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伦机会”里的中国企业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 欧洲第一金融中心——英国伦敦金融城街景 )
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摩根(Alastair Morgan)的眼里,机会从来都是双向的。
前不久,他就借助英国媒体告诫他的同胞:“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的大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地震重建和基础设施项目。如果跻身于铁路部门的项目工程,或能提供道路建设中的生产设备,那么你将获得非常直接的机会。”
另一方面,摩根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向中国企业家推荐“英国机会”,他说:“有奥运会经验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把相关的经验带到英国来,伦敦奥运会的官网上有非常多的项目正公开招标。”
老派的摩根看上去颇有说客的蛊惑力,回首过去一年的中英两国商贸往来,他所要做的就是从现象中嗅出新动向,并且发现一些新的机会。
2008~2009财政年度,中国对英国共计投资了59个项目,与上一个财政年度持平。摩根对这些项目做了分析:“这些来投资的,有的是首次到英国去落户的,有的是扩展已有的业务网点,有新成立的全新企业,也有的则通过并购进入英国。”上一年,新的中国投资所涵盖的领域包括银行业、医疗、电子商务、电信、汽车等,其主要项目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今年1月将其位于伦敦的代表办事处升级为子公司,该公司位于伦敦的金丝雀码头,将作为一家批发银行开展业务;作为一家中国电信公司,华为与4所英国大学结成了研发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贝辛斯托克成立研发营销中心和战略规划研究中心,以期实现在英国扩展业务的目标;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2008~2009财政年度在英国建立了其欧洲总部……
三联生活周刊: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英国在这方面有没有采取类似措施?
摩根:英国没有,也不会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或者政策。英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经济体,我们一直坚信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是对贸易和投资保持非常开放、包容的态度,这是我们政府的一个首要立场。
在许多场合,我们觉得中国和英国已经共同在反对保护主义,如果中国能够进一步走出现状、开放自己的市场,我们会感到更加欣慰。比如在中国的刺激经济方案中,有一个鼓励购买国货的政策,是中国政策的组成部分。如果中国能够进一步持开放态度,无论是对英国企业,还是对世界的经济发展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中英双方贸易在哪方面会有更新的发展?
摩根:很难确定是哪些方面,因为英国的经济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而中国的市场庞大无比,所以要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是很难的。我们英国贸易投资总署集中在15个行业开展工作,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唯独与中国在这15个行业都有合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联生活周刊:您对世界和中国的经济环境怎么看?您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已经触底,还是会继续恶化?
摩根:关于全球经济的预测,我觉得有比我更专业的人士,但是任何关于全球经济预测的工作都是非常有风险的。我觉得英国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后第一轮的应对工作做得相当成功,就是给银行注资。但我们的GDP还在下滑,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所以说,我们并没有走出经济衰退的局面,虽然下滑的幅度在减少,甚至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从英镑逐渐走强、汇率的变化上也可见一斑。我们政府中也有人在过去的预测中表示,经济已经触底并开始反弹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我不再做更多的预测,我觉得比较平衡的观点,就是今年英国的GDP会下降4%。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的企业到英国投资,能够获得哪些帮助?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哪些机构和组织知道他们可以到英国投资,以及寻找他们在英国的投资机会?
摩根:首先,我所在的组织——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的宗旨就是帮助各国投资者到英国去落户。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或在投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都可以和我们联系,我们提供的是免费的保密服务,有任何信息方面的需求都可以找我们。
我们不仅支持企业首次到英国落户投资,企业进入英国境内后,也将不断得到我们的支持。在今年公布的中国到英国的投资项目里,就有不少是业务扩展的项目。比如,中国有一家叫四维的公司,通过收购英国约翰逊公司(Johnson Security)的汽车企业来做相关的安全运输车业务,这种车辆是安全需求非常高的车辆,比如会被用来做运钞车,通过并购,四维在英国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企业刚到英国的时候,可以得到我们关于登陆的“一揽子服务”,比如提供相关的中文服务,这种帮助并不是以补贴的形式或是通过一段时间内免税等方法来实现的,而是给中国企业提供一些特别帮助。像中国移动,在进入英国时也得到了“一揽子服务”的帮助。
三联生活周刊:伦敦将主办2012年奥运会,中国企业有可能获得某些“奥运机会”吗?
摩根:奥运会本身是有很多机会的,中国企业前往伦敦,很可能获得与奥运会相关的业务。我们看到有些公司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合同,像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也都已经在伦敦设了相关的业务网点,因为他们对奥运会的通信业务非常感兴趣。
吴康伦(英国大使馆贸易投资处对英投资负责人):关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这个领域对中国企业存在着独一无二的机会,因为中国去年刚主办过奥运会,中国企业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经验,因此对于现在伦敦奥运会要进行招投标的合同以及涉及的80亿美元而言,我们觉得中国企业是完全有能力赢得其中一些项目的,他们有机会把北京经验搬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去。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了。一个是水晶石数码公司,他们是帮北京奥运会做相关图像设计的,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伦敦奥运会的官方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另一个是北京华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伦敦奥组委授权,成为伦敦奥运徽章合作商。
我们也鼓励中国企业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超越奥运会,在奥运会之后进一步在英国、在欧洲发展业务。
三联生活周刊:更多的中国企业可能通过哪些渠道获得这些信息?您认为什么样的项目对中国企业是有吸引力的?
摩根:我们在组织中国企业代表团前往伦敦的时候,会把相关的奥运会机会向他们介绍。事实上,伦敦奥运会的官方网站(www.competefor.com)上面将发布7.5万多个公开招标的机会,并不断更新合同情况,中国企业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竞标。此外,主承包商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机会。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英国一些企业也曾经参加了一些领域的工作,他们当时的用意就是把眼光放远,力争在2012年超越北京。我想说的是,有奥运会经验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把相关经验带到英国来,北京奥运会让一些中国公司积累了经验,这些经验很有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与几年前的情况比,如今在英国投资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不是代表着某种趋势?
摩根:与5年前比,简单说,现在中国在英国的投资项目是更加可持续了,显然中国的投资者也进一步理解并欣赏英国的投资机会。比如在英国就有非常好的软件投资市场,文思创新公司就把在欧盟进行投资的第一个项目的总部设在了英国,我们非常希望所有中国投资者能够马到成功。
如果从单个投资项目看,中国在英国的这些投资金额都不是很高,规模都不是很大。目前到英国的外国投资最大的份额还是来自北美,无论从比例上还是单个项目规模,北美和欧洲都要比现在中国的投资项目更大一些。但是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非常大规模的中国到英国的投资项目出现。
三联生活周刊:以您的经验,眼下对中国来说,是不是一个海外投资的好时机?
摩根: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看到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增长,这格外让人感觉兴趣盎然。我觉得,中国企业前往英国投资的动力是各不相同的,取决于他们所在行业和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有的是在找寻相关的分销网络,有的则想获得品牌,还有的是希望能买到相关的技术专长。对相关行业来说,进行海外收购对国内的企业来说是一种互补的行为。
一个中国企业可能在规模上要比被收购的英国企业大很多,比如中国的四维,比它所收购的英国企业约翰逊公司的规模要大很多,约翰逊公司是英国西南部的一家企业,主要生产安全车辆。虽然约翰逊规模比四维小,但它在安全车辆方面的技术是四维欠缺的,所以通过这样一个收购行为,四维既可以进一步改善它在中国的技术,同时又可以打造在英国的相关网点。
但我个人认为,对缺乏海外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说,也许在收购中要谨慎一点,因为如果没有比较丰富的海外市场以及国际运营的经验,突然收购了一个海外公司并有大规模的海外业务运行,很可能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收购的规模,主要取决于中国企业本身的相关考虑。■ 机会英伦奥运会项目投资企业中国中国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