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美图

作者:李晶晶

八美图0( 华烜《八美图》(清,设色绢本,现藏波士顿私人处) )

月初,朋友打来电话,告知纽约苏富比3月17日“中国瓷器与工艺品”一场中,有一幅清代华烜的《八美图》要拍卖,让我关注。如此高头大卷,在中国传世画作中极为罕见。画卷为绢本设色,长3.18米,宽1.29米,画中的8个美人基本等同真人大小。有关画家华烜的记录不多,只在《中国美术家人名字典》中有些介绍,知道他是江苏无锡人,擅长肖像画,如此而已。17日拍卖结束后不久,很快看到全场拍卖前10的排名,《八美图》位列第3,以37万美元价格卖出。买家是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公司,2006年伦敦苏富比拍出的那对曾为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收藏过的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就是被这家公司高价拍得的。

关于《八美图》的流传,得从1914年史德匿(E.A.Strehlnee)在上海出版的一本英汉对照《中华名画:史德匿藏品影本》说起。史德匿是一个在中国做古董生意的外国人,传说他有多国国籍,可究竟属于哪国人,也许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史德匿20世纪初来华,就职于上海中国江海关出口古玩检查部,精于鉴定,庋藏宏富,金石书画之外,蓄古瓷尤多,其中不乏珍品如唐越窑杯、宋定窑碗、划花盏、清乾隆鼻烟壶等,尤以庋藏宋代定窑器而著称沪上。清末宣统三年(1911)冬,史德匿尽出其所藏举办陈列展览,上海近代篆刻、书画家吴昌硕对他赞赏有加。当时,史德匿经常出入五马路古玩街,被人称为“黄胡子”。1927年,他在英租界宁波路7号开店,初名为“古迹洋行”。1937年移址于五马路口江西路上。1946年,史德匿退出古玩经营,其店转让给雪耕斋文玩号。

1914年,史德匿出版了由黄宾虹、吴衡之等协助的《中华名画》,也就是史德匿藏品的一本图录。黄宾虹为此书作序,并撰玉器、瓷器、铜器总论3篇。不过翻开英文版书名页,上面已赫然注明:“本藏品新近已经由斯德哥尔摩贝维尔克的法赫拉乌斯所购置。”

法赫拉乌斯(Herr Fahraeus)又是谁呢?他是瑞典的著名实业家、收藏家和艺术批评家。靠着殷实的家境,从20岁起就开始在欧洲各国旅游,并结交了一批北欧的前卫艺术家。1892年他成为瑞典有影响的艺术杂志《语词与图像》的撰稿人,发表了一系列评论,出了4部评论集。

20世纪初,法赫拉乌斯的家族经营达到前所未有的繁盛,他请了著名的建筑师在利丁根岛上设计了一处豪华别墅,并从1912年起在那里定居。法赫拉乌斯的夫人是位名演员,夫妻二人将别墅的客厅向文艺界的朋友们开放,成为当时著名的沙龙。法赫拉乌斯是北欧最早收藏印象派绘画的代表,并用大笔资金去赞助北欧的现代艺术实验,同时也是当时北欧收藏东方艺术最重要的人物。

八美图1( 无款《王子乔遇仙图》(绢本设色,现藏处不详) )

法赫拉乌斯从事收藏一直是凭借着他对艺术的直觉,所以,其趣味和当时的“美术家学会”大相径庭。1912年,法赫拉乌斯和一位朋友来到中国,第二年7月买下史德匿的全部藏品。据1914年《字林西报》的书评和介绍,易手的双方同意,法赫拉乌斯保证将该藏品妥善保存,不得使之散失。

说到中国人对瑞典的了解,始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绘的几种世界地图。当时就知道有“斯堪的那维亚”的“苏亦齐”(瑞典的拉丁文译音)。在瑞典方面,由其皇室批准,瑞典的东印度公司于1731年成立,次年派往中国的第一艘商船从哥德堡起航,它被命名为“腓特烈国王号”。此时“苏亦齐”也换了一个更祥瑞的汉文名字——瑞国。据《清朝文献通考》载:“瑞国通商始自雍正十年后,岁岁不绝。每春夏之交,其国人以土产黑铅、粗绒、洋酒、葡萄干诸物来广,由虎门入口,易买茶叶、瓷器诸物,至初冬回国。”

八美图2( 《中华名画:史德匿藏品影本》(英文书名页,1914年) )

不过瑞典东印度公司到1813年就宣告破产,所以它没有介入随后的鸦片战争。1900年前,瑞典对中国画的了解只有广州瑞行这个窗口,而且主要是通过瓷器上的装饰画,间接地发挥作用。大多数图案纹样是按瑞典市场要求绘制的,但也有表现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和内容。比如现存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的水果酒碗上所绘《十三夷馆图》上便有瑞典商馆,为西式楼房,上有瑞国国旗,蓝底黄十字纹。显而易见,瓷器曾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大宗。在1766~1786这20年间,估计瑞典进口华瓷1100万件,利润达300%。仅国王古斯塔维斯三世所接受的一套华瓷就有700多件之多。以专销瑞典的瓷器数量与瑞典的人口比较,可知其对中国物质文化的普及。耳濡目染,瑞典的皇室及臣民积淀起对中国文化的特殊印象。而瑞典宫廷文化受其影响尤深,像瑞典的“中国宫”就呈现了典型的“中国装饰趣味”。

瑞典虽然是个汉学重镇,但收藏中国古画对收藏家的眼力和学识要求甚高。法赫拉乌斯之所以敢闯这块收藏的禁区,自有他独到的地方。法赫拉乌斯虽然玩世不恭,大学肄业,没有受过汉学方面的任何训练,但他喜欢游历,交际很广,对新的艺术充满热情,同时他自己也从事油画创作、诗歌写作以及艺术批评,所以有敏锐的审美感受。在他对中国画的评论中,最强调的就是东方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八美图3( (传)华《芰菏图》(设色绢本,现藏纽约私人处) )

在法赫拉乌斯的初稿中,特意刊出了清代华烜所作的那幅《八美图》,不过与史德匿刊入《中国名画》中选印两幅局部的彩图不同,这里刊出的是全图。法赫拉乌斯认为,这是他自己全部收藏中最为特殊的作品之一。后来,由于投资经营失当,1926年4月法赫拉乌斯不得不将其中国古画等藏品交斯德哥尔摩的一家画廊拍卖,而《八美图》在这次拍卖目录中又一次被重新刊印。

批评家卡林认为:“在众多的优秀藏品与不同时期的代表中,要向读者特别介绍一两件经典之作。其中《八美图》显然是存世中国画中最为精美的画作之一。它是与荷兰大师,特别是伦勃朗所作群体肖像旗鼓相当的东方杰作。请看画家是怎样以精到的笔法线条来清晰自然地绘制群像,画家又是如何全神贯注地将其模特和她们的生活环境表现出来的,通过传神,把美人们的目光聚集在画家的身上,或者是投射在她们的主人和客人身上。致使我们想到,他们就站在画家身边。”

八美图4( 《中国美术精品拍卖目录》封页(1926年4月,斯德哥尔摩)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洪再新在其《古画出洋新编:中瑞篇》一文中谈道,“法赫拉乌斯的趣味和卡林的看法,实际上涉及对中国古画的‘重新分类’问题。一些在元明以来不为中国收藏家所重视的绘画门类,如禅画、浙派、院体画以及民间画工所作的美人、遗容之类,在西方收藏家那里颇受重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不入清玩的忌讳。他们把作品的绘画性,或者说是绘画的视觉表现功能作为收藏、鉴赏的基本考虑,用以丰富其自身的艺术审美经验,把华烜的《八美图》与荷兰群像画家,特别是和世界级大师伦勃朗相提并论,在中国传统收藏家那里是很难想象的。”

《八美图》自1926年拍卖,被香港Charlotte Horstmann & Gerald Godfrey公司入藏66年后,于1992年被波士顿的一位私人藏家所收藏,直至今日纽约苏富比拍卖,才再次出现。■ 画家瓷器八美图艺术美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