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相机的末日与宝丽来的重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胶片相机的末日与宝丽来的重生0自成功生产第一批干板胶片起,伊士 曼就提出 :“我们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制作干 版,而是使摄影变成平常事物。”1900 年 柯达布朗尼相机的诞生,“你按快门,剩下 留给我们”的傻瓜模式曾让摄影民主化成 为大势所趋。 

1975 年,工程师赛尚在美国纽约罗 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中,借助于盒式音频 磁带的存储介质,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数 码影像的传感。1996 年,卡西欧与柯达数 码相机首先进入中国市场,当时的数码相 机只有 30 万像素。1998 年富士推出了世 界第一款 150 万像素照相机,同年 8 月, 上海照相机厂推出第一个国产数码相机。 2001 年,富士、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 达、理光等数码相机均出现在中国市场。 2005 年,柯达数码相机的销售额首次超出 柯达品牌胶片产品的销售总额,这标志着 数码首次战胜胶片相机,在之后的 3 年中, 全球最大的消费相机生产厂商佳能与尼康, 相继暂停了胶片相机的生产,目前在产的 只有 Eos-1V 型相机。与此同时,莱卡、 哈苏等老相机厂牌也开始向数码领域进发。 

胶片相机的末日与宝丽来的重生1数码相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 与传统胶片相机比,电子文件更加容易传播, 而即拍即看的方式也更直接。目前,看似胶 片相机已退出了市场,但一组胶片爱好者说: “我们的固执怂恿我们逆历史潮流而动。”

 2008 年,宝丽来宣布停产。奥地利 人卡普斯收购了宝丽来库存的 50 万盒胶 卷,租下了恩斯赫德胶片厂的厂房并买下 了里面的机器。他召集了一批前宝丽来员 工,于 2009 年 1 月启动了“不可能项目” (The Impossible Project)。该项目旨在为 宝丽来的 600 与 SX-70 相机生产新的胶 片,计划于 2009 年底推出第一批产品。 重生胶片柯达宝丽来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