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港珠澳大桥

作者:邢海洋

再议港珠澳大桥0

现在的粤港澳大桥的建设方案,是从香港的大屿山出发,横跨珠江口,海面上要建两座离岛,还要在海底建一条海底隧道,在靠近西岸道路分叉,一端连接珠海拱北,一端连接澳门东方明珠。因为是一个“Y”字形,也称为“单Y结构”。大桥总长36公里,包括28公里桥梁、6.7公里海底隧道,主体工程造价378亿元,总投资将达到726亿元。而曾经规划中的跨伶仃洋大桥方案则要在珠江口的内侧一些,东起香港的新界,途经内伶仃岛和淇澳岛,再到珠海的金鼎。因为省去了两座离岛的建造费用,且深水区亦较少,造桥成本比河口部位的港珠澳大桥要少得多,静态总投资134亿元,动态总投资约166亿元。显然,大桥的建造方案是各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若建的是伶仃洋大桥,澳门须经珠海连接香港,自然担心被边缘化,而即使现在的“Y”结构,因为撇开了深圳,也令深圳担心其内地与香港唯一通道的地位不保。实际上,房地产的表现也的确如此,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商纷纷酝酿涨价,唯有深圳在降价。

无论哪种方案,获益最多的都是珠江西岸地区。“珠三角”西部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交通设施也相对薄弱,珠海更在这条线的末梢,一个标准集装箱走陆路到香港比东部贵1000港元。港珠之间跨海大桥将使原本“A”形的“珠三角”交通网形成环状,粤西到香港减少200公里,广东西部由此全面纳入全国交通要道中,珠海的地位也将由末梢变枢纽。而香港,无论哪种方案都处于核心地位,但对大桥的落脚点也是斟酌有加,最终选择在临近新机场和迪斯尼乐园的大屿山接驳大桥,外移了最初的大桥选址。香港这座全球最小规模的迪斯尼,自2005年9月开业以来,一共吸引了约1500万游客,相当于每年430万人次。这一数字远远低于最初设想的每年逾500万游客,回头客不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近,迪斯尼公司又搁置了公园的扩建计划,香港政府颇为不满。

无疑,港珠澳大桥会给香港带来新的客源。但迪斯尼公司却难在香港的迪斯尼花费心思,更宽泛的层面上,香港迪斯尼在与上海迪斯尼的竞争中注定前途坎坷。迪斯尼公司早就着手展开了与上海市政府的谈判,计划创办一个比香港迪斯尼大得多的主题乐园,乐园很可能在2014年开幕,届时,即使港珠澳大桥通车,游客也可能被上海更大的迪斯尼吸引过去。对于内地的家庭,去上海旅行显然要比去香港方便。以当前香港迪斯尼的客流分析,目前上海是迪斯尼在内地最大的销售市场,占全国20%,北京和广州分别占15%。如果上海也有了,并且是更大的,北京和上海加起来35%的份额肯定会流失殆尽,至于全国,这一比例可能高达60%。地理位置上,香港独处大陆一角,上海却处于长江流域与沿海区域的交汇点上,一旦内地的服务业发展起来,香港吸引的客流将严重分流,大打折扣。在与“长三角”的竞争中,“珠三角”已输一成。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长三角”边上,经济效益难和港珠澳大桥相提并论,而杭州湾跨海大桥已于去年5月通车。7个月后,第二座跨海大桥又开工建设。

如果说迪斯尼只是大桥建设的一个受益点,对于香港,港珠澳大桥能带来什么效益?成本压力下,香港产业升级,制造业已经向“珠三角”迁移。当年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一项主要理由是可以帮助主要集中于“珠三角”东岸的港资“三来一补”加工业向珠江西岸迁移,但实际上,目前深圳、东莞的外迁企业只有较少一部分迁往西岸,大部分选择继续北迁河源、清远甚至湖南、江西南部,甚至有些选择越南和印度。而且,近两年加工贸易企业迁移的速度加快,待到2014年港珠澳大桥建成之时,港资工厂早已完成迁移。港珠澳大桥帮助港商西迁的目的也要落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港珠澳大桥的战略价值。

香港的竞争力来源于其优异的人力、社会、金融和机构资本,综合竞争力是内地城市难以企及的,但优势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其联通内地与海外的“中介”优势。新港珠澳大桥因建立在港、澳和珠海之间,需要三地三检,相应将增加旅客的过境成本。而更大背景上,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以及更多大桥的兴建,网状结构的交通将逐步抹平城市间的差异。“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作为发展水平远高于周边的香港,或许再也不是“鹤立鸡群”的城市。■ 港珠澳大桥再议港珠澳大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