辜的人认作犯罪分子,这是因为当我们被叫去辨认他人时,我们经常会忽视情感特性,而更倾向于在头脑中搜寻外部特征。
最糟糕的是,我们会反复犯同类错误。当我们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却是感性的,反之亦然。因此在错误出现后,我们抱怨的往往不是它的真正根源,因此我们很难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很多人认为,犯错是智力低下的表现,这使得人们拒绝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在做得不对的时候,我们就抱怨说是运气太差。
搞清楚我们为什么会犯错误有助于降低犯错的倾向。哈里南提出了一些简单可行的避免犯错误的方法。比如要多睡一会儿,因为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让我们表现出一种无畏的冒险倾向(这就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赌博和娱乐场所都是全天24小时营业)。另一个方法是调整并放慢做事的步调,因为一心多用的结果往往不太好。■ 为什么犯错误心理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