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界在设计这个杯子

作者:何潇

是世界在设计这个杯子0( Sabbia浴缸 )

“你所说的‘世界’指什么?”采访快结束时,深泽直人反问我,“是说整个世界,还是你自己所在的世界,或者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他略略顿了一下,顺手拿起桌上的茶杯,开始演示他的哲学:“比如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茶杯,但它的这种完美可能只是在这个房间里,放到另一个世界则完全不同。再比如,假设你是我的客户,需要我为你做一个茶杯,我可以为你量身打造一个非常好的杯子,你就是这个世界。但如果是为成千上万的人制造茶杯,我需要考虑更为广阔的世界。制造一个全世界都适合的茶杯与制造一个只适合你的茶杯是全然不同的,这取决于你看待世界的视角,是杯子所处的世界在制造这个杯子。”

与原研哉、隈研吾等人一样,深泽直人是在谈论日本设计时最常被提到的几个名字之一。他现在也是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授,但人们更关注的,依然是作为设计师的深泽。1956年,深泽直人出生在日本山梨县,早年在多摩艺术大学学习产品设计艺术与3D设计专业,后在日本爱普生精工株式会社担任过设计师。1989年,深泽离开日本,来到美国,他感受到了当时的日本与美国之间存在的距离,“日本的要求是做物,而美国的要求是做成一个体系”。

在旧金山,深泽直人加入一个小型设计工作室,“当时只有8个人”,成立不久,寂寂无名。这个时名“ID two”的小设计室,如今已经成为了著名的“IDEO”,工作室遍及帕洛阿尔托、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和慕尼黑。在这家设计室里,诞生了经典的苹果鼠标。

8年后,深泽返回日本,协助组建了“IDEO”的日本分部,2003年,他成立了深泽直人设计公司,与B&B Italia、Driade、Magis、Artemide、Danese、Boffi、Vitra、ERCO、Lamy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并为MUJI、±0、KDDI等公司进行设计。3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设计师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共同创建了Super Normal工作室。在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深泽直人获得了60余项设计大奖,其中包括美国工业设计金奖(IDEA)、德国iF设计金奖以及“黄铅笔奖”(英国D&AD设计奖)。2007年,皇家艺术学会授予了他“皇家工业设计师”的称号。

在深泽的作品中,不时能发现隐藏着的、近乎腼腆的调皮。MUJI的CD播放机是深泽直人被谈论得最多的作品之一。这是一款被设计成排风扇形状的播放器,播放按钮被设计成拉线的形状,人们在不了解其功能的情况下,依然会下意识地去拉动绳子,当音乐如微风一样被徐徐送出的时候,使用者会产生“被耍了”的快感。另一个作品,是被设计成提线木偶的茶包,浸泡茶包的动作与玩提线木偶的动作有几分相似,设计师由此得到启发,将茶包提手部分设计成木偶上的控制板形状,将茶包设计成人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也会将它拎起来,像玩提线木偶一样,摆弄这个茶包……这些细微设计,会让使用者感到“怎么会是这样”,这也是深泽直人式的幽默。

是世界在设计这个杯子1( 深泽直人 )

原研哉形容深泽直人的设计风格为:“缜密、细致地探索人类的下意识领域并以这个领域为主要设计对象。”在《设计中的设计》中,他借知觉心理学家J.吉布森(J.Gibson)提出的“给予性”(affordance)给予解释:“所谓‘给予性’,指的并不是行为主体,而是把现象背后的环境进行综合性把握的思考方式。例如‘站立’这一行为,看起来很像一个以人类本身意志作为主体的行为,实际上如果没有‘重力’与‘有相当硬度的地面’,‘站立’这一行为则无法实现。”

这种“给予性”,在深泽的演讲中有一个可为对应的词——自然而然:“有一个词语叫做‘自然而然’,意思是说,事情实际上是不受设计师的想法左右的,是自然而然地出来的,这就是我的设计理念。”他借用了荣格的术语“原型”:“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生产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产生的产品,我称为‘原型’。这个原型是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提出的,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共同拥有的东西。这个意识的核心是大家所共有的。所有的设计都是在寻找这个核心。”

是世界在设计这个杯子2( “眩晕”碗 )

“靠设计师本人去设计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产品已经饱和,我们需要从周围的环境、状况去仔细观察,再找出产品的一个轮廓,绘画、设计。我们管这个叫生态设计,即它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深泽直人在演讲中说,“我们所制造、设计的东西与我们的环境是一体的、天人合一的。作为一个设计师,在我设计的产品中,完全感觉不到我的存在,这就是我想设计的东西。”■

(本文图片由深泽直人设计工作室提供)

是世界在设计这个杯子3( 花束花瓶 )

“我的工作是把集体无意识具体化”

——专访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

是世界在设计这个杯子4( ±0加湿器 )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如何开始从事设计的?

深泽直人:我从小就喜欢做东西,看到大学里有设计这个学科,就希望自己能学习这个。那时候,我读到了一本书,书上说,工业设计师是可以通过设计来造物的人,于是,我就从内心确定下来,将来要从事这个行业。

是世界在设计这个杯子5( 广岛椅 )

三联生活周刊:您的设计生涯从日本开始,后来去了美国。当时日本的设计环境与美国的差异体现在什么地方?

深泽直人:当时的日本还属于要具体做东西的阶段,在制造的时候,会有创意涌现出来。但在当时的美国,人们已经不再要求去做具体东西,而是想把它做成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设计拓展、推广开来。

三联生活周刊:您在美国时,加入了著名的“ID two”(即IDEO前身),IDEO对您之后的设计生涯有何影响?

深泽直人:IDEO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我加入时,它正处于成长期。在那里,我得到的巨大收益是,学会了团队合作,我需要把自己的想法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给团队里的其他人。我学到的不完全是设计上的东西,更多偏重于,该怎样选择一个适合的方法去做。

三联生活周刊:西方评论界将您看成日系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您看来,真正代表日本设计的是什么?

深泽直人:如果找一个人来代表日本是不太合适的,千人千面。将一个东西悬挂在墙上,认为这就是美,这不是日本人的审美方式,我们的方式是从身边的物体中去寻找美。这也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引用的,这可以说是日本设计的一个特点。

三联生活周刊:在您的一些设计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错位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在您这里,是什么样的表达?

深泽直人:要达到幽默的效果,需要一个前提,即大家都了解这个事情。就像有个旋律,你把它唱出来以后,才会得到回应,感受到大家的反响。设计也是这样,因为我们一开始不知道对方的喜好是什么样的,把它拿出来后,他们才会感到,自己想要的是这个。它能缩减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达到发现自己的效果。譬如,在我拿出这样东西之前,你可能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另外的东西,我拿出来后,你却会发现自己喜欢的是这个。这样会达到共通的效果,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三联生活周刊:原研哉先生称您为“擅长在下意识领域展开设计工作的设计师”。您在演讲中提到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这与原研哉先生提到的这个“下意识”是否相通?

深泽直人:原研哉先生所说的这个“无意识”,跟我提到的荣格所说的那个“无意识”,还是有一些区别。日语中的无意识,是“你没有意识到”,比如说我的腿碰到了这个垫子,我应该是可以感觉到的,但我没意识到,因为我在跟你说话,是这样一个意思。在为一个物品做设计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可能还没意识到的好东西是什么。我的工作是把这样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具化。

三联生活周刊:设计师通过设计表现了人们想要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这很像人们在恋爱中,找到“那个人”时描述的感觉。

深泽直人:这就好比一个物品,大家都想要而却又都没有见过,在真正呈现出来前,一开始并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有不可预知的成分在。设计师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将其呈现出来后,人们会说:“啊,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是的,这也是一种恋爱。■

(文 / 何潇) 设计杯子世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