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的成功秘诀

作者:薛巍

默多克的成功秘诀0

( 鲁伯特·默多克和《新闻(集团)的主人》 )

2006年10月,《时代》周刊问默多克每天早上读什么、看什么,他回答说:“在工作或进早餐时,我读《纽约邮报》。然后看《华尔街日报》,基本上只读头版和社论。然后是《纽约时报》的相同部分,我浏览《纽约时报》,看看有没有邮报或《华尔街日报》没有报道的东西。”他必看的《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一直是他想收购的两家报纸。

《名利场》专栏作家迈克·沃尔夫为了写《新闻(集团)的主人》,对默多克做了50多小时的访谈,但由于“他反复说默多克的澳大利亚口音很难懂,听力也变得很差,所以可能他跟默多克都不知对方在说些什么”。

这部传记记述了默多克如何走出他父亲的新闻帝国的阴影,22岁时就继承了对新闻业的激情。沃尔夫说:“这主要是因为,媒体公司从本质上会使年轻人以为他们也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做得很出色。如果一个家族企业从事的是采煤、银行或制造业,他们就不会那么自信了。”

《纽约时报》说,这部传记虽然对默多克有些嗤之以鼻(他女婿马修说他狡猾、善于讨好别人),但总体上很谄媚,连默多克的缺点也被证明是优点。沃尔夫反复表述的主题是,明显地缺乏远见是默多克最有眼光的特点,他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一方面,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在全球媒体和政治界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9个月内,通过跟默多克和他的主管们聊天,我发现他们缺乏组织和注意力。默多克是世界上控制癖最强的人之一,但他却从来不制订计划和战略。这正是新闻集团的商业优势和性格上的重要优点。”他主要靠本能、冲动、流言(偶然听到的消息)和当下偶然条件的推动来行动,没有远见,没有方法。他很珍视自己在一瞬间做出决定的能力和倾向,他为自己没有受到太多信息或解释的阻碍而感到自豪。

“要想理解默多克如何经营,你必须撇除一切技术——网络搜索、数据、通信支持,那些主管们依赖的东西。”77岁的默多克不会用电脑,不收电子邮件,不会正确地使用手机,不知道电子表格可以修改这回事。洽谈收购《华尔街日报》事宜时,默多克的侦探们要发邮件给默多克39岁的妻子邓文迪,然后她从手机上读给他听。新闻集团的很多人都在谈论《华尔街日报》的跨平台协同效应和电子出版的未来,默多克却只谈论报纸。

沃尔夫说,从心理学上说,他也很不现代。他不思考自己的动机,不相信阐释。如果你试着问他的行动有没有深层的模式,他就会拉下脸。“当我问他是否可以采访他99岁的母亲,他说:‘我猜你是需要一点色彩。’他周围也都是相信行动前不需要过多思考的人。奇怪的是,他的孩子都是心思缜密的人,所以他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

沃尔夫肯定了邓文迪对默多克的影响。当默多克第二次离婚后,几个跟他关系最密切的主管出于忠诚,纷纷追随他,离开了他们的妻子。他的第三任妻子邓文迪“不是《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而是《远大前程》中的皮普”。她让默多克恢复了活力,并诱使他克服羞怯,去跟达沃斯和戛纳的精英交往。

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曾经写道:“我1981年开始在《泰晤士报》工作时,人力过剩和生产缓慢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在我担任副主编的企业新闻组,5名成员都差不多14点半才漫步进来,我们有6周的假期,3周的陪产假,每4年还有1个月的年休假。当年的舰队街是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呜呼,好日子总是不能长久。几个月之后,默多克接掌《泰晤士报》,不到几天,大楼里就到处都是穿着短袖白衬衫、皮肤晒得通红的神秘澳洲客,手拿档案夹躲在背景地点,看起来像在给人量棺材。1986年1月24日,《泰晤士报》突然把5250名最凶恶的工会成员解雇。”

沃尔夫在书的结尾声称默多克渴望收购《华尔街日报》,是为了矫正福克斯新闻表现出的好战、粗野、招摇、恐吓和粗糙。但这一说法受到了置疑——“一个无耻地刊登伪造的希特勒日记,在70年代中期夺走他的朋友克雷·费尔克的《纽约》、《村声》迷你帝国的人,怎么会突然担心起他的名声呢?”■ 默多克华尔街日报

上一篇: 圣诞忆旧集
下一篇: 公寓里的佛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