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相卫的考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寒冰)

前几天,是读“初二”的小表弟进行中考的日子。考试科目是地理和生物。考完后,他边抱怨老师没有传多少答案给他,边拿出手机,从中调出一条短信,只见上面写着“海南的气候灾害是台风”,还有20多个A、B、C、D等字母。他说这是在进行地理考试时他们老师发给他的,我们这才知道为什么他考前一定要借他妈妈的手机。原来,他们老师在考试前,会将班上同学的手机号码收集起来。等到考试的时候,老师拿到考卷后马上做题,并将选择题的答案和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发送给有手机的同学。一些平日里与老师关系比较好,或是在考试前家长打点得比较“到位”的同学,老师更是会将全部答案都发送过去。那进考场时不是不准带手机等通讯器材吗?我问道。当然是我们学校的领导已经与监考的老师沟通好了,并且如果有上面来的监考老师来检查时,大家还会互相通知,避免被逮到。

后来了解,这种“校校相卫”的地区性舞弊现象早就不是一个秘密。听说去年我们的地区高中,有一个美术特长生专业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于是校领导颇费周折,在其文化成绩考试时大开绿灯。这个学生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这恰恰又成了学校招生的最好招牌。据说,今年费力转入这所学校的高中者人数不少。

小表弟和同学们,会因为老师给答案不多而抱怨,或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会抱怨父母没有手机可以使用。我想并不是现在的学生变得怎样坏,他们只是被引导者。更多是因为老师和校方为了表现成绩,不惜互相攀比,破坏公平竞争的良性规则,而演变成所谓的潜规则。同时地区教育部门的领导为了表现政绩,也对其睁只眼闭只眼。只是这些为人师表的“园丁们”,该如何教育学生们什么是诚实、诚信呢? 校校相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