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4”联盟获议会多数席
作者:徐菁菁(文 / 徐菁菁)
( 黎巴嫩国民议会多数派领袖小哈里里 )
在6月7日举行的黎巴嫩国民议会选举中,前总理哈里里之子小哈里里领导的原议会多数派“3·14”联盟获得128个席位中的71席,继续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以纳斯鲁拉领导的伊斯兰什叶派真主党为首的“3·8”联盟获57席。
“这是奥巴马开罗演讲后,中东地区发生的第一起重大事件。在奥巴马新中东政策的背景下,黎巴嫩大选显得引人注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陈双庆向本刊记者分析。
智库世界安全网络基金中东问题专家曼纽拉·帕莱潘对本刊记者指出:“黎巴嫩实行独一无二的以宗教为基准,具有配额性质的多数民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董漫远向本刊记者介绍:黎巴嫩54%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另有46%的民众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等。根据1989年黎内战结束后达成的《塔伊夫协议》,在国家内部实行了权力的平等分配,基督徒和穆斯林议员比例为1∶1。
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专家穆罕默德·巴兹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的“3·14”联盟主要包括大部分逊尼派穆斯林、德鲁兹派和部分基督教派别,支持美国和沙特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反对叙利亚和伊朗干涉黎巴嫩内政,同时该派强调国家的统一性和军队的国家化,要求解散真主党武装。“3·8”联盟主要代表什叶派穆斯林和前黎军司令奥恩代表的部分基督教马龙派政治势力,反对美国中东政策,主张抵抗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占领,一直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
陈双庆认为,“3·14”联盟在此次选举中获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心思定”。自2005年选举以来,黎巴嫩一直是内忧外患交错,接连发生前总理哈里里遇刺、黎以冲突、黎巴嫩政府军与巴勒斯坦难民营法塔赫组织冲突、真主党武装和黎政府军交火等一系列事件。“在这种情况下,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外债已经达到GDP的162%。因此黎巴嫩急需一个稳定的环境谋求自身发展。”在此背景下,大选受到外部因素的巨大影响。“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此前表示,如果真主党上台,将重新考虑对黎巴嫩的经济援建。而从2006年以来,美国已经向黎巴嫩提供了10亿美元的援助。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也对黎巴嫩重建提供了很大的经济支持。”陈双庆分析说,“‘3·14’联盟前领导人哈里里在任时就对经济重建比较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其派别的政治态度也比较温和,与西方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
“黎巴嫩人对奥巴马政府的好感明显多于布什政府。这使得原本被穆斯林诟病的‘3·14’联盟的亲美倾向不再显眼。”巴兹则分析说,“但我反对将美国的作用夸张化”,“我们必须注意基督教群体的巨大作用。在选举前夜,基督教马龙派主教发表评论,警告选民警惕真主党上台后可能改变黎巴嫩国家性质,推行伊斯兰法,强调阿拉伯身份。这对基督教选民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
董漫远指出,黎巴嫩过去长期是法国殖民地,法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占黎巴嫩人口46%的基督徒中根深蒂固。相比真主党所推行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法,他们更向往目前的黎巴嫩采取政教分离的生活。
“必须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在这次选举中,真主党本身并没有在议会中失去席位,只是奥恩代表的部分基督教马龙派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导致了‘3·8’联盟的失败。”巴兹说,“真主党依然是黎巴嫩影响力最大的政治派别,更不要说它还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董漫远指出,黎巴嫩60%~70%的国土是在真主党有效控制下的,真主党在贝鲁特西郊、南郊及巴勒贝克谷地、黎巴嫩南部地区推行伊斯兰法,建立了“国中之国”。
巴兹认为,目前的焦点是新政府的组成方式。帕莱潘指出,黎巴嫩国内各种派别均势,组成联合政府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黎政治传统。“一个关键问题是否决权。”巴兹说,“萨德·哈里里已经表示将组成包括反对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但不会给予他们否决权。但真主党宣称,如果‘3·8’联盟不能够像在上届政府中一样获得否决权,将不加入政府。双方的态度都很强硬,这将是黎巴嫩潜在的危机。”■ 多数联盟议会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