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的滕子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是范仲淹对滕子京担任巴陵一把手的评价。虽然当时范已罢相,但仍是资政殿学士,这虚职是老革命才有的政治待遇,所以范氏妙文,分量相当不轻。但仔细想想,“越明年”者,一年而已。短短一年,滕子京抓经济促发展,究竟能怎样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呢?即使时间拉长,滕在巴陵三年,那政绩加起来有多少呢?

翻翻历史,发现滕子京在巴陵办了三件大事,但是都有点不靠谱。第一项大兴土木岳阳楼,这项目没有财政拨款,显然是取了民脂民膏,修了豪华馆所,供少数人游乐。第二项是办学。抓教育是好事,不过对比滕在湖州办学的做派,曾耗费“数十万”而引发民意反感,很难说这次巴陵办学就没有盲目扩张浪费财力的嫌疑。

至于第三项,说是滕子京为防洪修了偃虹堤,这倒是貌似民心工程。20年后有个王得臣到巴陵当官,他对这项防洪工程仰慕已久,说滕当年兴修水利声势浩大,“先名曰偃虹堤,求文于欧阳永叔,故述堤之利详且博矣,碑刻传于世甚多”。所以王得臣到任,首先就去瞻仰前辈的伟大工程,却没想到“郡人曰,滕未及作而去”——原来是“未及作”的纸上谈兵。

看来滕子京的政绩,其中水分还是很足的。至于范仲淹为何要唱赞歌,却是另有原因。原来范滕两人是同年中的进士,后在同一州县任职,这是老同学老同事的交情啊。等到范进了中央,就推荐还是从八品地方官的滕参加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滕才逐步提拔起来。所以滕的成长,离不开范的关照。事情,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不仅如此,就连滕子京犯错误也离不开范仲淹。滕镇守泾州时,由于边防吃紧,中央令范领兵驰援,滕不顾边关物质匮乏,“大设牛酒迎犒”。迎来送往中,滕越来越放松自我要求,出现了贱买百姓牛驴、乱发贵重纪念品以及巨额公款去向不明等一系列的问题。事发后,滕“焚其籍以灭姓名”,即消灭罪证,把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扛——范更是多次设法“力救之”。好在监察部门讲原则,结果滕还是一谪再谪,直到“谪守巴陵郡”为止。

总之滕子京的错误事实是清楚的,“谪守巴陵郡”的处理是保护性的。而且他的错误并非偶然,比如范文澜考证,滕曾“用兵士一百八十余人、驴车四十余辆贩茶,不交税”,不但公器私用而且偷税漏税,更是他人品官德不靠谱的铁证。这样的人到巴陵,除了搞些面子工程纸上工程,除了请名人高官题词作文,还能有什么政绩呢?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宋朝的用人制度不靠谱,对滕子京这样的干部,没有一撸到底,反而易地为官一再姑息迁就,这叫什么事嘛——不过咱们都是明白人,这样的事情,群众还得理解万岁啊。■(文 / 刘俏到) 不靠滕子京

上一篇: 梦里的丘比特
下一篇: 梦想及星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