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涕洟糜餍汤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最初近乎魔障般记住的其实是那句“美味的汤”。在一本名叫《爱丽丝奇遇记》的书里,一只怪异的甲鱼用“一种经常被抽泣打断的声音”唱着:“美……味的汤……汤!美……味的汤……汤!”后来知道了爱丽丝的故事更著名的译本该算是赵元任的。这一段赵元任的翻译是“涕洟糜餍汤!涕洟糜餍汤!”后人将此誉为“绝译”,因为它模仿了拖长音调的“体面汤”,恰似原文以“Beau——ootiful Soo——oop!”对应“beautiful soup”。
不过,倘若当年首先看到的是“涕洟糜餍汤”,多半我不会记住它。毕竟,在一个7岁的孩子看来,“涕糜餍”直观上就不像好吃的东西,而一只甲鱼在吟唱以它为原料的汤时重复“美味”带有更多残忍的可信度,正如书中的爱丽丝在听过“龙虾四对舞”的描述后会不由自主地将神学家的诗作背诵成“听见龙虾在那儿说,你们把我炒得面红耳热嗓子渴”。
无论是赵元任的版本还是后来管绍淳与赵明菲两位译者的版本,这道神奇的汤都被译为“素甲鱼汤”,而唱歌的那个虚构生物也被称作“素甲鱼”。“素甲鱼”的原文是“mock turtle”,管、赵译本中的注释实际上有误:“英国菜中有素甲鱼汤,是用素菜模制的甲鱼汤。如同中国的豆制品素鸡,名为素鸡,实则同鸡不相干的。”其实素甲鱼汤一点也不素。素甲鱼汤(mock turtle soup)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是“真甲鱼汤”(green turtle soup)的廉价仿造品,通常利用其他动物的肉或内脏来模仿真正甲鱼汤的口味与质感。比较经典的做法是:选取一个较大的小牛头,烫去皮毛,煮至角部变软,捞出沥干,尽量选取瘦肉部分,切成手指大小的条状重新放入锅中。兑入三品脱优质羊肉汤或小牛肉肉汤,加入切碎的牛脑、一大头洋葱、半品脱Madeira白葡萄酒、半茶匙百里香、1/4品脱切得极细的牡蛎肉及其汁液、两大头洋葱榨出的汁、辣椒、柠檬皮碎屑、盐少许。以上作料合煮约一小时,与切碎的五香肉丸及煮熟的蛋黄一起上桌。
真正的甲鱼汤同样源出于18世纪的英国,是一种色深味厚、甚至具有一种特殊的辛辣味的汤。书中的素甲鱼曾长叹:“想当初,我还是一个真的荤甲鱼呀”,又唱:“绿色的浓汤”(so rich and green)。此句赵元任版本译作“浓又黄”未免有失原文意味:虽然这种汤的成品呈黄色,但它的主料却是“绿色”的“green turtle”。“green turtle”其实是“海龟”,于是这又涉及到是否该译作“海龟汤”的问题。不管叫什么,赵元任译文中刻意强调的“体面汤”一层倒确实道出了这种汤当年的风光。19世纪前后,它曾被尊为“汤中之王”。那时小说描写贵族宴会总少不了它,例如《战争与和平》中。更具体的描写则在《名利场》里:“乔斯大口嚼着甲鱼,吃得心满意足。都宾在旁边给他添菜。这碟菜本来在主妇面前,可惜她是个外行,给赛特笠先生挟菜的时候既不给他脊肉也不给他肚肉。”“脊肉”与“肚肉”的原文为“calipash”与“calipee”,分别指甲鱼背壳内层绿色胶质和腹壳内层黄色胶质,由此可见,英国人当时于这一体面汤的吃法已颇有心得。
可惜好景不长,这种汤传至美国后逐渐改以淡水甲鱼(snapping turtle)为主料,因此也被称为“snapper soup”。据说这一改变是为了环保,而后人也就免了译名中的“海龟”与“甲鱼”之争。甲鱼汤虽不及当年的海龟汤体面,却还有自甘为“假”的素甲鱼汤。至于素甲鱼汤,出现了类似《铁皮鼓》中这样略带讽刺的描写或许是难免的:“先上来的是小牛头做的素甲鱼汤、汤匙和汤盆。乡下来客们咂咂地吸饮起来。格雷夫翘起小拇指。格蕾欣·舍夫勒连喝带嚼。古斯特端着汤匙咧开大嘴微笑。埃斯勒嘴含汤匙仍在说话。”《尤利西斯》里“一股热腾腾的素甲鱼汤蒸气同刚烤好的酥皮果酱馅饼和果酱布丁卷的热气从哈里森饭馆里直往外冒”,究竟意境如何见智见任。国内曾有本“简·奥斯汀的餐桌”之类的雅致菜谱,素甲鱼汤倒也跻身其中。
英国的素甲鱼汤配方推荐使用小牛头肉,因其口味与质近似甲鱼。菜谱传入美国后配方有所改变,改用牛尾或成年牛肉以及牛杂碎。总体上说,用于烹制素甲鱼汤的是牛身上通常被丢弃的部位,例如头、蹄、尾。在坦尼尔绘制的与原文堪称璧合的插图中,哭泣着的素甲鱼就是牛头、牛蹄、甲鱼身。从严格的定义上讲,换了牛蹄的甲鱼已经丧失了它在欧洲语言中的本义。英语“turtle”源自法语“tortue”,它很可能受到拉丁语“tortus”(扭曲的)一词的影响,而“扭曲”正是海龟或甲鱼四肢的状况。
相信世界上没有人真正能理解刘易斯·卡罗尔的所有狂想,特意安排一只素甲鱼来絮叨求学的经历,肯定不只是为了完成“tortoise”和“taught us”这个文字游戏。与“涕洟糜餍汤”之歌同样令我难忘的是素甲鱼的悲切:“他瞧瞧爱丽丝的眼睛,想要说话似的,可是过了一两分钟,他哭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自然界中海龟上岸后泪腺自动分泌,这可能是这种圆壳生物入选的原因之一。纯粹就文字而论,“turtle”原就是个一眼望去让人痛苦的词,拉长声调的“soup”自然容易使人想起“sob”(抽泣),但其实“soup”本身也足够悲切:“soupiness”在英语口语中有“多愁善感、伤感”之意,法语的“soupir”则表示“叹气、叹息;悲歌”。尽管不知道这无名的哀伤究竟来自何处,“涕洟糜餍汤”依旧堪与传说中的“黯然销魂饭”相映成趣,何况它们“品味”相似,同样使用了大量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