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杰先生的钱包和护照
作者:苗炜(文 / 苗炜)
《音乐之声》大概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电影,冯·特拉普上校一家居住的环境实在太美了,可他还是要离开,片尾那段,上校一家人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他们去哪儿了?他们去了瑞士。我也看过电影《永别了,武器》,但印象模糊,那好像是一部黑白电影,逃兵亨利和护士卡萨林划着小船逃向瑞士,与《音乐之声》中绿色的美丽山冈相比,亨利的逃亡有点儿难看,很像香港警匪片里的“跑路”。
在瑞士一家湖边的旅馆里,我见到了艺术家普杰。听这名字,总以为是大清皇族的后代,实际上人家名叫Roger Pfund,不知道哪位不负责任的兄弟给这位号称热爱中国的老艺术家起了这么个不靠谱的中文名字,但老头儿自己挺乐意。这位先生的招牌装扮是白色的大围巾,他给我们带来自己的画册,但我们的兴趣在他两个更有影响的作品,他参与设计了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瑞士法郎,还参与设计了世界上最好用的护照之一——瑞士护照。
没欧元那阵儿,法国法郎就是法国文学的普及课,可以从钞票上认识莫里哀、伏尔泰、莱辛、高乃伊。钞票发行新版本,那就换一拨儿艺术家,20块钱的是作曲家德彪西,50块的是画家德拉杜尔,100块的是画家德拉克洛瓦,200块的是孟德斯鸠。有了欧元,就不好意思弄艺术家了,比如欧盟里面开会,10欧元是印德国的瓦格纳呢,还是印意大利的威尔第?这会开上半个月,请10多个音乐专家来论证也说不清楚,艺术家太多了就是麻烦,所以欧元上就不印艺术家了。
我小时候,老师也教我记住一些伟大文学家的名字,并且按座次排列,“鲁郭茅,巴老曹”,我记住了,但还是好学,就问,下面还有谁啊?老师就说,下面没了。我就反复背诵,鲁郭茅,巴老曹。那时候最大面值的人民币是10块的,往下有5毛、2毛等的纸币,要是也把这几位作家印在钱上,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就提高了好多,比如10块钱的很罕见,几乎是早年间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那就印上鲁迅,大家就知道鲁迅这样的作家很难得。5毛钱也顶大事,现在好多人写一个帖子,也就挣5毛钱稿费,那就印上郭沫若。
言归正传,欧元实行之后,瑞士法郎还留着,还担负着普及瑞士文化的作用。说来惭愧,我拿着瑞士法郎,只认识10块钱一张的,那是建筑大师柯布西耶。100块钱的是贾科梅蒂(Giacometti),要是放上他的雕塑,我能认得,放着他的照片,我就有点儿二乎。20块的是阿图尔·奥涅格,是一名作曲家,50块的叫阿尔普,是个先锋艺术家,这两个就完全不知道。普杰先生也没兴趣给我们普及这些艺术家,他讲了20分钟钞票印制的防伪技术,然后又拿出他的护照,讲护照印制的技术,弄得我很是纳闷,眼前这位是艺术家呢,还是印刷厂的技术员呢?人家那么热爱中国,咱也得热情点儿,大家纷纷拿出兜里的瑞士法郎请艺术家在上面签字,普杰先生先是摇头:“这么做不对,污损钞票是违法的。”他哪里知道,我们都习惯钱上面有字,最终他掏出笔在他设计的纸币上签字。我多鸡贼啊,把贾科梅蒂全藏起来,拿出一张“柯布西耶”递过去,他在上面画押。说来惭愧,这张10块钱的钞票我也没保留下来,还是给花出去了。当时,普杰先生也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护照,真漂亮,页码上分别印着瑞士26个州的徽章,我注意到这是一本崭新的护照。
以前,米卢来中国执教的时候,他的护照打动了一位女记者,那上面有好多签证,一看就是走南闯北的国际人士,她遂发誓,一定要做一个世界主义者,护照上也弄满签证和戳子。我要是看了米卢的护照,就会考虑另一个问题,前南国家的护照看来还是不好使,到哪里都要弄个签证。我有一朋友在瑞士待了10多年,马上要拿到瑞士护照,他跟我说:“我既不是赵本山,也不是巩俐,就是想拿这么个护照。拿了瑞士护照,这世界基本就能走遍。”
我去瑞士看望他,到了瑞士,可不敢去别的地方,就去了趟列支敦士登,那也算一国家啊,到那里找列支敦士登的官员给我的护照盖戳儿,以显得自己是个世界主义者。今天,我终于听到了好消息,那就是瑞士加入了申根协议,从12月中旬开始,他们在中国可以签发最多停留3个月的申根签证啦,以后再从奥地利或意大利进入瑞士,就不必如上校冯·特拉普或二等兵亨利那么费劲啦。
普杰先生奥运会期间来到中国,那本新护照上终于有了一张签证页。与他的护照相比,我的护照也不能算很差,比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护照还是厉害些。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好多地方对我们也实行免签和落地签:阿鲁巴,贝宁,库克群岛,马尔代夫,毛里求斯等等。■ 护照德国护照钱包普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