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趋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小趋势0( 马克·佩恩 )

大多数人都注意到现在有很多非营利性组织非常活跃。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访华时的一次讲座上说,在全球化的形势下,经济力量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越来越轻视国家权力的存在,国际性组织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跟国家和私营企业比起来,国际性公益组织有一个优势:它不存在缺乏公众信任的问题。非营利群体在人们的眼中并不危险和贪婪,是比政府和私营部门更为有益的部门。

听贝克教授讲座的大学生应该想到,如此说来,以后在国际组织中工作比在外企上班还安全。非营利并不意味着没有维持生计的收入,非营利组织的起薪水平,只比当地政府部门起薪水平低10%。非营利性群体的存在是因为有捐助者的资金,而世界上的超级富豪一直在不断增加。但是按照《小趋势》一书中的数字,女大学生暂时还是不去非营利性组织工作的好,因为组织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男性的收入比相同职位的女性要高出50%。“显然,许多女性喜欢非营利性工作,可能是由于非营利性工作能够给予她们道德上的回报,是一种对家庭有益的工作,再有就是配偶的较高收入可以弥补非营利性工作收入的不足。但是,在非营利性这样一个以补救世界上的不足来感召人们的部门里,这样的收入差距能够被长期容忍似乎是不可能的。”

《小趋势》一书中研究了跟非营利性群体类似的75个会影响世界未来的小群体,小群体的出现是由于选择的增多。“1773年,被波士顿茶会扔到船外的也许只有一种茶——英国早茶,今天,如果美国人造反,将会有几百种不同的茶被扔进海港,从不带咖啡因的茉莉花茶到摩洛哥薄荷茶,再到泰国的清甜茶。”该书将这种现象称做“选择的爆炸”,其结果是,人们的选择越多,就越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中愈来愈小的一部分中去。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集在一起的小群体。

这些小群体,有的有趣,如喜爱编织的年轻人、对数字着迷的人;有的则很可怜,如迷恋整容的“手术刀奴隶”。我们都能感觉到现在整过容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统计显示,美国大量整形手术的顾客其实是同一批人,“有些人做了一两次不大的整形手术后,绝佳的手术效果会令他们再次踏进整形诊所的大门”。整形手术会产生若干后果,《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莫琳·多德曾经写道:“如果一个垫高了鼻子、增大了下巴和做了耳朵整形手术的男人,对一个做了眼部整形、面部除皱和增大臀部手术的女人心生爱慕之意,那么从遗传学的角度讲,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会相互打量对方,然后吃惊地说:‘天哪,这个丑孩子是哪儿来的?’没错,整形手术的结果是不会遗传给孩子的。”

我们通过媒体或与消息灵通人士聊天,有时也能认识到一些刚出现的小趋势,但是多半趋势摆在眼前我们却熟视无睹。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首先,“人们往往因为离形势太近,以致看不见真正的事实”;其次,有些趋势刚好与我们的直觉相反。《小趋势》作者之一、民意测验专家马克·佩恩强调数字在把握趋势时拥有的力量,根据统计数字能对现实情况提出有根据的看法,有的数字能让我们马上醒悟,而且“和语言比起来,数字可以减少很多无用功”。

小趋势1( 《小趋势》(中文版) )

在每一个小群体的形成背后,都有一个需要寻找的原因,以及这些小群体会带来的变化和结果,所以要详尽扎实地分析小趋势潜在的含义。“在1997年的电影《心灵捕手》和2001年的电影《美丽心灵》中,我们学会了发现令人完全信服的数学和科学天才。后来又有了《达·芬奇密码》和《魔鬼经济学》,突然之间,似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对数字序列、数学谜题和数据分析着迷了。”但是这一趋势能够改变美国缺少数学和科学方面人才的现实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国人只爱数字,不爱数学。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数字,但是绝大多数人要的不是数字,而是数字带来的惊喜——他们要分析和解释数字,这些能给他们带来将数字变成想法的满足感。再者,说到底,美国是“由一群对语言和历史有着深入了解的作家和思想家创建的一个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国家。富兰克林也许是个例外,看看他那些放风筝的古怪相片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如果他像托马斯·杰斐逊就好了”。■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