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甲本”《红楼梦》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程甲本”《红楼梦》0(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 )

上个世纪,藏书家郑振铎将自己珍藏的《红楼梦》“程甲本”6册(含第一册),送与著名红学大家俞平伯。俞平伯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是清末经学大师俞樾。家学渊源与聪颖勤奋,使俞平伯在22岁时便出版了学术专著《红楼梦辨》。郑振铎送与的“程甲本”《红楼梦》中,内有版画24幅,俞平伯在其“红学”专著中曾反复提及,让藏书界羡慕不已。

《红楼梦》从问世之后即存在两个系统,一是脂评本,一是程本。早期流传的抄本有“脂砚斋”等人批语,不幸的是80回后竟“迷失无稿”。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在沈阳盛京将军晋昌手下任幕僚、在沈阳萃生书院任教的程伟元任满回京后“竭力搜罗”,“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一日,偶于小市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归”。程伟元发现,先后收集到的30余卷残稿与前80回基本能够呼应,遂邀请高鹗一起加以整理,补成全书,名为《绣像红楼梦》。

这年冬至,萃文书屋以活字排印方式印刷出版了这套《红楼梦》。因书中有程伟元序,故称“程本”,即“程甲本”。《红楼梦》“程甲本”出版后,因需求量大,难以满足,于是在第二年春季(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花朝)再次校订排印,计改动了五六千字,回目标题也稍有改动,是为“程乙本”。

其实“程甲本”与“程乙本”印刷时间也就相隔70天,但是“程乙本”与曹雪芹原著的风格有较多偏离,因而此前印刷的“程甲本”便成为《红楼梦》的祖本,被学术界认为是最接近曹雪芹原著风格的印本。但由于“程甲本”是程伟元等人个人出资排印发行的,加之受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所以仅印了50部,传世量极少。

郑振铎赠与俞平伯的那6册“程甲本”《红楼梦》,在“文革”中,被康生指派的红卫兵抄家拿走。据传到手后康生在首册内页钤盖私人藏书印记,并于国子监孔庙大殿中连夜“捧读”,竟至大衣被炉火烤着。

“程甲本”《红楼梦》1(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 )

《红楼梦》最早只是在文人圈中流传,聊作士大夫的谈资,清嘉庆年间已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的说法。据说慈禧太后也曾痴迷《红楼梦》,达到了“略能背诵”的程度,并自比为贾母,其寝宫——故宫长春宫里就有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壁画。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红楼梦》也成为慈禧太后所痛恨的新政人物的避风港,可谓仕途失意、“红场”得意。《红楼梦》精巧的趣味、盛而衰的体悟,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精神堡垒。

“文革”后这6册《红楼梦》归还俞平伯。1985年,俞先生87岁时重观这6册“程甲本”《红楼梦》,慨叹并作题记:“《红楼梦》最初只有抄本80回,后有20回。清乾隆时,程伟元始以活字排印,其第一次,今称‘程甲’,为是书最早的刊本。是为程甲残本,凡六册,存首30回,原有周氏家藏印,不知何人。于50年代余治《红楼梦》,西谛(郑振铎先生)兄惠赠,后钤衡芯馆图记,及丙午(‘文革’)家难,并书而失之,遂辗转入他人(康生)之手,余初不知也。今其图记尚在,越二十载而发还,开卷怅然。爰属孙女华栋为钤新印以志经过,并留他年忆念之资云。乙丑夏四月信天翁识于京都,时年八十有七。”

“程甲本”《红楼梦》2( 黛玉葬花(清《红楼梦十二金钗图》,费丹旭绘) )

残旧的6册“程甲本”《红楼梦》在2003年的时候,由嘉德拍卖公司征集,以19.8万元成交,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传世的“程甲本”《红楼梦》全国仅有3部,其中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为早年私人捐赠本;1963年前后,北京中国书店从私人手中收购到一部《红楼梦》“程甲本”,120回、24册全,红学界奔走相告,传为美谈,此本后归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珍藏。

今年嘉德秋拍古籍善本部分,有幸征集到一套完整的“程甲本”《红楼梦》,四函32本、120回。“这样的版本在国内乃至国际拍卖市场,15年来是首次出现。”嘉德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感叹,“目前看,流传在市场上的《红楼梦》‘程甲本’全本恐怕也只有这一部了。从纸张的颜色看,很可能也是后人进行配补,以两部残本才得以合成这套全本。”

“程甲本”《红楼梦》3( 俞平伯 )

从明代以来,中国的小说一直保存得不好。作为应时作品,小说的印刷质量通常都不太讲究,加之这些小说多具有消遣娱乐意味,阅读或传阅的次数会很多,这使得一部小说的损毁概率非常高。因此越是好小说,越是难以保存下来,翻看中国小说存目可以发现,大量小说现在都已经失传。

“我们这次的估价在80万到100万元之间,我觉得一点都不贵。《红楼梦》历史上就很贵,而不是到现在才贵,因为一直是热点。红学专家也不是现在才有,‘文革’前后、民国时期,红学家比比皆是。”拓晓堂说,“2006年,上海博物馆为了一套‘甲戌本’《红楼梦》,花费了80万美元。你说这么比下来,这套‘程甲本’《红楼梦》还贵吗?我觉得是太便宜了。”

“程甲本”《红楼梦》4( 郑振铎 )

拓晓堂所说的“甲戌本”《红楼梦》(甲戌为乾隆十九年〔1754〕。中国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台北中央印制厂影印行世,限量500部发行)是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而得名。该本一直被认为是《红楼梦》几种抄本中年代最早也是最接近原本的一个版本,因此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一直都很注重“甲戌本”的价值。最早由胡适1927年发现并收藏,直到他去世时将书存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此该书一直流失在海外,直至2006年由上海博物馆以80万美元的价格购回并保存。

我面对这套历经200多年的古籍时,似乎都不知该怎么翻页。不敢重了,不敢快了,生怕一个闪失折了它的筋骨,真不知在它身上发生了多少传奇才得以保存至今。偶然间发现其中一册书中,夹着一个牛皮纸的小信封,正面书有“王湜华”,背面书有“杜春耕”与“萃文书屋”几个字。打开信封,里面存放着一沓自制的小书签,朴素、干净。上面用漂亮的小楷字写着《红楼梦》里的经典。我暗想,也许这后面的事儿该由王湜华与杜春耕二位老先生来讲了……

说完这些故事,有朋友打趣道:“我既没有这些前辈对《红楼梦》的高深研究,也买不起这‘程甲本’,但这真是一部奇书。在禁书的年代偷偷阅读,那年16岁,一个漂亮女孩从家中偷出借给我看,120回的缠绵悱恻,看得年少的我死去活来,以致到现在这把年纪了,仍能大段背诵某些段落。”■ 读书文学曹雪芹郑振铎程伟元程甲本俞平伯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