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地毯”下的伊朗大选

作者:蒲实

(文 / 蒲实)

“波斯地毯”下的伊朗大选0( 6 月14 日,内贾德的支持者在德黑兰庆祝内贾德获胜 )

6月13日,内贾德被政府选举委员会宣布以62.63%的得票率在总统选举中获胜。选举结果公布后,伊朗爆发了群众示威,至少2000多名前总理穆萨维的支持者示威抗议选举结果。

“伊朗的决策过程就如波斯地毯下的格斗比赛,很难分辨谁对谁在做什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前助理国防部长格雷厄姆·阿里森(Graham Allison)这样向本刊记者评价这场被西方媒体视为将影响未来4年中东局势的大选,“无论选举结果如何,我们对伊朗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都不抱希望,最高领袖才是最终决策者。”在6月12日等待选举结果的时刻,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国际事务分析员阿里·纳德尔(Ali Nader)在选举结果刚公布时对本刊记者说:“内贾德执政的未来4年不会有什么变化,核计划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期待社会和经济改革的穆萨维支持者会感到沮丧,他们的反应将会很有趣,可能会走上街头抗议。”

“总统的言论基调会影响美伊接触的空间,虽然接触一定是有限的。”纳德尔向本刊记者分析道,“而且在伊朗神权政治与共和政府平行的二元政治体制中,权力中心很分散。更重要的是,伊朗的很多政治决策在幕后完成,这给一些政治派系获得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留下了空间。”因“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和“联合国制裁决议是一张废纸”等言论而在西方社会中受到争议的内贾德,最近再次宣称“伊朗的核问题已经结束”。与内贾德相比,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的言论更温和,他在大选期间说:“我们要保证核计划不会转变为核武器。”“这种论调当然会有利于美伊关系走向积极的方向。”阿里森向本刊记者分析,内贾德的获胜结果,将使“美伊接触比以前更困难”,但美国伊朗研究基金会的马吉德·密尔(Majid Mir)告诉本刊记者:“两国间仍然存在有限的接触空间。”

在过去4年中,内贾德在外交上的强硬言论一方面备受美国等西方社会批评,另一方面也在伊朗激进的年轻人和维护伊斯兰革命的群体中获得了支持。“负责维护宪法秩序的革命卫队领导人与伊斯兰武装力量民兵队巴斯基在大选中明显地站在内贾德一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东问题专家殷罡研究员向本刊记者分析,他们是支持强化社会的伊斯兰化和扩军的强硬派。从6月10日起,穆萨维开始指责巴斯基和革命卫队官员干涉大选,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含蓄表达了对内贾德的倾向性支持,称赞他为爱国、勤奋和勤俭的人”。殷罡分析内贾德的政治资源优势时说:“作为前任总统,内贾德在现任政府,包括内政部中享有资源。”

内贾德执政期间在经济上其实并不很成功,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吴冰冰副教授向本刊记者分析,“货币的通胀率高达20%,国际油价最高时期所带来的巨额石油财富未能与民众分享”。造成这种不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是美伊关系,伊朗在石油贸易中获得的大量美元在制裁和封锁的条件下无法转化为商品,也无法引进先进技术”。吴冰冰说,尽管如此,“内贾德仍然关注普通民众的民生,他曾在全国各省进行了近30次巡回视察,因为他体察伊朗底层民众的疾苦,“伊朗的乡村和边缘地区是他的票仓”。殷罡分析说,选举的结果说明,“占人口多数的中下层伊朗人寄望于内贾德在第二轮执政中实现他提出的均贫富目标”。

以穆萨维为代表的温和派得到前总统哈塔米和拉夫桑贾尼的支持。哈塔米在1997至2005年任总统期间,推行政治改革,主张与西方改善关系,呼吁扩大言论自由。3月,哈塔米发表声明说,为避免改革派支持者选票分散,决定退出总统选举,并表达了充分信任和支持穆萨维的立场。拉夫桑贾尼在1989至1997年期间任总统,现任伊朗专家会议主席(由86人组成的专家会议是选举最高领袖的机构),是务实派的政治领导人,他也对西方持现实主义的和容忍的态度,主张改善同西方的关系。

应该说,内贾德的连任,从某种意义上很令寄望穆萨维上台的一些西方势力失望,但吴冰冰认为,“伊朗的政治体制其实是一个维护现实政治利益的灵活务实体制,政治领袖们无论在言论上差别多大,实际的行为空间却有限”,“如果回顾历史,伊朗的核计划其实正是在温和派哈塔米执政期间启动的”。■ 地毯伊朗革命时政外交大选伊朗伊斯兰革命内贾德伊朗石油波斯穆萨维波斯地毯伊朗伊朗政治

上一篇: 从长尾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