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有门户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谁还有门户相0( 腾讯公司的掌门人马化腾 )

全球排名第9,这是美国《商业周刊》5月底制作的全球IT企业百强榜中腾讯的位席,前10名中只有亚马逊和腾讯这两家互联网公司,甚至中国移动也只排到了第23位。之所以借助标准普尔Compustat数据库的财务数据,美国《商业周刊》会如此抬举腾讯,除了表面上严格参照股东回报率、股本回报率、总收入以及收入增长4个指标,更关键则在于腾讯在全球互联网界实现了独一无二的模式——一个从即时通讯软件延展开的互联网矩阵公司。实际上,腾讯的掌门人马化腾并不热衷网络矩阵这个概念,反倒是搜狐的张朝阳总是随口以网络矩阵替代门户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三大门户相比,腾讯不仅有新闻网站和网络游戏,甚至连拍卖和电子支付都有,而其早已盈利的QQ空间,又与现在流行的SNS社区殊途同归。

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这三家在互联网寒冬之后才崛起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互联网业务方式的代表。与阿里巴巴和百度将外来的eBay和Google压制在自己身下不同,腾讯的发展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微软的MSN至今也仅停留在聊天工具层面。网易挖角第九城市获得《魔兽世界》代理权,表面看只是网络游戏界的纯商业纷争,更深层次地分析,不难发现作为现金流源泉的网络游戏,正在成为传统网络门户走向多元化的基石。搜狐分拆畅游上市,也延续了类似思路。对应的则是盛大和腾讯对于新闻门户的靠拢,作为目前网络游戏界综合实力最强的盛大,投资起点中文网绕道网络文学来吸纳阅读者,随时可以将文学阅读转换为准新闻模式。而腾讯的新闻网站在架设之初就在架构上瞄准了新浪,只是受制于QQ用户群的年龄层次偏低,才没有形成全社会层面的传播覆盖。

尽管Web2.0流行之初,很多观点认为,大而全的新闻门户模式过时了,建立在用户参与基础上的博客和SNS社区才是未来互联网的趋势。可中国互联网商业现实并未紧追美国互联网潮流,当雅虎苦于无法突破门户模式,不断被Google和微软挤压时,中国互联网的新闻门户热潮似乎在悄悄回暖。不久前,网易将新闻网络部门回迁北京,也从侧面暗示了门户模式并非商业鸡肋,新浪、搜狐和网易的老门户格局依旧,TOM网撤退式的收缩,为腾讯在传统新闻门户领域腾出了空间。2008年初本刊记者与马化腾聊天时,马化腾对于只占腾讯总收入7%的网络广告并不感冒,在他看来,电子商务更有潜力。可SP收入的下降,让腾讯不能只依赖于QQ空间和网络游戏,以其作为主营收入支柱。

自从3月底第一季财报透露出净利润10.35亿元后,腾讯的股价一路飞涨,短短70天时间从45港元升到了86.4港元一线。即便如此,依旧有观点认为腾讯股价被低估了,招商证券香港研究部的周伟佳给出了108港元的目标价。在他看来,目前腾讯按2008年EPS计算市盈率仅30倍,远低于阿里巴巴和百度,40倍的市盈率更适合对应腾讯目前在中国互联网即时通讯领域的准垄断地位。门户论于是成为腾讯的新命题,在主页访问量上腾讯早已高于三大传统门户,其占全球用户数的比重始终稳定在3.5%以上,可影响力和阅读群体等软实力上,腾讯并没有优势。加之门户访问价值采样判断的困难,始终让腾讯游离于传统门户商业评判标准的边缘状态。很难以三加一的格局定义当下新闻网络门户,如果没有从QQ聊天软件上涌来的庞大用户群,也许腾讯网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门户相,可QQ那些高黏度网民,恰恰又是传统三大门户最眼馋的绝对资源。

腾讯如何判断自己的网络新闻门户地位,如何平衡传统网络新闻门户与腾讯的近似SNS业务间的关系,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腾讯公司网络媒体执行副总裁刘胜义。

三联生活周刊:Web2.0时代曾经流行去门户化思潮,而昔日三大门户还都在强调自己的网络传媒姿态。在互联网业务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网络门户走势将如何变化,腾讯如何看待自己的网络媒介门户战略?

刘胜义:在线广告一直是互联网上最成熟最稳定的商业模式之一,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全球在线广告市场仍然保持7%的增速,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互联网门户模式始终没有过时的原因。互联网媒体价值的天花板相对其他互联网商业模式似乎更高。腾讯之所以组织智慧峰会来讨论互联网作为媒介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意识到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才能站到互联网媒体金字塔的塔尖。互联网是一个极具价值多样性的平台,不会说有了这种价值,另一种价值就无法存在或是要贬值。像腾讯这样追求多元化价值模式的互联网巨型公司,并不会削弱网络媒介业务的价值地位,相反,腾讯的网络媒体业务对全局来说一直处在战略性的地位,这点从来也没改变过。腾讯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用户具有极高的整合价值。源自QQ即时通讯软件的多种增值业务越强大,对腾讯用户的吸引力与黏着力越高,我们媒介平台的价值就越大,这两者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促进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出了一个“金融危机下的数字营销之道”的话题,是否意味着腾讯要借环境变化的机遇改变互联网传播格局。

刘胜义:金融危机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简单说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克服环境因素,这并不科学,也不真实。腾讯并不是一味追求传统互联网门户的规模效应,我们更多思考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做什么能够为网络读者和网络客户提供更直效的结果导向。互联网相关的有效需求依然存在,关键是寻找到一种新颖的沟通方式,通过腾讯平台来实现客户与网民间的价值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SNS在全球似乎都没有出现清晰的盈利模式。QQ空间以前并没有自诩SNS身份,但运营现状已经达到了全球用户数最多的SNS平台地位。如何看待腾讯在SNS和门户间的商业价值关联?

刘胜义:全球SNS都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体系,但绝不意味着SNS商业价值存在问题。SNS和互联网门户对在线广告的关系是不同的。SNS是通过人与人的自然联机制来传递和分享价值的,人的因素最复杂,不容易用简单的点击算法来定义。同时SNS本身核心价值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效应,这跟传统在线广告以Campaign形式为主的价值理念与评估体系有着很大的反差。我们把QQ空间定义为分享创造价值,中国互联网市场有很多自身特色,腾讯平台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体系。我们更乐于根据自己的价值特点来挖掘QQ空间,而不是盲从于国外或别的SNS平台的做法。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腾讯不久前拿到了上海世博会互联网服务高级赞助商资格,似乎过去的世博会并没有强调互联网的作用。在你看来世博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腾讯计划在世博会上如何行动?

刘胜义:世博会跟奥运会一样,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际盛事。腾讯网在北京奥运会的尝试,尤其是在奥运会网络视频各项指标上的成绩,让腾讯网成长为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除了实体场馆展示,上海世博会更希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展示和传播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使上海世博会得到更加广阔的传播和更加长远的保留。互联网服务高级赞助商资格竞标过程很激烈,我想腾讯最终能脱颖而出,归功于我们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生活平台所具备的综合产品技术能力以及用户影响力,更符合上海世博会打造“网上世博会”的整体要求。腾讯通过QQ即时通信工具、腾讯网QQ.com以及QQ空间三大平台的深度整合,形成了独特的网络平台环境。■ 移动互联网qq空间门户互联网腾讯还有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