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木偶Guignol

作者:李东然

(文 / 李东然)

( 法国里昂Les Zonzons剧团的偶师正在用传统偶剧角色Guignol表演当代政治剧 )

也许你对Guignol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如果你看了这次由法国里昂演到中国北京的《戏箱》,开场那个寓言小品肯定会叫你印象深刻。其中那个红衣红帽、脑后扎着麻花辫,并且有一张很东方面孔的木偶就是Guignol,它诞生在19世纪的里昂街头,今年刚好200岁。虽然第一次来中国,但在法国,它可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

有多出名呢?此次《戏箱》来华演出的法国导演、Guignol偶师菲利普(Philippe Auchère)这样告诉本刊记者:“你知道,早在19世纪,法国就有了一份专门的报纸,名字叫《Guignol的讲评》,讲一些平民百姓的事情,代表百姓的声音。之后20世纪的电视时代里,《Guignol说新闻》一直就是法国相当受欢迎的时政新闻节目。如今互联网时代又来了,如果登录www.vodeo.tv 这样的法国电视网,上面就有Guignol的节目在24小时提供下载。还有一些法国电视台的网站,比如CanaPlus电视台的网站,也有Guignol的节目在时时播放。Guignol的故乡里昂市,市政教育系统的网站上,都有Guignol的免费节目提供给学生或游客,告诉他们这个城市正在发生什么。整个法国,每天以Guignol名义发出的声音不计其数。”

永远地来自民间

于是,很好奇这个木偶究竟魅力何来,又怎样把这魅力一路保持了200年,导演菲利普认真地把原因总结为“永远地来自民间”。

问起Guignol的历史,菲利普十分兴奋地告诉本刊记者,如今法国人就正在庆祝Guignol的200岁生日,里昂市Les Zonzons剧团所在地的广场上,树起了19世纪初法国人劳伦特(Laurent Mourguet)的雕像,“要弄明白Guignol的由来,一定要先了解劳伦特先生的故事”。

法国木偶Guignol1( 《戏箱》剧照 )

“创造Guignol的劳伦特先生,原本是里昂的丝绸工人,受到工业革命机器化的影响而丢了工作。失业后他转行做了名江湖牙医,在街头给平民拔牙。在那时候的法国,没有那么多的麻醉剂给平民使用,于是医生拔牙的时候,病人往往会叫苦不迭。劳伦特总在想方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一次巧合,他与一个意大利偶师成了朋友,跟他学做了一个木偶,也就创造了这个有着鲜明工业革命前法国纺织工人形象的木偶。那之后,每当有人拔牙,劳伦特就找人拿着这个木偶演些身边人的大事小情,或许劳伦特先生是位天生的偶师,常常演得病人兴味盎然,找他拔牙的人越来越多,不拔牙只看演出的人甚至更多。劳伦特于是干脆专职做了偶师,还依照现实里自己酗酒助手的样子做了另一个木偶,也和真人长得一样,有个过量饮酒而来的红鼻头。至今在那些传统的Guignol偶剧团,你还能看到Guignol在台上为自己这位朋友醉醺醺的迟到喋喋不休。”

菲利普也承认,Guignol绝不是法国第一个木偶,并且它诞生的时候,也正是法国木偶戏十分鼎盛的时期。但很多剧团,很多木偶,走到今天的却只有在当时最平民最普通的Guignol,菲利普把这说成一个法国的奇迹,“至今,法国人都愿意把Guignol当成一笔财富,像是对待一份文化遗产那样珍惜”。

法国木偶Guignol2( 木偶Guignol )

菲利普告诉本刊记者:“Guignol和那些同时期人偶的不同之处在于,别的木偶给观众讲一些更宽泛的东西,比如欧洲的大环境、当下的时政,甚至讲授神学与宗教,Guignol讲的却是非常具体的人和事。最早Guignol的演出是在一种叫‘咖啡剧场’的地方,人们边喝酒、吃东西边看演出,Guignol会指名道姓地演一个人究竟做了件怎样的事,带来了怎样的好处或危害,毫不留情面。起初这大概就是那位劳伦特先生的风格,后来每一个愿意站在Guignol身后的偶师,都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无论是在那些街头的‘咖啡剧场’,还是在贵族的沙龙,Guignol的偶师们就把Guignol的精神带去了每一处有它出现的地方。”

偶,偶师,社会

菲利普十分自豪地告诉本刊记者,在法国能成为一个Guignol的偶师是一件让人觉得无比荣幸的事情:“想想看,你能拿着一个在这200多年里面容、发型、服装、身量、材质都没有任何改变的木偶演出,继续着它在法国社会公认的那个闻名于世的观察者和宣讲家的角色,这已经多叫人激动!”

菲利普也说:“Guignol的角色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这个木偶坚持努力去发现社会中的问题,把它们公之于众,让所有人都能明白。Guignol不能说谎,是天生的‘左派’,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它批判现实,也歌颂美好,这就是Guignol的含义和坚持。在法国如今的偶师中,绝大部分人从从事这样一个职业开始,就要很好地考虑自己的政治立场,也有意识地把Guignol的立场和精神传承下去,这已经不仅是某种意义上的骄傲。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躲在木偶身后讲话的,并且是要通过木偶来养活自己的,所以,我们要明白自己手中木偶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为了更好地叫我明白Guignol的含义,细心的菲利普甚至为本刊准备了一本关于Guignol的书,书里翔实地记录着在Guignol诞生至今的200年里,法国每逢那些重大事件,尤其明显地在那些法国人热衷的抗议活动中,Guignol如何最先出现在人群里,偶师们又是怎样带着自己的偶走上游行的街头,“甚至‘一战’、‘二战’的时候,Guignol虽然是木偶,也要跟着士兵去前线!法国人聚集的地方不能没有它的存在”。

菲利普说:“Guignol绝对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全能全知者,它的迷人之处也在于它和每一个百姓一样,考虑不到太多事情,只有一点不变,就是永远站在人民的一边。比如‘二战’时,Guignol抗拒德国人,但也厌恶欧洲其他参战国家,那时候的Guignol确实有些种族主义倾向,所以在战后,偶师们也会反省当时Guignol的狭隘与偏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时的Guignol也在极力地保护人民,就是这点叫法国人感到放心和感觉温暖。”

那么眼下,在政治如此娱乐化的法国,Guignol是否也会只成为娱乐的一部分?“政府至今还是会感到Guignol的麻烦,比如我们每个月都会把萨科齐那些说到做不到的事情演给观众看,甚至在法国大选时,我们就已经把萨科齐的形象装进肥皂剧剧情里,让那个萨科齐模样的木偶演专骗主妇上当的愚蠢推销员,Guignol就和他斗智斗勇。不管大选结果如何,我们都觉得这么做是有意义的,至少提醒了民众,不要盲从,先看清楚,再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样的例子还有在2008年奥运会,那时候我们的总统对中国干的那些蠢事,无论剧团里还是电视上,也都被偶师们演了出来,这就是Guignol在眼下法国社会的状况。”

菲利普同时告诉本刊记者,眼下Guignol的现实遭遇中确实也有这样的状况,政府虽然仍旧会觉到麻烦,但是200年来,一代代的法国政府越发明白Guignol对于法国人民的意义,甚至感到社会确实也不能少了它的角色,于是努力与Guignol相处,不仅让70年代开始的《Guignol说新闻》在法国的公共电视台经营得有声有色,甚至给它额外的自由,每一个拥有正式演出资格的Guignol偶戏团体,都能拿到政府直接的津贴和补助。

菲利普说:“拿我工作了近20年的Les Zonzons剧团来说,现在每年来看Guignol的法国人有四五万人之多,并且大都是一家人老老小小一起走进剧场。十几年前,这个数字只是八九千,现在就像是一种回潮,社会经历转变,在忘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当然,我们也有意识地做了些努力,比如剧团会做很多固定的工作坊,把Guignol送到年轻人中间,现在每年都会有20多个年轻人以学徒身份跟着我们学习。以前的时候,Guignol被视为一种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是不被重视的声音,但是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觉得Guignol才代表真正的法国,法国人的法国。”■ 法国Guignol木偶

上一篇: “幸福”公式
下一篇: 卒姆托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