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的回收

作者:钟和晏

(文 / 钟和晏)

利己主义的回收0( Freitag的经典“邮差包” )

住在北京的劳拉是个意大利左派知识分子,她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背一个Freitag的红色小包。包是朋友送的,看上去有点脏兮兮的,不过劳拉却喜欢得不得了。她说有次去秀水大楼,那些摊主起劲地向她兜售LV、Gucci、Prada的时候,她就很骄傲地举着那个Freitag反问道:“你们有这个吗?你们有这个吗?”

即使是刚买来的新产品,几乎每个Freitag都会很脏,上面有很明显的折痕和磨损痕迹,有时候还会有臭味(这种气质应该是秀水小贩们模仿不出来的)。它的网站常见问题中之一是“我的包有臭味,这正常吗?”“的确如此,Freitag的包有臭味,或多或少。不过,臭味在几个星期之后会消失的。”

但是,这一点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被高度崇拜的产品,在世界各大城市出售和被模仿,它们的售价从人民币1000元到3000元不等。尤其最初的“邮差包”(Messenger)有一大批国际信徒,甚至在纽约MoMa现代艺术中心被当做一个达达主义的物品展示过。

“把回收的东西重新打碎组合之后,会产生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新奇感。其实,我回国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自己开公司,我就想仿这个包做自己的产品。后来觉得这个念头蛮无聊的,人家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产品设计师杨明洁说。

1993年,住在苏黎世的马可斯和丹尼尔·弗雷塔格兄弟(Markus and Daniel Freitag)想要一个坚韧的防水包放他们的设计图,两兄弟都是平面设计师,当地人经常骑自行车,容易淋湿。他们公寓门口的高速公路上有来来往往的卡车,就把蒙在卡车上的防水油布切一块下来缝成一个邮差包,背带是可以调节长度的汽车安全带制的,还用了自行车内胎来防止背包边缘处的磨损。这样,一切都超级坚固。

利己主义的回收1( Freitag的经典“邮差包” )

无论如何,Freitag是环保的、废物利用的,所有原材料都是回收的——二手卡车防水布、二手车安全带、废弃的安全气囊和自行车内胎。剪下来的每块防水油布的图案都不会重复,每个包都独一无二,唯一的共同识别标志是包身正下方和背带上的黑底白字商标。直到15年后,两兄弟还是在原来的高速公路延伸带旁包装出货。为了再次充分体现垃圾间精神,今年,他们还在苏黎世开了一家用17个旧卡车货柜叠成的概念商店。

杨明洁是居住在上海的工业设计师,有一个得过10多项国际设计赛事奖项的个人履历,他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大部分应该得益于德国教育的影响。他从德国穆特斯美术学院获得工业设计硕士之后,在慕尼黑的西门子设计子公司任产品设计师。他相信“好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相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设计,它的思考和设计过程往往是复杂的,设计师的内心必须抵抗很多诱惑。

利己主义的回收2( 废旧电子回收计划中的笔记本和配饰 )

用半透明的磨砂塑料材质,他为绝对伏特加今年的新产品设计过一个外包装并且被投入量产。将一个瓶形从正中间剖开之后左右拉伸,就形成了双瓶装的包装,供手握的把手在两个瓶颈之间的空间,酒瓶正面的字体和外包装上的绿色字体形成折射投叠的效果。完全贴合瓶形来设计,除了考虑到瓶形是绝对伏特加的品牌识别之外,从环保角度来说减少了储存和运输空间,并降低了材料和运输的能耗。

看似简单的外形,最终是对功能和使用方式深思熟虑的结果。半剖开的瓶形间有许多条竖向的凹槽分割,增加了节奏性的视觉美感,也增强了塑料壳体的强度。另外,酒瓶取出后外包装还可以再次利用,它可以成为储物盒、果盘甚至一盏灯。因为设计师在之前想得很清楚,所以只是一些简单的凹槽分割,让本来打开后就被丢弃的外包装有了获得其他用途的可能。

利己主义的回收3( 回收概念的Freitag已经成为一个被高度崇拜的品牌 )

如果你问一位设计师是否关心环境问题,大概没有人会说——或者敢说——自己不关心,但更多体现在个人生活层面而不是他们的设计中。这大概也是Freitag在欧洲年轻设计师之间如此流行的原因,把一个生态友好的时髦背包当做无声的环保宣言,而且还显得自己很酷、很有个性。当然,量产产品的成本始终是一个设计师权力之外的决定因素,所以,设计师们倡导的可持续性设计绝大部分只能停留在标新立异的独立分子阶段。只有平面设计师最容易拥抱环境保护论了,使用传统印刷和包装材料与使用再生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差异。

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公司表现出对可持续性生产和回收产品的热情,宝马公司从去年开始提供免费回收旧汽车的服务,并且强调会负责任地处理它们。索尼公司正在试验从玉米淀粉等有机物质中提取“天然”的塑料,苹果公司推出紧凑的产品包装来减少浪费,一些家具制造商正转向水基油漆的木材和水基泡沫装饰品。美国地毯公司Interface称他们的设计师可以建议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原材料,只要在预算许可范围之内。

利己主义的回收4( 一台博世单门小冰箱变成客厅装饰,交叉的丫枝上可以悬挂项链、围巾等 )

这里也有来自法律的压力,尤其欧盟在2003年公布的《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 Directive),除了环保材料的要求,还规定电子产品制造商和零售商必须承担回收责任,大型家电回收利用率不低于80%,再生利用率不低于75%。何况,消费者态度也在变化,丰田Prius混合动力车几乎在用它呆滞和拙劣的风格公然挑衅汽车设计的公约,但是环境意识的高分仍然让它变成最酷的汽车之一。

最终让“回收主义”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转变很可能出自明智的利己主义,富士施乐投资约4200万元人民币在苏州建立了一家复印机废旧商品以及墨盒的回收工厂,今年已经开始投产。那里出厂的新产品用的是已报废产品中的可用零件以及可回收材料,这个有环保新概念的“逆制造”工厂也可能获得高额利润。打印耗材回收再利用产生的利润,也是北京中关村一带存在庞大的打印耗材收购队伍的原因。这么说来,那些以低廉价格出售翻新手机的小商贩也在无意识中环保了一把。

利己主义的回收5( 绝对伏特加的塑料外包装可以变成果盘或储物盒 )

杨明洁在两年前推出了一个实验性的自主品牌Y-TOWN,今年一整年,Y-TOWN的所有新产品都是和回收材料有关的,一些废旧电子元件、户外海报灯箱布、旧衣服等重新变成配饰、背包、笔记本等小玩意儿和一系列的“回收计划”。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就把它做出来。当时在布置工作室的时候还缺一盏灯,于是自己动手做了一盏,收集了很多废弃的灯泡,用一个金属网包裹起来,中间点亮一只新的灯泡。光线透过层层旧灯泡变得很柔和,透过金属网产生了一种不错的阴影效果。完成后发现,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环保产品。”

利己主义的回收6( 落地灯的灯罩材料来源于木皮,支架是由多根金属软管制成的。透过灯光,缠绕的木皮呈现出天然纹理,被木皮过滤的灯光有了层次。两盏落地灯像是两个相识的人,开始对话,互相温暖 )

关于环保灯的想法可以层出不穷,用同样的方式把灯泡放在一个宜家式的黑色金属丝垃圾桶里,或者放置在一个简单的黑色金属支架上变成一盏落地灯。把一个节能灯泡放入一个塑料饭盒,拉上一根电线,饭盒扣起就完成了一盏壁灯或者吊灯。这种灵机一动的点子恐怕普通人也有的是,尤其是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

为什么要做回收计划?

利己主义的回收7( 将灯具还原到最基本的形态——灯泡,用一个透光金属网兜住一堆磨砂灯泡就是一盏吊灯了 )

“我觉得很多回收的东西很漂亮,那些老电器、老工业品的美感我没办法来形容。上周我还买过一个老式熊猫牌收音机,塑料面板、胶木外框的,底下有两个旋钮。”

“还有好奇,把电脑拆开后,里面有一些二极管或者主板,如果你俯瞰一座城市的话,印刷电路板就是它的道路,二极管就是一栋栋大楼,这种美感是其他委托性商业项目中发现不了的。”

利己主义的回收8( 一系列包都是来自回收的塑料海报,设计师挑选清洗后手工缝制而成,海报不同的图形设计使得每款产品都不同 )

如何把这种美感变成具体的功能产品,职业设计师是通过一系列设计手段来实现的,比如常规产品中不同功能部件的互换,将产品体量非常规地变大或缩小,原本软质的材料更换成硬质的去表现相似的形态。还有,同一形态元素的不断重复,平面与三维形体的相互转换,将原形进行切割重组等等。

在“博世冰箱回收计划”中,废弃的冰箱外壳被改造成巨大的收音机或者古典梳妆台,冰箱里搁置鸡蛋的塑料壳变成一款挎包的外壳,这是将固有元素进行解构或重组,按一定的逻辑置换之后获得新的趣味。

“做回收计划能对中国的环保起多大作用呢?我觉得未必。这些事情只是一种批判性态度,促使那些在想法上认同的人也会去尝试。”杨明洁说。

但是,“回收”有可能成为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设计师被要求在设计之前考虑采用易于拆解的材料和设计方案,或者易于可再生利用的设计,如何最大限度地回收材料,促进负责任的处置和减少运输及能源使用等等。不过,其中的矛盾关系是设计历来坚持的现代主义信念是“新的等于更好的”,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拥有较少的物品。■ 手机回收利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