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城市边缘决堤的金通湖水坝
作者:蒲实( 3月30日,印尼警察在被冲垮的废墟中寻找遇难者
)
金通湖是印尼文登县城内面积最大的湖泊,“它构成了文登县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雅加达邮报》的记者穆尔巴(Mulba)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告诉我。1933年,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这一片还是水田,就在湖的西北口开凿了一个高十来米的人造水库,向东北方向汇入纵贯县城南北的河流。3月27日,水坝决堤。
在写给本刊记者的邮件里,阿旺·赛提亚万(Awan Setiawan)说,去年就有居民曾抱怨过年久失修的水坝出现漏水的迹象,但没有造成什么实际的损失,所以没有引起官方的充分重视。阿旺是一位工程师,在印尼唐格朗市的一家跨国公司工作。
“一路上都是广播和电视的报道,全是突发事件的插播,总统、副总统都露面了。”决堤的消息不绝于耳。在半岛电视台的录像里,洪水仍在肆虐,水坝崩塌后的黄土松散堆积成阶梯状沟壑,水夹带着泥沙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一个叫卓里克(Cholik)的年轻人坐在母亲的遗体旁,他说:“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他的侄儿也在决堤时失踪。印尼政府的救援工作已经开始。一位晕厥的妇女被用担架抬出来,一具身首分离的尸体被放进一个临时搭建的停尸所里。印尼当地的媒体报道说,“任何在水坝管理上有疏忽的工作人员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以为那又是媒体的夸张。”阿旺想。直到他在电视上看到了被洪水摧毁的他所熟悉的彭柯(Poncol)区,“这是最靠近泄洪道的区域,地势最低,住这儿的人不富裕,收入较低”。阿旺有几位高中伙伴住在那里,他常常去找他们玩。“还是1994年的时候,那片区域的人口密度就很大了,现在的拥挤可想而知”。半岛电视台播报的新闻里,救援人员正在房子与房子之间2米多深狭窄的水道中,穿着黄色的救生衣把受困的人营救出去。“都是些密密匝匝的平房,街道窄小,只有摩托车能通过。这里聚居的大多不是雅加达本地人,本地人都住在高地上。”“我这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大规模的灾难。”阿旺说。当他赶到现场时,“到处是倾塌的砖墙、被毁坏的门窗和瓦砾,人们的表情悲恸而平静”。他看到穿着短袖T恤和短裤衩的人们站在水里,或待在房顶上,等待水退去。天气已经热了,人们睡觉时穿得很少,现在都找不到衣服。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们的酣睡中。当“5米多高的水柱”溢出人工水坝、夹杂着泥土喷泻而来,席卷沿湖的大片居民区、卷走车子、摧毁房屋和土桥的时候,熟睡的人们从梦中惊醒,有些根本就来不及应对,就在床上被洪水吞噬。幸运的一部分人爬到房顶上,蹲在斜坡的屋顶上,或者找到了可以躲避的高地。水坝的工作人员听到了破裂的声音,他们拉响了警报,但是一切都太晚了。对于爪哇岛的居民来说,“海啸,洪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阿旺说。他们仍然对2006年经历过的那场印度洋海啸记忆犹新。他们把这次决堤称为“小海啸”,这场“小海啸”现在已经造成97人死亡,102人失踪,数百幢建筑物倒塌。洪水淹没了400多户人家,其中250户被毁坏。幸运的是,阿旺的母亲现在所住的衮伦六区(Gunung Indah Ⅵ)在这次决堤中幸免于难。
“你看,排水口上有一座小桥,10米长、1米宽,从湖的东面到西面都得走过这座小桥。”阿旺在发给我的湖区地图上特意用红色的箭头标明了小桥,“这下面就是主要的泄洪道,也是水坝决堤的地方。”3月下旬,热带雨林气候的爪哇岛连降大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3月26日到27日晚,文登县的大雨又持续了好几个小时。雨水在水坝内越积越高,8米,9米,就快到顶。水慢慢漫过坝顶,年久失修的大坝承受不住如此大的水压,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决堤。“疏水通道就从来没有被认真维护过,因为没有钱。”阿旺说。大文登县处在印尼快速城市化的边缘,“这里不属于雅加达,离省府唐格朗又很远。我们二三公里长的主要公路5年以来都坑坑洼洼,和湖一样,没有钱修”。
( 瞬间失去亲人的遇难者家属悲痛欲绝 )
在小桥的两旁,阿旺标了两个蓝色的小圈,“这儿人们可以钓鱼,还有一个小型的淡水养殖场。以前湖水泛滥是很平常的事情。雨季,水常常溢出来,流到附近大片地势较低的地方”,这种情况在几个月前发生了变化。阿旺传给我一张决堤前自己拍的照片,“这就是决堤之前的金通湖”。照片上,一条散步的小路从湖上穿过,湖边是亚热带的茂盛树林,宁静的景象。“这是新修的小道。就在几个月前,政府重新整修了这个湖,让它变得更有生机。小道的土就来自于湖床,扩大了湖的蓄水量,小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水库。”阿旺对湖的变化很留意,他说,“从前水库的东西方向还有两条小的排水口,但早已不用了。”他在地图上的水库左右两旁画了黄色的线,表示过去曾经有过的排水通道。“在我看来,年久失修的排水渠道、开挖湖床筑路的工程、金通湖蓄水量的增加,也许都是导致灾难的原因。”阿旺说。
“决堤的洪水大概淹没了这片居住区1/5的面积。”穆尔巴告诉我,“以前没有人住,随着城市化,主干道公路修进来了,在雅加达城市里工作的人就形成了一个围湖的居住区。”穆罕默德雅加达大学的一小部分就在这个被淹没的区域内。大学的校区很分散,零星散布在湖区。大学的存在,使得当地的一些居民把房出租出去。“还有一些有钱人盖了专门的大学生公寓出租,说是公寓,其实也就是一张桌子加一个卫生间。”阿旺说,“学生公寓的居住方式增加了这里的人口密度,也让损失更惨重。”
阿旺在地图上用绿色的笔标出了一块范围,告诉我:“这是靠近湖泊的地方,地势较高,修建了15~20幢房子,这些房子价格贵。”这片地段离湖近,但离排水河道远。县城里的制衣厂、古董商店把印尼人吸引过来,他们是服装厂的工人,或者是家具维修工,“他们在城里工作,在这里住”。穆尔巴告诉我。1976年,阿旺和家人搬到这里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僻静的乡村,栽了很多水果树”,而现在,密集的小道就能说明它的密度。“皮桑格拉罕河的沿岸,很多房子的产权还没有搞清楚,大家只是住在那里,没有合法性。湖的南面是富人区,你能看到一幢幢大房子。”阿旺说,“这片区域就不会有被决堤破坏的危险。”■ 通湖印尼城市边缘水坝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