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真正地谈论你没读过的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亨利·希钦斯和他的著作《如何真正地谈论你没读过的书》 )
英国本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英国人曾谎称读过一些其实并未读过的书。据路透社报道,此项调查于1月和2月在“世界阅读日”网站进行,调查对象有1342人。调查表明,65%的人曾谎称读过某些书,42%人的撒谎目标包括《1984》,其次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排第3的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圣经》排名第4,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排名第9。当问及为何撒谎,他们表示主要是为了给谈话对象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出生于1974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英国作家亨利·希钦斯出版了《如何真正地谈论你没读过的书》。他承认,写这样一本书的主意并非原创,他很早就有了这一念头,但读了2007年法国人皮埃尔·拜亚尔写的《如何谈论你没读过的书》之后,他自己的书才开始成型。
拜亚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因为没读过那些名著而感到羞耻。英国小说家希拉里·曼特尔说,英国人不但不会因为没读过一些书而感到羞耻,他们反而倾向于吹嘘自己没读过某些书。面对一位作者时,英国人会不留情面地说:“我从来没听说过你。”有时会再补充一句:“我太太经常看书,也许她听说过你。”英国的书评人还有些无耻地开玩笑说,他们评论了拜亚尔的书,但并没有读过。
亨利·希钦斯从各种角度为自己写这样一本书做辩护。首先,读者需要一本类似名著提要的书。大部分人没有通读《战争与和平》的时间、精力或愿望,但他们还是想知道书中写了什么。
其次,谈论没读过的书有时是情非得已:有些书从来没有人读过。“我不认识任何诚实地宣称读过乔伊斯的《芬灵根守灵夜》的人。我有6次开始读这本书,但从来没读到‘企鹅版’的18页之后。也许只是这本书的开头比较难?也不是,我检查过了,翻到了书的中间,发现仍然很难。诗人庞德自己的作品也不好懂,当被问到他是如何处理《芬灵根守灵夜》时,他说阅读该书的唯一理由是看阅读它能否发现如何治疗梅毒(据说乔伊斯患有梅毒)。”
亨利·希钦斯在书中列举了4部几乎没有人真正读过的书:班扬的《天路历程》,出版300多年以来,这部基督教寓言从来没有绝版,但只有少数人因为其中的神学内容去读它,为了乐趣而读它的人就更少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不难看出为何看这部自传和政治论文混合体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几百万推选他上台的人又有多少费心读过它呢?罗伯特·伯顿的《忧郁的解析》,一部无法分类的融合了医学、神学、心理学、哲学等内容的书,被视为英国文学的一个奇迹和一部奇异的有趣的著作,但谈论它的人多,看的人少;穆齐尔的《无个性的人》,跟《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一起,被誉为20世纪3部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这部巨著被谈论的次数要远远多于它被拿起来看的次数。
不去自己读书的原因之一是,有时真正地阅读一本书的收获不是很明显。只是浏览或阅读谈论它的书,跟通读一遍的效果是一样的。
我们完全能够成功地假装读过一些书。一是因为真正读过那些书的人都是很少参加社交活动的书呆子,你不太会碰上他们。另外,往往跟我们谈话的人也没读过那些书。“大学入学面试时也许不是这样,但是让世界上顶尖的弥尔顿专家相信你掌握了《失乐园》可能非常容易,一个人对某个研究对象知道得越多,他越习惯于发现别人知道得很少,从学术的奥林匹斯山诸神的高度往下看,那些知道得更少的人之间的差距是很难区分的。对一位长期研究某个对象的学者来说,一个看过某本书的六年级学生和一个没看过某本书的学生之间的差别是察觉不出来的,因为这两位对他来说都非常无知。”
拜亚尔的书比较抽象、哲学化,反复论辩,努力让读者对自己没有读过名著感到释然。亨利·希钦斯则是具体地告诉读者多种名著的基本情况、主旨、特点和影响。他介绍了奥斯汀、但丁、维吉尔、荷马、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人的名著,还对诗歌、哲学、科学和流行著作的益处做了总体论述。讨论哲学的一章的大半部分都是在讨论撒谎,理由有二:“一是哲学家大多通过撒谎进行练习,二是,如果你想谈论你实际上不知道的东西,你需要熟悉欺骗的机制,这种复杂的行为需要事先筹划、社交商、好记性和灵活性。”■ 读书谈论真正没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