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讼大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菲利普·霍华德和他的著作《没有律师的生活:将美国人从太多的法律中解放出来》 )
1996年,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在《人在故乡为异客》一书中感慨:“美国的律师数量太多了,总数为80万人,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律师加起来还要多。早在1960年,美国就已经有26万名律师了,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是每10万名美国公民拥有200名律师,而相比之下,英国每10万名公民拥有82名律师,日本只有11名。众所周知,美国人太喜欢因为帽子掉了这样的区区小事而闹上法庭。在这样一个超级爱打官司的国家,每年提交的诉状就有9000万起,也就是平均每2.5人打一场官司。在美国,有人因绊到障碍物摔倒这类事情引起的赔偿金额极其庞大,每年少说也有几十亿美元。”
加州的一位妇女曾把迪斯尼告上法庭,就因为她们家在迪斯尼乐园的停车场里被人抢了。这场诉讼的焦点是她的孙子们被带离现场接受安抚时,亲眼目睹迪斯尼人物脱下衣服,因而惊恐万分,留下了心灵的创伤。“发现米老鼠和高飞其实是真人扮的,对可怜的小朋友来说当然是难以承受的现实。”
菲利普·霍华德在《没有律师的生活:将美国人从太多的法律中解放出来》中说,美国人正慢慢被法律窒息而死。每年联邦公报新增7万页新法规,律师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在1970至2000年之间翻了一番。在霍华德看来,美国人对法律、律师和官司的依赖已经把美国人变成了肥胖、神经质的懦夫,终日战战兢兢地小心背后而不是往前看。“一位老师跟我说,有时候我在想怎么就变成了这样,老师不再有管理教室的权威,父母因为担心被诉讼而害怕野外旅行。托马斯·杰斐逊一定也有着同样的问题。一个自由之国怎么就成了法律雷区?美国人终日踮着脚尖走过法律,避免任何可能会侵犯他人或引发诉讼的行为。法律上的担心分散了我们做正确的事情的精力。”
在华盛顿,一位律师因为被弄丢了一条裤子而状告干洗店老板,索赔5400万美元。“这再一次说明关于人性的一个重要真相:愤怒的人会发狂。这也说明应该如何管理司法体系:我们不能相信那些卷入诉讼的人是理智的。这场官司最令人震惊的不是索赔的金额,而是居然被允许打了两年多,以证人证明干洗店老板如何保管收据和‘包您满意’字样的真正含义告终。”干洗店老板为这场官司花了10万美元,最后只好关门。
霍华德提到的过分诉讼还有:一位老师因为把一位学生握长笛的手放回正确的位置而被起诉;学校现在禁止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跑动;鱼饵有5英寸长,穿着3只鱼钩,标签上却还要标明“吞下会造成伤害”。“生气的人会状告任何人,有很多疯狂的诉讼,大部分都打不赢。但重要的不是琐屑的官司的数量或它们打赢的概率,而是每个美国人都知道,如果邻居、同事或父母发怒,他们会仅仅因为发怒而把你拖入数年的诉讼。人性中有喜欢能够单方面地抽出你的剑让有责任的人变得悲惨的一面,这会降低效率。”
他举例说,特蕾莎修女曾经计划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区为无家可归者修建底层住宅。这一计划没能实现,因为纽约市法律禁止修建不带电梯的楼房,哪怕是底层建筑。不必要的电梯超出了特蕾莎修女所能筹集到的款项的数额。这一项目永远无法开工,那些人因为缺少他们不需要的电梯而依旧无家可归。
霍华德指出,依赖诉讼还有着比降低效率更严重的后果——损害我们做出常识性决定的能力:“每天紧张地从法律的滤网中加以选择会破坏我们解决问题所需的本能。把法律用于日常选择导致糟糕的选择,这反过来催生更多的法律,这又回过头来导致更糟糕的选择。不久法律将无处不在,把人跟他们关于对错的本能隔绝开来。”
《时代》周刊说:“霍华德的书不是一本毁灭性地批判律师而是批判我们美国人的书:一个因恐惧、不愿意承担责任而陷入瘫痪的国家,既依赖权威又不相信权威。法律成了威胁他人的武器而不是保护自己的工具。”■
(文 / 小贝) 大国法律律师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