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广告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火柴)

韩愈的广告诗0

我居住的小城,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曾来当过刺使。任职9个月后,他得罪过的宪宗死了,穆宗即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祭酒。接替他职位的是一个叫王涯的太原人,从北方贬到江南边远小城任职,心情当然不佳。韩愈就赋诗一首开导王刺史,最后一句是:“莫以小城远,江山多胜游。”1000多年后,小城为召唤当代的王涯们,到处都书韩愈的这句诗。

韩愈第一次应试,主考官是陆贽,出的题目叫《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认为自己考得很好,结果却名落孙山。第二年,他又去应试。主考官仍是陆贽,试题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把上次落选的文稿一字不变地抄一遍交上去,结果取为第一名。小城一字不变地抄一遍韩愈的诗“交上去”,并不是想克隆这个典故的效果,而是出于对韩愈作为“品酒师”的尊重。一般的嘴巴是尝不出高档酒和廉价酒之间区别的,送酒的最佳策略就是带瓶廉价酒但声称是高档酒。神经经济学家兰热尔发现:当人们被告知要喝的酒比较昂贵时,他们喝起来会更为享受;他们不仅会给那瓶酒更高评价,而且他们大脑对此的体验也有所不同。这也算是“皇帝的新衣”成立的生物学基础。

人们当然愿意在酒事以外好好利用这一结论。早在唐朝人们就已经这样做了。白居易未成名时,带着诗稿去拜访顾况。后者深感作诗文的艰辛,于是刚见面时借白居易的名字感叹:“长安百(白)物皆贵,居大不易啊!”但当读到“离离原上草”几句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忙改口道:“有如此句,百居天下亦不难矣!”有顾况此句,白诗就在长安读者那里晋身“高档酒”的行列,人们也会用对付“高档酒”的大脑体验来品鉴白诗。

中国如此,外国亦然。当年约翰逊编辑英语词典,想得到切斯特菲尔德伯爵的引荐,“竭尽了最有艺术表现力的言语”向伯爵致辞,还谦卑地去伯爵府上拜访,但他遇上的不是英国的顾况,没有得到一丁点儿赞誉之词。等约翰逊的词典大功告成,伯爵却赶紧在著名刊物上撰文,极力向读者推荐,摆出一副恩主的姿态。这让约翰逊大为不快,他写下了著名的《致切斯特菲尔德书》:“伯爵大人,难道拯救人应该是眼看一个人在水里为生命挣扎时漠不关心,而当他奋力游上岸后才给予他巨大的帮助吗?”这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佳作,在世界各地的英国散文选中都能见到,反而免费给伯爵的后人做了一回广告,让用韩诗做广告效果不佳的小城人羡煞。■ 韩愈广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