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归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一直心系北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前夕,我终于站在北川的废墟上。陪同人员介绍,山坳里倾覆的县城在灾难伊始呈现的那种极端的视觉冲击已经大大减弱,因为此后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和9月24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像要掩藏上天的罪过似的,两度将废墟掩埋达数米之深。但即使这样,走在北川旧城里,所见还是令人压抑得无以言说。

有人在媒体上指责北川居民在路边叫卖一些有关地震的影像制品,置疑这些幸存者的行为是否失当。是的,我在北川中学大门前看到了这些小贩,一墙之隔,里面是至今尚未清理的废墟,外面就是小贩的货摊,不远处更有排排临时建筑,安置着从山坳里撤出的部分县城居民。我想说,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处境,没人喜欢这样生活,但他们必须坚强面对。其实,他们不像我们见惯了的商贩,大多是平和的妇人,一点猪肉,一点米酒,一点书和DVD,很便宜,不指着赚多少钱,只为补贴家用——毕竟县城居民没田可种,企业也没法开工,所有人几乎都是靠政府的200元救济度日,能做一点小买卖,恰是他们顽强自救的表现。北川中学一处厕所,外面有一个收费人兼卖水,收费的牌子摆得不显眼,很多人没发现,不交钱如厕人家也不说什么。有几位大妈卖一种“三合一”照片,是北川震前、震后和泥石流淹没后的对比,难得的资料图片,三张照片塑封成一套“北川留恋”,10元钱三套——如此做生意被指借地震赚钱,置疑者实在不够关怀人。实际上,去到那里的人,更多的是不砍价,希望通过自己的购买,让他们获得一点有自尊的收入,而不是接受施舍。

不同于其他震区,在这座有3万多人密集居住的县城,逝者达1/3以上,70%的家庭残缺。在这座死城里,还有数千亡灵在废墟下需要安息。可以告慰逝者的是,一年来,北川的对口援建地山东以极大的慷慨和责任心帮助北川尽快重建。目前北川新城址已选定在北川山外大约33公里处的永昌镇(新地名,原安县永安镇东南方向2公里处,现划归北川),地势平坦,是理想的建城空间。3年内山东承担的100亿元资金投入给北川带来新的希望,而北川居民也将享受到政府的住房优待政策。更难得的是,山东援建不只是建筑意义上的重建,更为北川未来的经济发展做了周全的考虑——一个新的产业园区将随新城一起建立起来,山东省府鼓励山东企业家来此投资,帮助带项目投资100亿元规模。只有到了那时候,北川失去家园和工作的人们才有可能过上正常生活,可眼下,他们只有克服种种困难耐心等待,让我们对他们多些理解吧。

还有一点值得说的,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重建较好地注重了民族风格的延续。现在除原县城外,其他地区需要重建的房子都已经开工或完工,建筑式样较以前漂亮和讲究很多,黛色的屋瓦,红砖墙外细心地贴上灰色的石条(效果很像城里时兴过的文化砖墙),再配上黄褐色的窗框,装饰效果非常好,也体现了居民们重建新生活的心气。建房资金每户都得到政府2万元补贴,还能向银行贷款,一般七八万元就能盖出一座理想的二层建筑。从北川回来,成都到绵阳的高速公路两侧,每隔几十米就是一座巨大的广告牌,所有的建筑材料、家居用品应有尽有,昭示着灾区重建正在进入高潮。(文 / 李丹阳) 地震北川中学北川建筑归来

上一篇: 通衢活力
下一篇: 规范村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