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中国“钓鱼”的海外交易所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 普鲁斯
)
眼下这个冬天,并非海外证券交易所登陆北京最为活跃的季节,事实上,高潮出现在一年前,2007年12月3日纳斯达克在北京的代表处正式挂牌。一周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高调开张,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等均出席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开业剪彩仪式。没出一个月,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仪式也毫不逊色,英国首相布朗亲自到场揭幕。今年2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成立。4月,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也接踵而来在北京安营扎寨……
中国证监会《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自2007年7月1日实施后,海外证券交易所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时间,他们争先恐后抢滩北京,中国俨然成了金融市场的黄金码头。他们深知中国企业有着很深的“走出去”心结,于是纷纷前来中国“钓鱼”,吸引中国企业到自己的地盘上市。有数据显示,这些海外证券交易所在登陆中国之前,他们手中的中国公司已经少则十几家、多则百十家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各国股指无一例外的大幅度下挫,证券市场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IPO数量锐减的现象,一些公司的上市计划搁浅,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心情也今非昔比。
在这样一个时点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出于何种考虑呢?
“我倒认为现阶段来中国适逢其时。”德交所副首席执行官安德斯·普鲁斯(Andreas Preus)在北京代表处开业典礼上的回答很干脆,在金融海啸的一片悲歌里他的这种表态让人不免有种剑走偏锋的感觉。他说:“全球资本市场低迷时进入中国显示了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现在有很多优质企业都在等待市场波动快些过去。”
三联生活周刊:一年前,纽约、纳斯达克、伦敦等多家海外交易所相继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相比之下,德交所是不是有点晚了?因为,你们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
普鲁斯:答案是绝对不算晚。应该说,德交所现在来到中国开设代表处是适逢其时。我们认为,选择现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是非常及时的一个时间点。您注意到没有?这个举动可以说是包含了强有力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置世界经济周期性的一些变化于不顾,正坚定地追求我们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这个举动显示了德交所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我们将非常积极主动地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们一起来实现宏伟的战略!
同时,我还要说明,我们非常喜欢竞争,竞争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事实上您提到的纽交所仅仅是我们集团1/3的规模,有的交易所没有增长,另外,有一些交易所虽然也有增长,但是增长不如我们快。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德交所和其他海外交易所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普鲁斯: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早在1585年便成立了,成立于1992年的德意志交易所虽然非常年轻,但就销售收入、税前利润和市值而言,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易所服务运营商,2007年的销售收入是21.852亿欧元。
我们所能提供给上市公司的优势条件简单说有以下几点:德国是我们主要的卖点,这是整个欧盟中最大的经济体;德交所拥有广泛的网络;欧盟为德交所提供了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实行统一的欧元结算体系。
在德交所上市,就将与国际知名品牌如阿迪达斯、安联、拜耳、巴斯夫、宝马、奔驰、德意志银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汉莎、保时捷、彪马等并肩同一交易所,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国际形象,为上市公司发展为世界级公司奠定基础。
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对IPO来说不是什么好年份,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北京开设代表处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普鲁斯:谈到IPO的问题,如您所说,2008年对世界来讲,IPO都不是一个好的年头。主要是受到从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华尔街危机扩散至全球,全球经济衰退逐渐显现,这的确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可是我们仍然认为,有很多优质企业,他们正在等待市场波动过去,一旦风平浪静,他们就会选择自己上市的时机。我们认为,眼下正应该跟这些公司做好沟通,帮他们做好准备,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能具体解释“准备”的含义是什么吗?
普鲁斯:最主要的准备包括要制定一个我们叫做“股本”的故事,就是要讲清楚自己的故事主张,还要做好公司治理,还有审计、会计方面的准备。我们跟未来可能上市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强调,并且帮助他们来完成以上的事情。
我还可以补充说明一点,之前我们虽然在中国大陆没有自己的商业存在,可是我们是唯一一家外国的服务提供商,为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了现货市场的交易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有多少家公司在德交所上市?这些公司主要是哪些行业?另外,您认为哪类中国企业将可能成为在德交所上市的目标公司?
普鲁斯:从2007年开始,我们的一个业务重点就是吸引更多德国以外的企业到德交所来上市。到现在,共有433家企业在德交所上市,其中260家是德国以外的。更有意思的是,260家里有多达215家是欧盟以外的企业。目前有13家中国企业在德意志证券交易所上市,他们主要的领域是清洁技术、环境保护和制造业等。
德交所一向比较关注“股本故事”,对将要上市的公司来说,要看你上市的故事是否能够吸引人:公司是做什么的,你的“股本故事”是不是能够引起欧洲市场的认同。一旦“股本故事”吸引人,在前期,德交所会提供数据分析、网络支持等各项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在您看来,哪些“股本故事”比较容易吸引人?
普鲁斯:经验告诉我们,环境保护、清洁技术都是可以引起欧洲人共鸣的上市故事,像德国人就很容易理解有效处理或者有效减少医院废物的必要性,所以,有这类业务的公司去德交所上市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我认为,选择到德交所的理由还有一点,那里已经有非常不错的同行业的同类公司,对中国企业来说,可以直接和一些非常优质的同行企业竞争,这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重要的金融集团,德交所不太可能在金融海啸面前完全免疫,不知道这个情况对你们的影响有多大?您对明年的情况又有怎样的预期?
普鲁斯:具体数字我不想去预测,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欧洲的企业,我都不愿意做这样的预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实体经济的危机,一切要看2009年总体经济形势整体的恢复。
一般说,市场规律是这样的:在危机终结前大概6个月或9个月的时间点上,在股票市场,股价也好,指数也好,都会开始有所上升。出现这种情况一段时间后,也就是说基本稳定的趋势明朗后,IPO会开始多起来,然后越来越多。道理也很简单,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在股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选择去做他的IPO。■ 钓鱼交易所海外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