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杯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犀角杯0( 明末春风得意图犀角杯 )

和朋友闲聊,说他几年前,在国外的古董店里看到一只明代的犀角杯,那个漂亮、那个精致,神妙极了。可惜老板是个犹太人,生意算得门门清,价格实在有些高,当时也就没舍得买,回头想想,现在既难找到那么好的物件,价格也不是当年那个价了。

犀角是世界上非常名贵的材料,与象牙齐名。人类在文明初始的时候,就关注这类不易获得的动物性材料。早在中国古代它就与夜光璧、夜明珠相提并论,是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享受的物品。《汉书》曾记载:“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战国策·楚策》中称: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古代的中国并不出产犀角,大多从国外输入。因此犀角的身价在古代就已十分昂贵。在考古发掘中只有牛、羊、鹿等角制品出士,从没发现有犀角器物。明代人们仅以它为药材使用,后来宫廷御医将犀角雕镂为杯,盛入酒后饮用。据《本草·犀》记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用此饮服具有解毒、解热之功能。18世纪后非洲黑白两种犀角大量进口中国,犀角才逐渐成为专供观赏的雕刻艺术品。

这个月保利拍卖“明清宫廷艺术”一场中,看到一只“明方弘斋制犀角雕秋江渔乐图大杯”,让我想到朋友的那席话,的确有几分意思。犀角杯,在犀角雕制的工艺品中最负盛名,备受文人追捧。犀角杯的雕刻,首先要根据原材料的形状条件,利用犀角底部的天然凹腔雕镂而成的杯、爵等酒器。犀角底盘为马蹄形,角的前端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后端有一条凸起的筋脉,又称“天沟地岗”。明清工匠随形雕刻,利用天沟做杯的流口,地岗做杯的把柄,以致犀角杯多呈马蹄形。就样式而言,犀角杯可分为素身、花卉动物、人物故事风景、仿古青铜器题材四大类。其中,尤以花卉动物题材最为常见,其次是仿古题材,再其次是人物故事风景,素身的最少。

这只“明方弘斋制犀角雕秋江渔乐图大杯”曾是美国海军哈里·雅内尔(Harry Yarnell)将军(1875~1959)在华期间于北京所得。杯子以整只印度犀牛角为材,高22.5厘米,重467克,是难得的大料。方弘斋采取浮雕、圆雕、镂雕等诸种技法之组合,刻画出一幅圆转立体的秋江渔乐的山水画卷。

方弘斋是明末北京犀角雕刻巨匠,以“刀法神妙,细入毫发”著称。与鲍天成、周文枢、尤侃、李文甫、濮仲谦等齐名,但因其他名家都在江南地区,方弘斋则成为北方犀角雕刻的唯一高手。在同时代名家中,他的风格独树一帜,主要是他选材考究,他多选用大料犀角,同时他更重细微部分的灵动写实,如松树枝杈间的参差交错,浮云压地隐起的飘渺动感,舟船人物无一雷同的形态和表情,同时,在处理不同的意象和细节时,不拘泥于一种技巧,而是合理地组合多种刀法,使得各种技法的表现力得到最大的释放。

犀角杯1( 明末方弘斋款,犀角镂雕“兰亭序”大杯 )

这只明方弘斋制犀角雕秋江渔乐图大杯因其形状较高,且亚洲犀角的裙边宽阔,故方弘斋采用上下两段分别刻画山、水两景,并在口沿内,再浮雕松树和浮云的方式。使其画面饱满,层次清晰。杯身上部分以浮雕为主,布置秋江水景:浮云飘动,波澜起伏,翠柳随风,苍松挺立,湖中穿梭渔舟官船,船中民夫官役,各状其形,悬崖之上,以阳文题出画意:“风过渔舟任往还”,并落篆书“方”字印,为明末犀角雕刻名家方弘斋作品上独有的印章款识;下面部分以镂雕结合局部圆雕,刻画山石树木,并有渔夫聚餐,缙绅闲步,慈母哺乳等场面,其悠悠娴静之态与上部的湖景之繁碌动感形成鲜明对比。

将山水画置入工艺类作品,是明朝晚期工艺品创作的时代风尚,而山水主题进入犀角雕刻品,也是明朝晚期犀角题材出现的重要变化。多用深浮雕的技法来表现,此杯亦然,深重的悬崖垂壁、波浪重叠式水锦、鹅蛋形的人物脸形等,都是明朝晚期雕刻作品中共性的时代特征,在当时的犀角、竹刻、雕漆、玉器等作品上都有反映。在犀角上雕刻山水画景,对原材和雕刻技艺要求甚高。随着明朝晚期海禁开放,犀角大量进口,材料的充沛,从事犀角雕刻的艺匠增多,浮雕山水人物图的犀角作品在犀角杯中所占的比例也随之提高,但真正能在犀角上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精髓的名家,除了周文枢、盛辅功、方弘斋等少数高手,并不多见。

犀角杯2( 明末方弘斋制犀角雕秋江渔乐图大杯 )

雅内尔将军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历经多重危机。能收藏到这只犀角杯,也有几分缘分。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中日大战的头半年,雅内尔将军经历了多重危机。包括1937年12月12日,日本飞机袭击并击沉了停泊在南京附近江面上的美国炮艇“帕奈号”和美孚石油公司的3艘油轮。

1926年来到中国的《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在他的回忆录曾这样写道:对于在华美国人来说,雅内尔不仅是舰队司令,同时也是实际上的美国大使。这是因为,自日本人不宣而战后,正式的大使詹森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内地,跟随不断迁都的中国政府。开战以后,他在上海及其他城市的时间,累计不超过两周。美国对中日冲突所采对策,是由雅内尔将军决定及宣布的,虽然他不事声张,却也绝不通融。他宣布美国方面的对策时,上海之战刚起不足一个月。那时,白宫只是每天宣布“我们的政策将每24小时调整一次”。

犀角杯3( 1947年,哈里·雅内尔将军在给士兵上课 )

政府每日宣布的内容,使驻华的所有美国人既惊慌又丧气。在他们看来,此举显示美国政府束手无策。只是逐日摇摆不定,怯于做出重要决策,而雅内尔却出来做出决定,美国政府对他宣布的政策也只有默许。与他一贯风格相符,雅内尔将军行事从不声张,事先也不公开张扬,无任何戏剧性举措。1941年受美国海军部委任,曾担任中国特别军事顾问,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至雅内尔退休时,他已经成为远东所有中立国陆海军将官中最受美国人、欧洲人及中国人尊敬者,也是最为日本人畏惧的人。因过往表现非凡,经罗斯福总统要求,他的任期得以延展至退休年龄之后。其后,此杯又由1987~1989年的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孙学理(Charles Syluester)收藏。不能想象这样一个行武的军人对中国文化有如此的喜好,犀角杯在中国文人的收藏里都属于大雅之作。

方弘斋的作品存世是所有名家中最少的,遍查公私收藏及拍卖纪录,风格特征能得到公认并有原刻落款的,包括此杯,不过4件,分别是北京故宫藏品,原霍氏松竹堂藏品和原翦淞阁藏品,后两件于近期分别以港币456.7万元(2008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和人民币649.6万元(2008年5月11日北京翰海)成交,皆为精雕细镂且形制巨大的作品,4件中唯此杯以整角全材雕刻。

由于犀牛和大象都属于濒危保护动物,犀角和象牙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这些年私下交易受到各国政府的严厉打击,公开的交易也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所以各大拍卖行的拍卖也颇为小心,买家也十分谨慎。这些年携带象牙和犀角通关时被海关扣留的事时有发生,导致其价格长期徘徊。■ 雕刻犀角杯秋江

上一篇: 向Vertu靠拢的Aura
下一篇: 金斯堡的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