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为安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幼儿园同班有个姓安的女孩,她的姓氏恰在我最初认识的汉字之列。某天下午,我自言自语地念叨着这位新朋友的名字,忽然对这几个音节产生了一种近乎恐慌的陌生感。那时我已大致了解有“形声字”之说,而且知道可以基本放心地按照汉字的某一部分辨读出它的读音。女孩名字的另外两个字都大体有“形声”可循,唯独她的姓氏字形单纯、无“声”可依,读音却简洁明确到令人起疑。我求教老师与父母,想弄清“安”字何以读作[an],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原因。”
在那一刻,我确实曾经对所有先前得到的有关汉字的教诲产生过不信任。但既然老师父母乃至字典上都这样说,我也就暂且相信,更何况后来又知道世界上有种名叫“公理”的东西。然而,这个不“安”的疑惑始终铭记在心。如今终于有了更多的字典以及怀疑的机会,我想也该试着给几十年前的自己一点交待。
首先发现的是:“安”字并非只读作[an]。《广韵》中将“安”字注音为“乌寒切,平寒,影”。依照《辞海》的解释,汉字中有些音节没有声母,但用反切法注音时却出现了一个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这个字在反切中只占一个虚位,并不具有声母的实质,故音韵学中称为零声母。算作“安”的声母的“乌”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影母”的零声母。然而,在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古读音的南方方言中,普通话中的开口呼零声母字往往会被读成合口呼,也即拼读普通话中的开口呼时在元音前面加上[u]或[o]这样的介音,“安”字的读音也因而成了[uan]或[oan]。诸如“惠安”、“南安”等南方地名中的“安”字都延循了这一发音,唯有“安溪”这样出现较晚的地名才使用了[an]的读音。《说文解字》说“安”字“从女在宀下”,同一部中又说“宀,交覆深屋也,象形,凡宀之属皆从宀,武延切”。这似乎也给“安”在古时读音前多个真实存在的[u]音提供了证据。更有趣的是闽南方言中对祖父在各地不同的叫法。潮汕称“阿公”,厦门、龙岩、漳平称“安公”,漳州称“影公”,泉州称“阿公”及“引公”。“阿”与“安”读音相近,“阿公”衍化出“安公”不足为奇,有趣的是“影”、“引”,它们似乎验证了王力的那种说法:“乂”上古入月部,与元部“安”对转。虽中古据《广韵》“安,乌寒切,影纽”、“乂,鱼肺切,疑纽”,然今广州话“安”口语或读疑纽,起源当自古音,故“安”、“乂”二字可定为双声,“乂”字之治义当借于安,谓能使下得安也。
顺着[an]的读音继续溯源,倒找出一位异域的“安”。郭沫若在《释支干》中论证:殷人在先商时代就与古巴比伦有往来,学习借鉴了许多苏美尔人的文化,天文知识就是其中之一。苏美尔的星名大多以神命名,故而殷人也受到对方宗教文化的影响。苏美尔神话中的最高天神是阿努(Anu),其简称就是“安(An)”,意为“天”。殷人卜辞中有“高祖夏”,“夏”的古读音是[Yea],与“An”的读音相近,因此黄帝之名最初必是和“An”相同,写作“夏”是记音而不是记意,其含义就是“天”。如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乐之中有《夏》,因《夏》本是祀天之乐。约翰·诺斯与戴维·诺斯合著《人类的宗教》中也说:苏美尔人在楔形文字中把“天”读为“安”,把“地”读为“基”,应是中国人把“天”读为“干”、“地”读为“支”的对音。甲骨文无“乾”字,只有“干”字,可知“天”的古读音为“干”。由于“天干地支”通用和连用,可知“地”的古音为“支”。后来八卦中将“天”读为“乾”,把“地”读为“坤”,已经背离了“天地”读为“干支”的古音。倒是先越民族后裔之一壮族的语言中至今仍保留了这种对“天地”的古读音,不同的只是壮语中“干(安)”的发音带有“天”、“太阳”两种含义。
古希伯来语中也有一个发音近似于[an] 的单词“Ein”,它的意思是“无,零”;而“Ein Soph”则表示“无尽”或“虚无”,是犹太教中用来形容创世前的混沌宇宙的说法。[an]与“天”或“本初”的关联可以追溯到更单纯的[a]音及其字母“A”。“A”来源于在拉丁语中有低元音[a]和[a:]音值的希腊字母“Alpha”,后者又源自古希伯来语的“Aleph”。“Aleph”是《圣经·出埃及记》中构成上帝神秘姓名的3个词的起始字母;在现存最古老的犹太奥义书《创世之书》中,“Aleph”则代表宇宙中的气息。与“初始”之意并存的是[a]暗含的“服从”意味。在犹太传说中,“Aleph”是谦逊的象征,因为它让出了《圣经》起始字母的位置(希伯来语《圣经》是以字母表中第二个字母起始的),作为奖励,它获得了起始“十诫”的荣誉。在现代希伯来语中,“me'ulaf”是动词“le'alef”的过去分词,表示“受过训练的(用于宠物)”或“被驯服的(用于野生动物)”。“Alif”是阿拉伯语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在现代阿拉伯语中,“Aleef”也表示“驯服的”。《说文解字》载,“安,静也”,《广韵》也说,“安,徐也,止也”,中外的[a]与[an]似乎又在这一点上走到了一起。
普鲁塔克声称:人类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a],因为它足够简单——气流直接从口中喷出、无需舌头做任何动作,故而这也是儿童发出的第一个声音。然而,幼年的我对于文字背后奥秘发出的第一个疑问落在“安”字上却应该只是偶然。最简单的东西往往也是最奥妙的。无论它代表的是“天”还是“平静”,这个发音中包含的全部神秘与安全感恐怕我永远无法理解,也永远难以心安。■ 何以文化为安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