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名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肖伟)

冠名权0

我的大学老师喜得贵子,并获得了儿子的终身冠名权。没怎么掌过权的人,一旦掌握了点儿权力就会紧张得不知道咋办,这时候,通常他们都会选择把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力再交出去。我的大学老师,很遗憾,也是这么个人。他把儿子的独家终身冠名权给了“大师”,还倒贴了钱。

“大师”们好像认字数量有限,而且很谨慎。像“钱钟书”这样的名字,肯定不利于打麻将,“张大千”这样的名字上赌局更有性命之虞,“大师”们都会避开。像“朱耷”,这样的名字很可能是讽刺八戒的,“晏几道”更像泡菜制作工艺,不像人名,“大师”们也不会使用。“芬”、“英”、“贵”、“勇”这种带有怀旧色彩的字不能用在刚出生的孩子身上。用叠字给孩子命名,也不是现在的流行趋势。那是二十几年前,我出生那个时代流行的,导致大学期间,我们宿舍一叫起名字来都是“蓉蓉”、“姗姗”、“娜娜”、“蓓蓓”,让人产生很不好的联想。

这些名字,现在的“大师”都不用了。保守的“大师”用最安全的字,比如“子”、“瑶”、“润”、“轩”、“嘉”、“梦”、“玺”,反正这些字不太容易组合出不好的意思来。21世纪出生的孩子,如果名字里有这些字,多数都是请“大师”冠名的。也有敢于挑战的“大师”,给孩子取4个字甚至5个字的名字,让网名告别虚幻的网络走进了现实世界。

我喜欢以前的人给孩子起名字的讲究,像张允和、张兆和她们姐妹,每人名字下面有两条腿,意思是女人总是要跑到别人家里去的。她们家男孩的名字都有个宝盖,意思是都是要留下来的,将来结婚给置办间房子也说不定。而且那时候的人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当父亲的创作空间很大。吃饭的时候念起孩子们的名字,简直就是在读一篇自己文章的回目。即便别人觉得不好,自己看来都是佳作。我的4个舅舅,分别叫“忠、孝、节、义”,这是我当私塾先生的姥爷的价值观。没想到的是,后来又添了一个小舅舅,作为结尾,他的名字叫“伟”。中国人喜欢用名字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我有个朋友,给女儿取名“何诗婷”,表面看来是希望她又有内涵又美丽,做个内外兼修的美女。其实是因为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很爱哭,这名字是在感叹“何时停”!■ 冠名权

上一篇: 情歌男子
下一篇: “鸟巢”校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