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佳宇:像肖恩·怀特一样飞翔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比赛还是游戏
5月10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于2005年创办的全球职业极限运动巡回赛在北京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刘佳宇正在沈阳陆训。陆地上的身体素质训练是扎实基本功的保证。
刘佳宇接触单板滑雪U形场地项目从2003年起。当时,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决定开展单板滑雪项目,2003年5月黑龙江省组建第一支单板队。2003年6月,哈尔滨市也组建了单板滑雪队,教练是拿过冬运会高山滑雪冠军的刘长福。由于组队晚,等刘长福到东北各地选队员时,条件较好的队员都被挑走了。“我不着急,我就找小的,练基础。只有会飞(指在U型槽中的滑行和腾空)了,想做什么难度都能做。”刘长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个想法源于他的高山滑雪运动员生涯总结,“对项目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需要时间,还是从小抓起好。年龄大了,刚开始出成绩容易,以后难度不好上,运动生涯相对也短。”
刘长福在黑龙江鹤岗市萝北县体校“矮子里拔将军”挑了两个女孩子,其中一个就是11岁的刘佳宇。因为奶奶爱好体育,刘佳宇很小就被送到鹤岗体校学高山滑雪,之后还学了武术、滑冰。这些经历,在刘长福看来,都很业余。“高山滑雪就滑了一个多月,每个月每个孩子交100块,也没人管。武术说起来练了两年,大半时间都是玩,真正训练的时间不到5个月。我看那些正经练过武术的孩子都能打几套动作,会几种兵器,刘佳宇别说兵器了,一套动作都打不下来。”选中刘佳宇,刘长福看中的是她的性格,“听话。让她怎么练就怎么练,再苦再累,咬牙掉泪也给你完成。”
并非专业运动员出身的刘佳宇身体素质差,动作学得慢,于是她想到了放弃,还悄悄地溜回过家里。刘长福就鼓励她:“你不是不行吗?别人练3小时,你就练5小时;别人练3课时,你就练4课时。练多了自然就好了。”几个月后,刘佳宇慢慢追上了队友。
( 3月21日,刘佳宇夺得2008~2009年单板滑雪世界杯意大利站冠军 )
在国内训练,刘长福最犯愁的就是场地。单板滑雪U形场地项目对场地要求很高。“一个是过渡区,过渡区大,准备期好,速度就好。如果修小了,直接往上走,很难掌握中心位置和节奏。另一个就是U形槽的角度。超过85度,槽往里凹,做完动作就往里掉,不到75度,腾空不往高处走正常弧线,被往外抛。正因为国内修槽的技术水平不够,所以连续两年请国外专家修场地。”刘长福告诉本刊记者,有一次在沈阳比赛,就因为槽的角度不对,刘佳宇做完空中动作后掉槽里了,“正好拍鼻子上,哭了15分钟”。刘长福由此颇怀念去年在新西兰两个月的训练,“每天训练,那槽都跟比赛槽一样”。
不过,据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管理中心滑雪一部安林彬介绍,近两年请国外专家修场地的同时也培养了我国的技师,今年黑龙江省体育局亚布力滑雪场和沈阳体院滑雪场两块单板滑雪场地,足够保证国家队训练。为了争取雪上时间,夏季还是需要去新西兰进行雪上训练的。
练单板一年后,刘佳宇已经滑得很顺了,她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空中感觉。两年后,她能够在槽里“飞”,她告诉本刊记者,自己依稀还记得第一个学会的空中动作是飞跃180度。“我觉得有意思,这个好玩,刺激!”
2005年初,她获得了个人第一个全国冠军;在2007年1月吉林北大湖举行的亚洲冬运会单板滑雪赛场上,她负于日本队两名选手获得铜牌。当时,她还是个15岁的小女孩,她说还没完全弄懂单板滑雪是个什么东西。看完高水平的日本选手的表演后,才对单板滑雪有了进一步认识,她告诉本刊:“你不要将单板当成比赛,而是当做一种游戏,是一种在摇滚乐伴奏下进行的时尚极限运动,目的就是充分展示自己,因此要改变对这个运动的认识。”
在单板滑雪赛场上,刘佳宇开始跻身世界一流选手的行列。自2007年3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单板滑雪世界杯比赛中夺得银牌后,2007~2008赛季,她夺得欧洲杯冠军,在她参加的4站世界杯比赛中,两金一银,一度排在世界杯积分榜首位。2008~2009赛季,刘佳宇连续摘得世界杯金牌,并夺得世锦赛冠军。
难以企及的冠军
不可否认,在接到ESPN世界极限运动会的参赛邀请时,刘佳宇说她和教练刘长福一样兴奋。
安林滨告诉本刊记者:“单板赛事有两类,一种是国际雪联组织的世界杯、世锦赛,另一类是商业赛事。商业赛事中比较知名的有两个:ESPN世界极限运动会(X-GAMES)这样的高奖金商业赛事。ESPN世界极限运动会是由美国有线体育电视网创意并举办的,其三级竞赛体系,即全球最高级别赛事X-GAMES、洲际最高赛事、各洲的极限运动巡回资格赛(X-TOUR),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项目极限运动盛会之一,并形成夏季和冬季两大系列赛事;还有一种是世界单板第一大品牌——美国的Burton公司赞助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欧洲举行的五站赛事。
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秘书长魏星告诉本刊,极限运动在欧美各国的风靡程度简直可以用疯狂、魔力来形容。以滑水和滑板为例,仅在美国,滑水爱好者目前就有110万,而滑板运动的发烧友更是多达450万之众。由于滑板运动太惊险、刺激,在本世纪60年代,曾受到有关国家政府严令禁止,一度沦为“地下项目”,直到80年代中期才重见天日,由于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成为许多精明厂商眼中的“印钞机”。
美国体育行业人士曾估计,伴随极限运动的蓬勃兴起,另一明星群将会随之崛起。一旦有了自己的联盟,每个极限运动员每年至少可赚8万美元。但ESPN官员认为,他们在自作多情。ESPN永远不会为了运动员的收入而创办组织。但托尼·霍克通过X游戏每年赚取1000万美元的收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原因是,他拥有太多的电视观众迷。美国极限运动没有他就没戏唱了。不过,另一极限运动员,32岁的巴瑞特·科里斯蒂曾获10次世界级冬季滑雪比赛奖牌,每年赚10万美元,却在一次极限运动中负伤,他从赛场拿走9万美元后就永远地离开了雪山。“极限运动员自生自灭,没人拦着他们的执著追求,但他们也不要企图用此项运动取代其他项目。”ESPN主席说。
在刘长福看来,与其他竞技类体育项目高手云集于世界杯不同,对于单板滑雪这样的极限运动而言,含金量更高的是类似ESPN举办的商业性赛事。“因为X-GAMES比赛在时间上会和国际雪联组织的赛事冲突,而欧美单板滑雪高手参与这项运动多是个人行为,因此对于国际雪联组织的比赛,在国家选派的基础上,他们自己也会选择,可能这一站去,下一站不去。即使参加了,也不会拿出自己最高难度的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名气大、拥有世界一流赞助商,奖金高的商业比赛才代表了这个项目的最高水平,类似世界杯和世锦赛都是业余比赛。”
“刘佳宇的最高难度是空中转体900度,达到了上届奥运冠军的难度,但是美国的克拉克曾扬言,一定要用空中1080度翻转拿奥运会冠军。看起来,刘佳宇拿了一些世界冠军,但论实力,至少有七八位美国、澳大利亚的选手排在刘佳宇之前。还有两三位选手虽然排在她后面,但是追得很紧。今年世界杯加拿大站比赛是获得冬奥会入场券的测试赛,世界高手都参加了,刘佳宇拿了第二,说明她还是有竞争实力的。在我们看来,这个第二比她世锦赛总决赛拿的冠军还重要。因为世锦赛总决赛,实力最强的美国选手都没去。”安林滨说。
刘长福带刘佳宇等选手参加过这种商业大赛,但得出了“不适合”的结论,因为“两个系统打分模式不同,裁判标准也不一样。同样的动作,刘佳宇在世界杯能拿高分,但在商业大赛中分数就比较低”。原因并不难找,“世界杯重在比赛,就像体操一样,动作要做得规范、到位。而在更富有观赏刺激性的极限运动商业比赛里,裁判们更看重选手对自我的挑战和充满个性的表现力”。刘长福告诉本刊,就连训练方式也不同。欧美选手很多都是七八岁就开始玩滑板,没有教练自己琢磨,哪里有雪就往哪里跑,一切都源于兴趣。“参加这种比赛的气氛和其他比赛完全不同,选手们嘻嘻哈哈,听着MPS,做着准备活动,就像参加一个大派对。他们就抱着一种‘能成功最好,不成功拉倒’的玩的心态,反而是我们的运动员,一上场,不会了!”
正是在加拿大的一次商业大赛上,刘佳宇看到了美国选手肖恩·怀特激情四溢的表演,从此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这个外号叫“飞翔的番茄”的男孩从小就患上了一种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病,5岁就已经做了两次心脏手术。治好病后,从6岁起就开始随哥哥练习单板滑雪,一年后就开始参加业余滑板比赛了。在赢了他参加的全部比赛后,13岁的怀特与赞助商签约,成为最年轻的职业运动员。年仅16岁时,肖恩·怀特就成为很多小伙子梦想成为的世界上最好的单板滑雪选手、最有才能的滑板选手之一。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单板滑雪第一回合比赛中,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天分,表演了空中1080度翻转和其他高难度动作,50分满分,他得到46.8分。接下来的比赛中,他尽情展现自己的技术,20岁的他也成为单板滑冰项目新的奥运会冠军。
差别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刘佳宇更像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在训练中总是认真听从教练的指导,比赛中也喜欢和教练小声地交流。但刘长福倒希望刘佳宇能有点自己的想法,甚至在探讨技术时能与自己争吵,他说:“她毕竟比我清楚自己的状态,好的时候可以挑战更高的难度——听话,是优点也是缺点。”■ 飞翔一样极限运动单板滑雪世界杯冠军刘佳宇世界杯肖恩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