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该禁止的“就业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独孤水)
市教委近日公布,北京地区高校20.2万名2008届毕业生全员初次就业率为94.56%,高于去年同期。以报道教育口的经验,我知道:虽然2009届毕业生比2008届要多出7000人,又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明年这时候,一定又有个毫不逊色的“就业率”出现。
每年招生季,公办、民办院校,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花花绿绿的招生简章,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就业率”一定会出现在其中,成为学校招揽学生的“特色”之一。1999年后,毕业生连年大幅增长,但社会职位需求却没能匹配,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迫使考生未入校门,就已展望4年后的饭碗。如此,漂亮的“就业率”能让高校的招生广告事半功倍。可疑的是,如此高的就业率,怎么招聘会中还是人潮涌动?
现行的就业率计算,只要你能在毕业离校前,上交就业三方协议书或是提供就业去向就算是就业。如此“就业率”可信度有多少?既不能反映真实就业人数,更谈不上体现就业质量、层次、流向和供需比例了。更有甚者,南方一家刚刚招生1年的民办学校,就敢在招生简章上注明高于90%的就业率;一些学校要学生到单位去开假就业证明,甚至学校和地方机构合谋打造“虚假就业率”。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医疗广告禁止出现“治愈率”。如今注水或是虚假就业率就和治愈率一样,应该禁止出现在学校的招生简章中。值得欣慰的是,今年北京39所民办高校签署公约,不做虚假就业承诺。期待着所有学校都能向社会做出承诺,让虚假的就业率从招生简章中消失。 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