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风的底气
作者:李晶晶( 清乾隆红木嵌玉百宝博古背绘描金山水十二扇围屏
)
“那天下午,一位日本客人在翻译的陪同下,来到公司找到我,表示有东西想拍卖。”中国嘉德瓷器工艺品部高级业务经理刘越向本刊记者回忆道,“当时这位客人从包里拿出几张照片,让翻译告诉我,这就是他想出售的物品。”
刘越说,这是一件漆地嵌百宝山水人物纹地屏。从照片中来看地屏主体以蓝漆为地,上嵌百宝,一面雕饰山水人物图,以蓝漆为水,紫檀作坡,上以白玉、碧玉、青金石、螺钿等镶嵌松石、楼阁、小桥、人物,另一面则装饰梅花树一株,以紫檀为树干,再用白玉镶嵌花朵。
不久,这件漆地嵌百宝山水人物纹地屏出现在嘉德四季拍卖会上。实物要比照片气派许多,地屏尺寸巨大,通高近2米。“它在日本的时间比较久了,由于尺寸大,存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这件屏风应该一直在使用。”刘越说。这件漆地嵌百宝山水人物纹地屏估价在10万元,拍卖那天,价格一路看涨,直到95万元才落槌,加上佣金共106万元,成为工艺品拍卖这一场的最高价。“说来有意思,拍卖结束后,我们翻看原来的记录,发现从2007年开始到今年,连续3年,每次工艺品拍卖,屏风都是以全场最高价成交。而且巧的是,这3次拍卖的屏风都是日本收藏家的旧藏。”刘越说。
2007年,一件估价在12万元的红木嵌玉百宝博古背绘描金山水十二扇围屏,以179万元成交,是估价的15倍。这件围屏以红木作底,屏体正面在黑漆地上装饰嵌百宝“清供图”,用料包括有白玉、青玉、碧玺、玛瑙、象牙、螺钿、杂玉等珍贵材料,图案包括中间的大吉葫芦瓶、水仙供盆、石榴供盆、玉璧等,都是清代常用来祝福如意的吉祥图案,寓意美好。屏心另一面在黑漆地上描金绘山水、花鸟等图案,其图案风格当不晚于清代中期,描金保存完好,非常难得。屏风有很多形制,比较大的这种叫围屏,三面围着,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实物,是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如果有机会去大同市博物馆,便能看到这件国宝级的屏风。
乾隆时期雕漆庭院人物纹座屏在2008年拔得头筹。“当时这件东西运过来后,我们看到,藏家当年收藏到这件屏风后,还特意为它制作了两个木盒保存。木盒上用毛笔书有‘座屏,堆朱色’这5个字。”刘越颇有感触,“日本人对文物向来保护得特别好,我们长期征集拍品就能发现,凡是从日本过来的文物,都会有特制的盒子包装。这些盒子都是藏家在收藏到物品后,为它们量身订制的。”
这件雕漆庭院人物纹座屏,边框以褐黄漆为地,上用黑漆雕刻回纹、连珠纹及蟠螭纹。屏心四边以回纹一周为饰,内部以天、地、水锦纹为地,用红漆雕琢“西园雅集”图。屏背面以锦纹为地,底色呈渐变形式,用红漆雕刻“三秋图”,山茶、秋葵、雏菊于秋风中竞相绽放。地屏底座上部以万字锦纹为地,用红漆雕琢莲托八宝纹样,两侧及足部则以回纹、钱纹及龟背锦纹作为背景,分别用红、黑两层漆,雕刻缠枝宝相花。
座屏的叫法是在清代开始的,是对以前具有功能性的屏风,如枕屏、砚屏等的统称。
砚屏最早是被置于砚端以障风尘,或防止有小风吹到研好的墨,使其尽可能慢一点干。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宋朝人认为是苏东坡、黄庭坚发明了砚屏。究竟是不是这两位大文豪发明的,还没人去核实,只是能知道宋朝就有砚屏了。时间一长,功能性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陈设性却显现出来。从这件雕漆庭院人物纹座屏便能看出,它上面的装饰增多,欣赏成为重点。而文人们的雅致,透过这屏风,便能窥见一二。
“日本收藏屏风比较多,这和他们的起居习惯是有关系的。”刘越告诉本刊记者。《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中曾提到:“中国是唯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民族,世界其他民族都没有改变过。以专业论,人类的起居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席地坐,一种叫垂足坐。所谓垂足坐,就是坐在椅子上,腿是垂着的状态。2000年前,亚洲地区基本上都是席地坐,比如日本、印度、尼泊尔、泰国、韩国、朝鲜,都坐在地上。”这些流传到日本的屏风,很多都还在使用。
屏风,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周朝就有了。《周礼·掌次》中说“设皇邸”。“皇邸”就是周朝时为天子专用的屏风。其后屏风历经汉、晋、唐、宋的不断发展,到明清两代,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家具,更是富贵之家室内不可或缺的重要陈设物。
但是屏风在国内的拍卖中并不常见,因为大部分在早年都流向了国外,即便是留在国内的也被严重破坏。民国以后,受西洋风潮的影响,有的屏风的屏芯被抽掉,换上镜子,改成穿衣镜。再后来,又成为贴标语、通告的背板。最近一位朋友买回来的屏风上,还留有当年的这些痕迹。
( 清漆地嵌百宝山水人物纹地屏 )
在西方人眼中,屏风是中国人的奢侈品,它是能够四处遮蔽一些神秘而华丽角落的神奇物件。因此每当它出现,必定引起众人关注。1996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中国古典家具”专场拍卖,一件黄花梨大理石插屏式屏风(高215厘米),以110万美元成交,当时折合人民币大约1000万元,创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纪录,买家是美国明那波里斯博物馆。一位藏家对本刊记者回忆:“当时这个价格让我们内地的买家很纳闷,平时这样的屏风,在国内也就卖几万块钱,怎么跑到美国身价倍增?其实原因就是,西方人知道屏风在中国家具中的重要地位。”
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3年7月。在香港春季拍卖会上,由民国时期美国的古董商杜乐文兄弟在中国购得,后出售给美国百货业创始人约翰·沃纳梅克的一件康熙御制寿山石嵌人物透雕龙寿纹十二扇围屏,被人称“黄花梨皇后”的香港嘉木堂的伍嘉恩小姐以2500万港币的高价拍得,打破前纽约拍卖会黄花梨屏风创下的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翻阅2003到2008年5年间的《拍卖年鉴》,发现每年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家具拍卖的前10名里,必定有几件都是屏风,底气之足,其他家具难以匹敌。
2008年中国嘉德春拍,受人为因素影响和国内市场的推动,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以3136万元成交,率先打破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随后一件清乾隆紫檀有束腰西番莲博古图罗汉床以3248万元的成交价再次刷新了中国古典家具拍卖世界纪录。由此,古典家具市场也由国外转向了国内。
“如果嘉德的这三件屏风放到大拍中,我相信价格要远高于现在的成交价。它们是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一位收藏家如此说。现在,这三件从日本征集回来的屏风都在国内,其中乾隆时期雕漆庭院人物纹座屏和漆地嵌百宝山水人物纹地屏为同一收藏家收藏。■
(文 / 李晶晶) 文物文玩屏风底气古典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