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德,你什么时候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杰德·古迪与男友杰克·特威德
)
艾略特的诗歌《焦灼的诺顿》中有一句:“人类,并不能承受太多的真实。”艾略特写这首诗的时候电视真实秀还没有发明,几十年后,人们对“真实”的渴望到了贪得无厌的地步,当然这“真实”是他人的真实。27岁的英国真实秀明星杰德·古迪(Jade Goody)很明白这一点,她把自己21岁以后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放到电视、小报上,既满足了众人的窥私欲,又获取了丰厚的金钱回报。死,她当然也要死在众目睽睽之下:她苦心经营的名人生涯的终点不能是病床,而该在小报的头版。
去年8月,正在“印度版”《老大哥》里的杰德拿到了化验单,获悉自己患上宫颈癌——她坚持要在镜头前得知检查结果——号啕大哭。随即她勇气十足地表示,她要为世人留下一个传奇女性的形象和一曲悲壮的挽歌。接下来,她开始上演“苦情+励志”戏文,病情和生活的每一步发展似乎都沿着事先写好的肥皂剧本进行。她的子宫被切除,接受化疗、放疗。今年2月,杰德的公关顾问马克斯·克里福德宣称,癌细胞在她体内迅速扩散,已侵蚀到肝脏、肠、腹股沟,医生表示只有几个月可活。病入膏肓,杰德说她要结婚,媒体闻风而动,《OK!》杂志和一家电视台花100万英镑买到了婚礼报道权。2月22日,刚刚假释出狱的21岁新郎穿着女式内衣,外面套件田径服,脚脖子上拴着电子跟踪器,坐辆蓝色劳斯莱斯来到教堂,迎娶了杰德。新娘子顶着锃亮的秃头,穿件从伦敦高级商场哈罗兹买来的售价3500英镑的礼服。她只站了40分钟就不得不坐下来完成仪式,礼服里还藏着止疼药袋。
2002年,21岁的杰德参加了“英国版”《老大哥》第三季的拍摄。在那幢装满摄像机的大房子里,她老是醉醺醺的,傻到冒泡。她和一位来自剑桥的参加者聊天,问后者“剑桥在哪儿”。对方告诉她在“东英吉利亚”(“东英吉利亚”是东部英格兰的拉丁语说法,稍有常识的英国人都知道),她又问:“‘东英吉利亚’在哪儿?在外国吗?”种种无知者无畏的言行被直播出去,加上节目期间又爆出她不缴政府廉租房的房租被赶出去的消息,她因此名声大噪。她不是那一季的冠军,却是《老大哥》节目发明以来最知名的参加者,名气远超过任何一季的获胜者。随后,她没完没了地出现在各种首映式、派对、电视节目、小报和八卦杂志封面上,出传记、瑜伽DVD、香水——比凯莉·米洛的香水卖得好,每年都有几十万英镑的名气收入,成为21世纪名人文化的产物。
杰德参加《老大哥》的初衷和患上“名流感”的人一样,仅仅是为了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声望。他们不是含着银匙出生的阶层,来自底层,如果没有电视真实秀,毫无天分、身无长技的他们永无出名的机会。而今天,帮助普通人成名已成为一个本小利大的庞大产业。想通过真实秀出名,可以先在“上电视”(Beonscreen)等网站注册,被选中后,公关公司和经纪公司对入选者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表现才能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选票。出名后,身边立刻冒出一个智囊团,帮他们打点名气,最大程度发掘出名望的附加值。
而杰德很懂得今天的媒体和受众需要什么:他们对“真实人物”的兴趣超过了“天皇巨星”。她自觉地成为这个产业链上的一环。她有英国最牛的公关大腕马克斯·克里福德做顾问。此人神通广大,最擅长把普通人包装成明星,近年的成功案例是推出了和贝克汉姆睡过觉的西班牙尤物丽贝卡·路斯。他头一天安排路斯接受电视专访,第二天又让她参加《杀死比尔2》的首映式,成功抢走了女主演乌玛·瑟曼的风头。
( 2008年8月,杰德·古迪参加“印度版”《老大哥》
)
在克里福德的策划方案里,杰德是苦情剧的女主角:1981年出生的她岂止出身草根,根本就是垃圾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5岁开始照顾独臂的母亲。母亲有毒瘾,与杰德父亲离婚后变成同性恋,给女儿找了个女性“爸爸”。她的混血父亲是皮条客、瘾君子,因抢劫坐过牢,2005年死于吸毒过量,年仅42岁,杰德给他送的终。杰德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团乱麻,因为穷没受过什么教育,成名前在牙科诊所打杂,连护士资格都没有,收入微薄,未婚生下两个孩子,却被孩子的父亲抛弃。本指着出名后的生活能走上康庄大道,孰料下一个路口就遇上了无妄,不到28岁就要告别人世,4岁和5岁的两个儿子将成为孤儿,至此杰德的悲剧人生抵达了顶峰。如此情节出现在肥皂剧中,观众大概都会骂拙劣滥俗,可它们是杰德的真实生活,以至于阅尽人间奇事的小报编辑都大呼难以置信。杰德赢得了观众的怜悯,以及对她出卖隐私赚取名气做法的认可——这个苦水里泡大的人,唯有出名是对她悲惨童年的补偿。
杰德的成名之路走得也有坎坷。2002年之后,一些英国人超越了智商、机遇、阶层、种族、背景等等偏见,喜欢上了肥胖、说话词不达意、聒噪的杰德。杰德自知不是讨人喜欢的漂亮可爱型名人,于是适当地暴露她的身体和无知,在不形成挑衅的前提下撩拨一下大众的道德底线。有了她的愚蠢,观众发现自己居然比杰德聪明、高尚、有教养、正直,哪怕只高出她一点点,也找到了心理平衡和补充。小报们送她《芝麻街》里的“猪小姐”形象,2002年《太阳报》发起一个读者参与活动:“投票,把那头猪选出去。”《镜报》前主编皮尔斯·摩根特别瞧不起她,嘲笑她靠厚颜无耻出名,丝毫不以粗鄙为耻。2007年她参加“名人老大哥”,刻意夸大泼皮破落户的一面,辱骂参加节目的宝莱坞明星希尔帕·谢蒂。公众开始讨厌她,称她“种族主义分子”。有人给她寄恐吓信,砸烂她家窗户,印度人恨不得对她处以私刑,印度外交部门还提出抗议。后来,她为自己辩解说,这是她在童年常常遭受凌辱,心理上有阴影的缘故。为了表达对印度人民的歉意,证明自己没有种族歧视的立场,去年她忙不迭地参加了“印度版”《老大哥》。
( 2月20日,女傧携带礼物赶往婚礼现场 )
21世纪是名人辈出的时代,无数的小报、电视节目、网络愿意曝光名人生活的所有细节,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人皆狗仔。这是“名人”职业诞生以来最没有隐私权的时期,也为杰德的出名提供了可能性——只要你能满足人们的窥私欲。名人出卖隐私细节,传播隐私、接受隐私的人根本不打算搞清楚公众知情权的范围。杰德自己也不愿做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她早已选择将私生活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从没见过杰德本人,对她的了解却多过天天碰面的同事乃至最要好的朋友。人们把对身边人隐私的渴求转移到了杰德身上。患上不治之症死去,乃最戏剧性的高潮情节,自然该邀请摄像机来到她的病床、灵床前。她病情的每一个进展,都由公关专家宣布。
杰德快死了,一部分人开始对她施加廉价的同情,就像当年对待“人民的王妃”戴安娜,恨不得称她为“人民的猪小姐”。杰德享受了名气带来的财富和虚荣,更品味到苦涩。她的传记和香水是畅销商品,但消费者还是要嘲笑她是白痴、丑八怪、米其林轮胎小人、不称职的妈妈、名人崇拜文化的怪胎、废物点心。她最初向小报发布患上癌症的消息时,媒体评论员用揶揄的笔调说她得了“所谓的癌症”。有些网站和小报对她的病情颇为幸灾乐祸,Facebook上建起一个小组“耶!杰德·古迪得了癌症”,毫无同情心地预测她的死亡情景。甚至有人建起一个叫“杰德·古迪啥时候死”的网站,悬赏说,准确预测出杰德死亡日期的人可以获得奖品苹果iPod。还有一个网站让网友投票,选举杰德是不是头号“傻帽天王”。看客也是杰德悲剧的制造者,消费了杰德的隐私后,发现她的疾病和死亡让我们不舒服,所以希望她赶紧死,像扔掉一个坏了的玩具一样抛弃她。杰德哭着对《太阳报》说:“我活在一场梦魇之中。”她其实并不像小报说的那么傻帽。
杰德生命的最后历程只能按天数计算,这一天天正被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来制作成真实秀“后老大哥”,3月中旬开始在电视台播放,直到她死。她的死亡共带给她300万英镑的收入。“有人会说我这么做是为了赚钱。他们说对了,我就是想挣钱。”她用这些钱给儿子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那样有一个被毒品包围、为穷困纠缠的悲惨童年”。■ 时候什么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