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起来很环保
作者:袁越(文 / 袁越)
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个关于沙漠的科教片,主持人在片子播完后画蛇添足地评论说,要想遏制沙漠面积的扩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种树。
美国西部曾经就是这么干的。那里以前是一片戈壁滩,一棵树都不长。谁知人工造林后沙漠化的速度反而更快了,稍微一刮风就黄沙漫天。科学家经过调查后发现,戈壁滩本来就缺水,只有苔藓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成活。生长在地表的苔藓往往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连成一片,把沙子固定住。如果因为种树破坏了这层苔藓,沙子就会很容易地被风吹起,向远处扩散,反而更不环保了。
从表面看,种树比砍树要环保。于是,美国加州地区的森林严禁砍树,林间充满了大量不同高度的小树苗。遇到火灾,这些小树就变成了梯子,地表火顺着梯子向上延伸,很容易烧到树冠。一旦树冠烧起来,火借风势,就很难控制了,这就是为什么加州大火一旦烧起来就几乎无法扑灭的原因。科学家建议加州政府适当砍树,把梯子撤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
同样,种树看上去很环保,但在缺水的地方种树,往往会加速水土流失,得不偿失。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就是这样,这里严重缺水,政府为了节水,采用补贴的方式鼓励当地农民改用滴灌灌溉技术(Drip Irrigation),也就是把水直接灌到农作物的根部,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漫灌。这种新技术可以节约一半的灌溉用水,看上去很环保。
但是,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弗兰克·沃德(Frank Ward)教授并不这么认为。他做了一个调查,对比了两种灌溉技术的优缺点,结果发现,因为滴灌灌溉省水,再加上政府补贴,农民们越种越多,农作物也越长越大。这样一来,通过农作物的叶片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也就更多了。
沃德比较了采用不同灌溉技术的土地,发现采用滴灌的地方地下水流失的速度比漫灌多20%。沃德认为,漫灌法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水都被浪费了。事实正相反,多余的水并没有被浪费,而是渗入地下,补充了地下水源。
沃德的这篇论文发表在今年11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看似环保的做法其实并不那么环保。
再举一个关于节水的例子。如果你去西班牙南部著名的旅游胜地阿利坎特海岸(Alicante Coast)旅游,可以有两种选择:海边的高档宾馆,或者租住内陆的独栋别墅。独栋别墅造型古朴,周围有草坪环绕,看上去比摩天大楼要环保多了。可是,巴塞罗那自治大学(Autonomous University)的戴维·萨乌里(David Sauri)教授从节水的角度研究了阿利坎特海岸的情况。这里本来缺水,以前只有2000个常住居民。变成旅游胜地后这里的常住居民人数上升到6万人,外加每年500万名游客,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水荒。萨乌里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住旅馆的游客平均每人每天用水174~361升,租公寓的游客每人每天用水72~359升。但是,如果租的是带游泳池或草坪的乡下独栋别墅,每天耗水量则超过2000毫升。
如果再考虑到乡下独栋别墅都需要单独铺设输水管和排污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就更大。萨乌里教授认为,那些高层旅馆虽然看起来很不环保,但如果计算一下平均每个游客对整体环境的影响,住旅店反而是最环保的。
这个例子说明,要想判断某件事是否环保,必须在更大的尺度上观察。比如,煤电厂看似很不环保,没人愿意住在煤电厂附近。但是,政府是否应该把所有的煤电厂都搬到山沟里去呢?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目前的煤电厂发电效率大都在40%以下,也就是说,烧煤产生的热量有60%都被浪费掉了。如果把余热收集起来,用来给城市供暖,就能有效地利用这部分能量。近年来科学家还发明了冷热电联产技术(CCHP),也就是用溴化锂吸收余热来制冷,这样夏天也可以充分利用余热,减少浪费。
采用冷热电联产技术的煤电厂能把综合能效提高到80%以上,这就等于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一半。但是,这样的电厂不能距离居民区太远,否则能效就将大大降低。所以,只要煤电厂的脱尘脱硫技术过关,噪声控制得当,建在居民区附近反而是最环保的。■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