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通用破产时刻专访上海通用

作者:蔡伟

百年通用破产时刻专访上海通用0

( 座落在浦东新区金桥镇的上海通用工厂冲压车间 )

美国通用破产,上海通用井喷

即便登记进入了厂区,从总装车间外玻璃门到生产线之间,短短10米距离还有两道门禁。除非车间工作人员,否则即便上海通用其他部门人员的门禁卡也无法进入。这也是上海通用从美国通用引进的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虽然母公司之一的美国通用汽车集团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但上海通用整车南厂总监王晓东反复向我强调,无论美国通用今天和未来如何,它的品牌和管理、研发经验都给上海通用带来了重要的价值。

1998年王晓东被上海汽车集团送往通用汽车位于德国的样板工厂培训,那时他是一名车间基层干部。当时上海通用在中国的工厂尚未建成,上汽集团已和德国大众合资成立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生产桑塔纳牌汽车。“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广告词见证的,是当时这款从德国大众巴西工厂引进的汽车在中国多年持续巨大的销量,而王晓东等人前往德国培训却是为1999年建立合资的上海通用工厂做准备。10年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真该为当年这个英明的决策庆幸不已。

王晓东说,一期工厂完全是在通用汽车专家指导下,按通用汽车全球标准建立的,这片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的厂区由此成为上海通用的发祥地。一期工厂包括整车制造北厂、动力总成厂。“那时生产的第一款车是别克新世纪。”王晓东告诉我。但很快,北厂产能不敷需求。2003年9月19日,南厂开始打桩,此时南厂已基本由中国技术人员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标准下开始自行建造和改进生产线,南厂首辆整车下线时间距工厂动工仅用了15个月。到2008年9月17日金桥南厂建厂5周年当天,一辆凯迪拉克SLS赛威汽车的下线,宣告南厂已经生产了50万辆整车。此时别克新世纪和曾以“10万元家轿”而闻名全国的上海通用赛欧早已停产;上海通用已形成包括3大品牌在内的丰富产品线,并在2005年首次成为全国销量冠军。

王晓东如今也已成为南厂的生产总监。对于太平洋两岸母子公司的此消彼长,他认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产品本身。“不能简单说它的品牌已经不好,更不能断言它的技术开发能力在这几年消失了。我们生产的汽车主要还是来自通用的技术。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它的结构性成本和现金流问题,而在这两个方面,上海通用正好有丰富的现金和强大的融资能力。”王晓东告诉我,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金桥工厂从一开始便按照通用全球制造模式GMS作为核心理念建设。这个模式带来的成就,便是金桥南北厂区建成后,通用汽车亚太地区很多部门开始来上海通用学习。此后金桥厂区的模板开始向全国复制,上海通用分别在烟台和沈阳又建成投产了东岳工厂和北盛工厂,由此在中国形成了3大基地、4个工厂的战略布局。6月1日美国通用集团申请破产,即将关闭在美的11家工厂时,上海通用却在2009年春进入产销井喷期。王晓东说,整个金桥厂区已经具有年生产整车32万辆、发动机51万台、自动变速箱8万台的能力。其中整车南厂的设计生产能力是每年16万辆,今年南厂的生产指标已调高到21.7万辆。

百年通用破产时刻专访上海通用1( 新款别克君威 )

金桥厂区的汽车展示厅陈列着上海通用已经投放在中国市场的所有“武器”——通用汽车公司3大品牌在中国生产、进口销售的所有系列车型。让上海通用完全值得骄傲的是,未来新通用准备保留的4大核心品牌,有3个都在上海通用生产。上海通用汽车公共关系部内部咨询专员宋峻对我解释了这3大品牌的布局策略:

凯迪拉克属于高端品牌,目前南厂的生产线上,正生产凯迪拉克赛威轿车。别克是上海通用产品线最丰富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牌。除了别克品牌的SUV科帕奇属于进口,其他别克新君越、新君威、新凯越都在南厂生产。雪佛兰品牌则是美国通用销量最大的品牌,在中国市场,雪佛兰品牌也正经历着一场品牌转型。为了改变过去较为低端的形象,上海通用正试图把目前在国内市场以乐驰、乐骋、乐风、景程为主打的产品布局,逐步过渡到新乐驰、新赛欧、新乐骋、新乐风、克鲁兹、新景程、新MPV的全新产品线布局。

百年通用破产时刻专访上海通用2( 上海通用工厂凯迪拉克轿车生产车间 )

未来在引入4款全新车型、本土开发3款新车型的战略下,上海通用准备在3年内将雪佛兰品牌做成通用汽车在国内市场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在南厂的生产线上,共线生产着凯迪拉克和别克两个品牌的3个汽车平台,分别是凯迪拉克品牌的赛威平台,别克品牌的新凯越、新凯越旅行车平台和新君威、新君越平台。

王晓东告诉我,去年底上市的新君威今年正全力生产。与此同时,上海通用已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亮相过的新君越、新君威2.0T型号也出现在总装车间的一角,即将投入生产。

百年通用破产时刻专访上海通用3( 位于上海申江路的上海通用出厂新车停车场 )

汽车南厂:或许是通用未来的样板车间

在进入整车南厂前我换上了硬头的安全鞋,相机、手表和皮带也必须留在车间外。为我担任介绍的吴为解释,手表和皮带可能会无意中划伤车辆油漆,相机被禁止带入则不言自明。今天汽车业竞争已达白热化,一家车企生产线上开始试制何种新车,车辆外形和内饰是什么样子,这类信息外传都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在南厂总装车间和此后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内部,我正巧看到几种上海通用已经试制完成、尚未面世的新车型。尚未准备投产的型号工作人员讳莫如深,已经准备生产的则可以先睹为快——前提是,秘密不带出工厂。吴为甚至带我去参观了生产线旁的试制区域,在这个被隔板围起来的车间一角,停着一辆过去上海通用人员在美国工厂组装出来的别克新君越。“这种汽车已经投产销售。”吴为告诉我。

数年前吴为还是一名上海交大研究生,在上海通用金桥厂区工作数年,他同样也经历了通用汽车海外工厂的培训,刚被提拔为南厂总装区域工程主管。王晓东和吴为的经历在另一个方面折射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速度。吴为告诉我,当他前往美国本土的通用工厂时,那里20~50岁的工人都有,年纪较大的相对更多。而在南厂的生产线上我看到,工人们都拥有和工厂设备一样年轻的面孔。即便是工厂本身也不过只有5年的历史。

现代化的整车南厂厂区内,除了单独的动力总成车间,完整构建了包括冲压、油漆和重装三大部分厂房。汽车流水线通过内部通道相连成整体,冲压车间看不到整车轮廓,耸立高高烟囱的油漆车间则是全封闭工厂。那些已经组装成型、完成喷漆的汽车从油漆车间直接传入总装车间二层入口,最后的车载动力、电子和内饰安装将在这里完成。

上海通用金桥南北厂的总装车间采用了T形布局。这是从通用德国工厂汲取的经验。吴为说,通用汽车公司卢森海姆工厂甚至采用了更加特殊的“不”字形布局,比T形布局还多了流水线两个回旋端。从工业术语上,生产线的两侧被称为“海岸线”。无论T形布局还是“不”字布局,都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增加“海岸线”的长度,以便通过物流运至而来的零部件运送到距生产线更近的地方。

仅从设备而言,整车南厂拥有通用汽车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主要设备全部进口。吴为告诉我,这里的设备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新落成于沈阳的北盛工厂。那里的生产线主要是国产,生产上海通用克鲁兹牌汽车。吴为解释说,生产线设备的选择需要基于成本考虑,他曾经前往通用汽车位于德国卢森海姆的样板工厂考察,由于该厂生产的雅特(Astra)和威达汽车要供应整个欧洲市场,年产量达到50多万辆,所以只生产这单一品牌汽车。为此该厂大量采用全自动机械手,在人力昂贵的欧洲,这也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由此在产能效率上,欧宝工厂也比上海通用共线生产3种不同级别车型的南厂要高些。沈阳北盛工厂之所以主要选择相对便宜的国产流水线,是因为该厂只生产单一品牌的新款克鲁兹汽车,设计产量也没有欧洲工厂那么高,国产设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南厂总装车间缓缓流动的生产线上,参差分布着不同颜色、不同级别的5款汽车:高端的凯迪拉克赛威、中级别的别克新君威、新君越,以及最畅销的紧凑级新凯越、新凯越旅行车汽车。整个南厂一共有1307名工人,分两班生产,每班10小时,这其中包括了中午吃饭时间,以及每两个小时中15分钟的停线休息。随着生产线流动,工人们熟练地将不同设备安装在各种车型上。

“我们和德国、美国工厂的设备类似,但生产方式稍有不同。”吴为说。德国工厂机械化程度很高,而美国工厂则采用非常弹性的工作时间,工人只需要每天干够规定的工作时间即可。吴为说,他曾看到美国工厂内很多非洲裔工人一边工作,一边戴着耳机听音乐,甚至有人拿着录音机播放。问到他对此的看法,吴为表示,这也未必就不好。“生产线工作相对枯燥,音乐的确可以提高人的兴奋程度,提高效率,当然,我们不能这样做。”他笑着说。

事实上,吴为可能忽视了南厂生产线上反复播放、听起来有些单调的小曲。生产线上的工人们似乎也没人在意它,大家宁可在间歇中坐在一起说说话。南厂总车间内干净整洁,空气温度相当舒适,也没有令人厌恶的噪音。这也拜先进的厂房建设和管理所赐。

年轻的工人们主要来自技术学校。通常需要经过1周的理论学习以及大约同样时间的上线培训,才开始在生产线上跟师傅做助手。考虑到工人可能的休息、生病或其他原因,每个岗位按照130%人员进行配备。每个工人需要学会至少4个不同岗位的工作,每个装配岗位则配备4名工人。“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非常枯燥,也不利于学习新东西,所以我们会定期轮换。”吴为说。在装配了一段时间的仪表台后,这名工人可能会被轮换到动力总成安装点。如此可以让更多人熟悉不同岗位。

在一个装配点旁的管理板上我发现,该岗位工人的入岗时间和技能正通过一种圆形符号进行公示。一辆汽车进入总装车间到装配完成,正常时间需要3.5小时。南厂总装车间目前每天生产830辆汽车,每一班工人需要装配415辆汽车,每小时的产量则是41.5辆。汽车时而搁置在平台上,时而被吊挂起,以这样的速度在T形生产线上缓慢“流动”。一个工人能在某装配点上岗,他的技能将被图示为1/4个圆;如果他能够完成任务但不能顺利跟上流水线的速度,则标示为半个圆;当他能够按规定时间完成装配,则能再多1/4;如果他的技能标示为一个整圆,则说明他在该岗位已经能够带学徒。每个装配点的工人最少能够拥有4个装配点的图示,最多的则达到7种技能。通常拥有技能更多的工人,每个图示点的圆都更加完整。“如果你想建一个新的工厂,只要有钱,设备都不是问题。”吴为说,“但是,一个工厂的核心质量还是在工人的技能和工厂的管理效能上,这可不是用钱就能轻易买到的。”

更加难以买到的还包括对工厂的管理。不同档次汽车共用同一生产线是否会降低高端品牌的质量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在王晓东看来,如何让同一生产线按照订单生产马上就能销售出去的不同品牌、不同颜色和配置的汽车,最低程度地降低库存,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第一个生产端的回转处,输送平台通过地面磁道的控制,自动将汽车仪表台整件从几米外的一个物料运输口送抵组装线。输送口外是一辆装有自动装卸设备的汽车,吴为说,整个南厂有4辆这样的汽车,不间断地将仪表台整件从配套工厂运来。每台送到生产线边的仪表台整件对应的正好是运转该点、型号匹配的汽车车架。这一切都是在订单系统确定后,由计算机控制的物料分配系统所确定,万无一失。在T形装配线最下端的发动机总成装配点,前驱车和后驱车,不同排量、独立和非独立悬挂的各种发动机及其底盘,通过地板磁条轨道运送到装配点后,自动和吊挂在生产线上的汽车对接安装。

“工人们要做的,其实主要是不要让线缆被卡在外面,以及安装好螺丝。”吴为拿起一个安装螺丝的机械枪。这种新型机械枪和旁边传统的机械枪相比多了一个回馈导线。“每一个螺丝都需要用一个固定的力量拧上,否则车辆各部位就有可能受力不均,而人力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这个新型的螺丝枪在工作完成后都会用导线向控制台回馈一个信号。如果安装两次绿灯仍然不亮,则生产线将自动停止检查。”吴为说,只有这样,汽车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必须用设备和管理来控制质量,因为在生产环节中,人其实是最不可靠的”。

即便如此,人在生产环节的作用依旧不可或缺。总有一些车辆会出现不合格而被驶入修复区。在那里,将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检查尚未达标的技术环节。在一台正待组装的动力总成上,吴为提醒我看上面用不同的色笔标示出的颜色,“通常你看到一个车辆内部零件和导线上的颜色越多,就表明这辆车的质量越好。因为每个色标都意味着一项合格的检测”。当一辆最终完成的汽车通过“阳光通道”驶出时,刚经过密封冲洗试验冲刷过的车身已被快速烘干,车身漆面闪耀着炫动的光泽。我们驾驶一辆刚出车间的白色新君威开上出厂后的“坏路测试段”。如果通过这里时车身悬挂正常,车身没有出现异响,这便意味着一辆合格的新车可以运往4S店进行销售了。

高端试验室:本土创新力的基础

10年内,上海通用最早的别克新世纪、赛欧,老款HR-V和凯越等车型都已停产,代之以更加受欢迎的新君威、新君越、新凯越和克鲁兹等车型。上海通用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李征卉说,未来5年,上海通用将推出30种左右的车型。对于容易喜新厌旧的消费者,今天如果不向中国市场投放全球最新的车型,已经很难取得销售成绩。而上海通用对于所谓全球同步车型,也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1999年上海通用成立时共投资15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是用来成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有12个研发中心,其中亚太地区有4个,分别位于印度班加罗尔、韩国仁川、澳大利亚墨尔本和中国上海。其中位于上海的泛亚是通用全球6大核心研发中心之一。泛亚运营及工程规划部公共关系高级经理徐风表示,从一开始,上海通用就准备将制造和研发同步进行。泛亚成立之初能力有限,于是定位于内饰和外观设计。10年后,泛亚不仅已经填补了动力总成研制的空白,还实现了全过程设计,即从汽车外形到零部件,从使用手册到生产线的全过程。最近刚刚完成的最重要产品,便是2006年版的新君越。

与金桥厂区相比,独立于厂外、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泛亚更显得“戒备森严”,保安甚至在我手机摄像头上贴上了微型封条。“上海通用生产的所有车型在投产前都需要经过我们这里,所以某种程度上,泛亚是上海通用最核心的机密所在。”徐风告诉我,“你能在工厂看到的车型都已经过了泛亚的测试,而正在我们这里研发测试的,你只有在一两年后才能看到。”

我们在泛亚内部的停车场看到了被伪装的测试新车型:一辆大型SUV和一辆紧凑级的两厢车,甚至连宋峻也好奇地趴上去观望。一辆从美国通用引进的新车型并非只是拿来图纸,而是要通过泛亚的测试乃至本土化改进。徐风用幻灯打出了2006年设计的新君越零部件示意图,红色部分是由泛亚工程师重新设计的新零件,已经占据总车零件65%。“这是当年泛亚最大的项目。”徐风告诉我。设计研制是一部分,为了让样车能够出现在距离上海通用工厂最近的地方,上海通用董事会每年还要投资数亿元建设各种试验室,这是研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基础。

比如为了消除车内的异味,泛亚建造了专门的密封试验舱;为了发现汽车内部异响来源,建立了全消声和半消声试验室;为了试验汽车碰撞能力,建立了专门的碰撞试验室和相关设备。为了进行道路路面测试,上海通用在安徽广德刚刚投资16亿元,建成了可以同时测试140辆车辆、每年能完成2000万公里总里程测试的汽车测试场,总面积达5.6平方公里。“我们冬季极低温道路试验要前往漠河,高温和高原测试则在吐鲁番和云南,常规道路试验过去前往海南。这都是国家的测试场,需要预先申请排队。有了我们自己的测试场后,我们甚至可以对外提供这一服务。”徐风告诉我。

这些有趣的试验室构成泛亚自我研发的技术基础,许多特别为中国情况设计。在静音试验室内部,除了地板,其余5个面都布满用来消音的吸音尖劈构件。一辆新凯越汽车被安装在能高速静音滚动的滚筒上进行模拟形式测试,它的四周密布着一圈探测头。徐风说,与国外消费者比,中国消费者有很多特别在意之处,比如后排空间和前排头部空间的大小,比如车内的异响问题。“很多人对于车内异响有着近乎苛刻的在意,这就是我们投资数千万元建立这个静音试验室的原因。”不是徐风提示,几乎难以察觉试验室和外面的建筑其实有一道缝隙相隔,“你看到的消声室其实是一个独立于整个建筑的盒子,这是为了避免任何声音被传入”。徐风带我进入隔壁的全消音试验室,这里的6个面则全部装上吸音尖劈,关上大门,耳朵嗡嗡作响。“你这时体验的就是完全安静的状态,显然,这样并不舒服。由此可见,人对于声音是有需求的,最适合的音量是30分贝左右,在这个试验室,我们就可以测试出到底是汽车上哪个部件造成了异响。”

更重要的还有安全测试机构,比如刚落车的大型碰撞试验室。“我们通常看到的碰撞试验都是车辆最后检测时进行的,相当于汽车的毕业考试。”负责管理试验室的沈先生告诉我,“但车辆的研制过程中需要了解汽车的结构强度。还有,我们现在当然可以直接从生产商那里采购从安全气囊到安全带的所有产品,但如何让这些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车辆上进行合理匹配,同样需要在碰撞试验中才能测试调整。”

试验室的一个重要设备是从奥地利进口的抛射机,汽车安装在车架上被抛射机以不同力量推出,测试车身碰撞的强度。在抛射机隔壁的地面则安装有一条全长170米的碰撞轨道,轨道正中和一端分别有2个测试拍摄点,两侧则装有不同角度的撞击甲板。拍摄点的地板是厚达6厘米的蓝色玻璃,周边360度环绕灯光和高速摄像机。沈先生说,这个玻璃的强度甚至超过了地板,之所以在底部也设置高速摄像机,是为了拍摄汽车在碰撞时还能观察底盘的变形状况。轨道旁停放着的一辆便是碰撞试验室揭幕当天进行测试的“成果”,汽车头部已被撞瘪,但4门仍能顺利打开。坐进驾驶舱内,气囊已经弹出,前部的风挡玻璃、驾驶台和整个乘员舱都没有变形。沈先生说,这条轨道可以用50多公里的最高时速进行碰撞试验,看起来,这辆君威的碰撞成绩颇为不错。

研发背后的品牌和战略考量

沈先生告诉我,虽然泛亚目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测试设备,但并非设备就决定一切,“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经验”。而这需要时间。

泛亚项目管理总监徐平告诉我,在通用几个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中,历史相对较短的韩国大宇研发中心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上海通用的凯越汽车就引进自大宇。上海通用和泛亚未来希望实现的是全过程开发能力。在上海通用当下引进的一些全球汽车平台中,泛亚已经从参与的一些区域性项目上迅速获得经验。

“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发布的通用全球产品新君越的内饰,完全是由泛亚设计的。”徐平说。不仅如此,泛亚还刚刚独立研制出自己的动力总成,并很快有由泛亚设计的车型开始投产。在徐平看来,这些进步都在上海通用成立伊始同步建立泛亚设计中心时便已经奠定。“先不讲是否合资,成立一个本土的研发中心本身是一个对外交流谈判的砝码。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在产品引进上都没有跟人家对等的资格,何谈平起平坐?”但徐平也表示,泛亚作为上海通用的独立研发部门,并不是就要完成所有研发业务。“汽车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搞全球化平台本身就是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所以并不意味着就不应该引进(通用汽车公司)其他研发部门的产品。”

泛亚目前一共有1737名员工,这个数字还维系不了多品牌的开发力度。但在别克品牌上,上海通用已经取得了超过美国通用在北美的成绩。这显示出上海通用对于母公司全球平台的发展能力。

通用汽车公司内,一辆全球汽车平台一旦设计好底盘结构,之后是某个区域的研发中心负责牵头,其他区域研发中心根据各地区市场具体的竞争对手,以及以前的车辆运营情况选择动力。一旦汽车平台开发完成,接着开始内外饰造型开发。凯越畅销后,在美国研发中心开发的新君越平台上,泛亚参与了早期内外饰造型开发。在这辆别克中级车的平台上,泛亚提出的一些方案最终被采用。

徐平告诉我,通用的别克品牌在北美曾因质量可靠、安全,在定位上主要针对年纪较大一些的消费者。“但对上海通用来讲,我们没有那么多细分品牌。别克品牌进入中国时,商务车比较多一点。即便如此,我们也觉得商务车开始向流行、新颖方面发展。这让我们在别克品牌上的理念跟北美不一样。”这样,在北美客户群年龄定位偏大的别克汽车,在中国被设计成年轻化、商务家用兼宜的品牌形象。今天上海通用的新君威和新君越汽车都被设计成和此前老款截然不同的运动型风格,便是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开始更多从“乘坐”变为“驾驶”的习惯。从平台引进上,本土化必须利用全球化资源,而全球化平台的成功则必须要进行本土化改进。于是依托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的上海通用,反倒因为成功的本土化研发,让别克成为通用今天保留的4个核心品牌中,唯一成功的海外范例。

“根据去年的数据,我们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别克品牌已经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在北美的产量。”徐平说。上海通用让别克品牌在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成绩,鼓励通用汽车公司授权泛亚设计了别克概念车。在泛亚内部看到的幻灯片上可以看到,这个车型的某些特征已经应用到2009年上海车展的别克商务概念车上。■ 破产泛亚王晓东凯越通用百年别克上海通用专访时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新君威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