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子孙要卖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贵族的子孙要卖画0( 提香名作《黛安娜和阿克泰翁》 )

“我们的《蒙娜丽莎》”

苏格兰国家画廊和英国国家画廊四处化缘,东拼西凑,终于赶在2009年1月1日之前将5000万英镑交给了萨瑟兰公爵七世,将他家族的藏画、提香的名作《黛安娜和阿克泰翁》(Diana and Actaeon)留在了英国。

萨瑟兰公爵家族在19世纪时富可敌国,家族收藏品在欧美艺术界享有盛誉,最著名的是“布利兹华特藏品”(Bridgewater Collection)。这个系列收有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大师提香、鲁本斯、伦勃朗、普桑、拉斐尔、丁托列托等人的作品28幅,《黛安娜和阿克泰翁》及其姐妹画《黛安娜和卡利斯多》(Diana and Callisto)就在其中。自1945年起,萨瑟兰公爵家族将“布利兹华特藏品”租借给苏格兰国家画廊,这些画一直对公众开放参观。去年8月底,萨瑟兰公爵七世弗朗西斯照会苏格兰国家画廊:如果画廊到2009年1月1日能够筹足5000万英镑,那么除了可购买《黛安娜和阿克泰翁》,还可以在4年内以5000万英镑的优惠价格买走《黛安娜和卡利斯多》,其余26幅绘画还可以再展览21年,否则公爵将收回所有“布利兹华特藏品”,将它们卖给开价更高的美国博物馆。

消息公布,位于爱丁堡市中心王子街上的苏格兰国家画廊外排起长队,大家唯恐再也看不到该画廊的“镇馆之宝”了。馆长约翰·林登称《黛安娜和阿克泰翁》是“我们的《蒙娜丽莎》”。我住在爱丁堡时,家在国家画廊背后的小山上,常常到国家画廊溜达,这批画看了不知多少次。2003年,萨瑟兰公爵七世为了抵遗产税,将另一幅提香的名作《海上升起的维纳斯》捐赠给了苏格兰国家画廊。一大早我看到新闻,放下报纸,5分钟后就看到了侧身握着一把金发浮出海面的维纳斯。平日画廊里参观者不多,坐在展厅中央的沙发上,看着挂在红色墙壁上的绘画,感觉到提香、拉斐尔等人不仅仅是书上的名字,而是在世界上切实存在过的。

《黛安娜和阿克泰翁》取材于罗马神话:年轻的猎人阿克泰翁无意中撞见狩猎和月亮女神黛安娜与侍女们在林中沐浴。黛安娜又是贞洁的处女保护神,裸体被男人看见,恼羞成怒,为了报复把阿克泰翁变成了牡鹿。画中有尊石柱,上面放了一个牡鹿的头骨,暗示着阿克泰翁的悲惨命运:他被自己的猎狗撕成了碎片。这幅画之所以出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中蕴含强烈的情色意味。黛安娜和侍女们出浴的艳事,给了提香极大的创作空间,于是他一气儿画了7个活色生香的女性裸体——此画是提香献给他的赞助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为了迎合腓力二世的色情癖好,提香的笔触里饱含世俗的欲望。有艺术史专家认为,画面表现的根本是披着神话外衣的妓院。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公国,出入上流阶层的高级妓女是被社会认同的,经常有画家为她们作画。但是,没有哪幅画上有如此多的裸体女郎。再看画面左上方飘荡的红色天鹅绒,欲盖弥彰地要挡住男性窥视的目光。黛安娜的臀部因为坐着肌肉被挤压,衬托着红色天鹅绒,还有女人们试图用来遮挡身体的毛巾,都带来肉欲的暗示。而溪水、镜子的倒影,又加浓了画面中纵情声色的快乐。

提香在画面右下方安排了一个有橄榄色皮肤的侍女。她是非洲黑仆,与黛安娜紧邻,衬得黛安娜珍珠色的皮肤无比柔媚,画面色彩极为丰富。提香时代,威尼斯贵族使用黑奴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因此也有观点认为,提香让黛安娜有个黑奴,恰恰说明他表现的就是威尼斯的高级妓院。黑奴是提香狡猾设置的密码:她背对观者,男孩子般的身体让人分不清她是男是女。这其实是个陷阱,你看到她并以狎玩的态度猜疑她的时候,你就变成了阿克泰翁,忍不住想看到更多,那么你会遭受阿克泰翁一样的惩罚。艺术史上表现“黛安娜和阿克泰翁”的艺术品多不胜数,唯有提香的这幅画集中体现了“禁忌与惩罚”。在英国艺术界筹款要留住黛安娜和阿克泰翁的时候,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了一个名为“黛安娜与阿克泰翁”的展览,主题是表现“被禁止的对裸体的探视”。其中有一幅英国新生代纪实摄影家汤姆·亨特(Tom Hunter)的“重现”作品:一个腰间缠着红天鹅绒、赤裸上身的男子,闯入一间红色墙壁的奢华大屋,几位裸体女郎仪态万方地坐在沙发上,似乎在等待主顾的挑选,主角是肥皂剧《欲望都市》里的公关经理萨曼莎——她的身后,赫赫然一个骷髅。

用艺术珍品抵遗产税

黛安娜的诱惑不看原作是体会不出来的。画是留下来了,对萨瑟兰公爵的批评却并未因此减少。英国的国立画廊、博物馆里超过1%的艺术珍品是向私人租借的,如果这些艺术品的主人都像萨瑟兰公爵一样狮子大张口,如何招架。为《黛安娜和阿克泰翁》筹款时,有人写来一张支票,上面的金额不足53英镑,恰恰是一个普通退休老人一周养老金的一半。在民间化缘,靠富人们的基金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苏格兰国家画廊上一任馆长蒂莫西·克里福德爵士批评现行的财政体制不能支持画廊购买私人收藏的艺术品,苏格兰国家画廊每年可以用来购买艺术品的经费只有125万英镑,靠什么建立国家收藏呢?像苏联那样采取大规模没收私人藏品的办法,抑或学习意大利的法西斯解决方式?意大利法律规定,境内的古代艺术品严禁销售到海外,英国艺术界普遍认为这样的规定过于简单粗暴,极大妨碍了个人对艺术品的拥有权,同时导致诸多恶果,比如私人收藏行为的极端秘密化,艺术品藏家和博物馆之间互相猜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并引发猖獗的艺术品走私。“这两种当然都是好方法。”克里福德爵士说。

2004年,伦敦的国家画廊曾花2200万英镑从诺森伯兰公爵手里买下拉斐尔的《粉红色的圣母》,当时创下英国国立画廊购买单幅作品的最高价格。而萨瑟兰公爵的开价比这个纪录高得多。公爵表白说,这两幅画的市价每幅为1.5亿英镑,他开的价很低,正是“希望这两幅名画留在英国人民的视线中”。5000万英镑?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画廊、博物馆会陷入如此险恶尴尬、被人要挟的境地。免费进入国立画廊、博物馆参观,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财富,是他们自认所拥有的最伟大的天赋人权,能令公民对国家藏品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萨瑟兰家族自1806年起允许公众参观“布利兹华特藏品”,是英国第一批对公众开放的私人收藏艺术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早就是“公共”艺术品。萨瑟兰公爵侵犯了公众的权利,很多苏格兰人忍不住开始挖萨瑟兰家族的老底,认为他应该将画无偿捐献给国家,才能弥补祖先造下的罪孽。

萨瑟兰家族收藏艺术品的传统源自萨瑟兰公爵一世的叔叔布利兹华特公爵三世。他开有矿山,掌握了英国的内河航运,有“运河公爵”的美名。运河公爵言语粗俗,是杆大烟枪,抽的还是劳动阶层用的粗陶大烟管。他向一位美貌的贵族小姐求爱,遭到拒绝,从此断了对女人的念想,转而将热情投入艺术品收藏。法国大革命砍下了路易十六堂兄奥尔良公爵的脑袋,他的藏品在1798年被运往伦敦拍卖。运河公爵以5万英镑把它们全部买了下来,精选佳作留下,其余的又卖了7万英镑。他死后财产留给了侄子萨瑟兰公爵一世。

萨瑟兰公爵一世是苏格兰历史上最被诅咒和唾骂的人,他是“高地大清洗”的罪魁祸首。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后,为了镇压苏格兰人的起义,英国政府自18世纪末在苏格兰高地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高地大清洗”,大量苏格兰人被驱逐或诱骗离开了故乡,流亡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据文献记载,萨瑟兰公爵一世发现一个病得走不动的老太太,他说:“该死的老巫婆,她活得够长了。烧死她!”老太太几天后死于烧伤。烧房子是必用的清洗手段,以断绝居民重返家园的后路。至今,苏格兰高地仍然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只有8人。

在艺术品传承的过程中,一代代公爵为了应付高额遗产税不得不出手卖掉部分藏品。特别是经过“二战”,家族的动产和不动产损失良多,在德军战俘营里关了5年的萨瑟兰公爵六世战后回到英国,继承爵位和家族财产后要缴纳数百万英镑的遗产税,已是勉为其难。而他本人极为低调,从未在上议院露过面,大半辈子躲在苏格兰的祖产里饲养赛马,为了不见到生人宁愿放弃选举权,对艺术更无热情。他宁愿把祖先留下的艺术品卖掉,换成钱整饬20英亩的私家花园然后对公众开放。他卖掉的藏品有意大利卡拉齐家族、雷诺兹等人的绘画,收入颇丰,以至于下议院争论了很久是否该对艺术品收藏者征收高额资本利得税。当时,艺术界也发起资金募集活动,从萨瑟兰公爵手中买下特纳的《海上风景》和凡·戴克的《圣母与圣子》,避免了它们流失海外。

萨瑟兰公爵六世于2000年去世,继承其爵位和遗产的是他的堂弟弗朗西斯。他也是个内向得连邻居都不愿交往的乡村隐士,从未想到花甲之年还要背负如此重大的责任。对他来说,这笔遗产堪称负担。2003年萨瑟兰公爵七世需要缴遗产税240万英镑,他决定捐赠《海上升起的维纳斯》抵税,这幅画估价为1400万英镑,除去税额,苏格兰国家画廊支付给他1160万英镑,这笔钱无需再另外上税。如果他把画拿到公开市场上拍卖,还需缴纳17%的资本利得税。所以,把艺术品卖给国立画廊,主人有更多的实惠,也大大丰富了公共机构的收藏。

公爵2008年卖画,却不是因为财政困难。据《星期日泰晤士报·富人榜》统计,除开艺术品他的资产有3000万英镑,而《艺术报》估计他拥有的名画至少价值13亿英镑。弗朗西斯有2个儿子、3个孙女,财政专家分析他这么做是为了转移资产,以免将来让儿子背上巨额遗产税。他的做法引发了公众的批评,指责原本已拥有大笔财富的他挟艺术品圈钱。艺术界人士则大声呼吁改变税收政策,用艺术品捐赠抵消其他税收,如捐赠艺术品可获得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等,鼓励民众在有生之年进行艺术品捐赠,以改变英国国立画廊、博物馆收购能力急剧减弱的现状。■(文 / 李孟苏) 画廊贵族提香艺术品子孙

上一篇: 加缪与金花
下一篇: 逝者陈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