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需要编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有一天冲茶,正想着一件事,将开水倒进杯子后,才发觉没放茶叶。于是,赶紧撮点茶叶丢进杯子里,它们浮在上面,等了好久都没有落沉。终于茶叶都落沉了,茶也快凉了,一喝,没有平时先放茶叶后加开水那种味。

这让我明白,公共宴会上为什么先摆上来的是冷盘,然后才是热菜。我老婆的娘家在寨下横塘,我在那里参加最正式的宴会,就是“吃陪席”。主角是去年出嫁的横塘女子带回来首次拜年的丈夫,横塘人呼之为“新姐夫”。筵席上都是“新姐夫”丈母娘家的亲戚,也有我这样的“老姐夫”,目的是通过吃让没有血缘关系的“新姐夫”加入到我们这个组织中来。为了表示隆重,桌子上会摆出十碟:猪耳朵、猪肝、猪舌头、猪面肉、猪心、猪腰子、鸡庆、倒肺、瓜子、橘子,除水果外都是腌熏的。碟比盘小,碟子里的内容不可能多,上桌的人每人夹一下就所剩无几。要放开来吃就要吃后面端上来的盘菜,热气腾腾,与冷碟的风格迥异。

我读英国罗伊·斯特朗的《欧洲宴会史》,得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宴席结构是凉菜以不同的顺序与热菜交替上桌。有一个叫罗莫里的人不按凉菜热菜交替上的程序,而是用两道凉菜中间夹两道热菜的程序来组织一桌宴席,被博学之人写进了历史,可见知道如何吃的“知食分子”与知道为何吃的“知识分子”同样受人尊重。有一次,我参加同事的新婚宴席,席设星级酒店,由于是黄道吉日,几对新人英雄所见略同地都在大堂做酒,所以菜上得不紧凑。越到后面隔得越久,有人不耐烦,同桌的一位吃友安慰大家,莫急,扣肉还没上。接下来端上桌的果然是扣肉。桌上又凉了,有人想离席,那人又说,莫急,还有团鱼没上。果然团鱼又上了桌。如此三四,都被那位老兄言中,好像他发了节目单,一桌人都惊叹他的“知食”,以为这样的知识比刚刚吃下的王八都更有味道。

此说明,品尝食物以外的滋味是饮食的更高境界,作为权利的宴会、狂欢的宴会、道德礼仪的宴会、艺术鉴赏的宴会,一一能被人品味出来。最后那种宴会,犒赏的不仅是人们的味蕾,还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罗伊·斯特朗在他的书里就记录了这样一次宴会:不久,喇叭和定音鼓响起,第二道菜从厨房端出,公爵的乐师们演奏起六声部乐曲。第四道菜时,人们听到优美的十二声部作品。第五道菜时,乐团用六把低音提琴、六支长笛和一件键盘乐器为六个歌手伴奏……而我数次在街上的婚宴上听到,出第六道菜是5000~1万响的爆竹,第七道菜听到好几个人亢奋地猜拳,第八道菜听到一个酒瓶子落地的爆破声,数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大家走光,没了一点动静。■(文 / 火柴) 编剧宴会需要

上一篇: 又见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