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猜谁来打马球?
作者:何潇(文 / 何潇)
( 华彬马球队队员 )
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里写了一则唐玄宗的逸事:24岁时,李隆基与吐蕃人击鞠,其技令对手侧目,打了一场漂亮的马球外交。即位后,李隆基更嗜其技,下令军队操练击鞠,以健体御敌。这些通过击鞠训练出来的“舞马”,“安史之乱”后成为安禄山的战马,依然不忘前朝雅好,战鼓响时,会应节而起。陆龟蒙以诗记之:“曲终似要君王宠,回望红楼不敢嘶。”
英国王储查尔斯对马球的热爱也十分有名。2005年,他因身体原因宣布退休时,已经有了近40年球龄。近日,英国著名小报《星期日邮报》报道了他的一则陈年绯闻,同时翻出来的还有一个11年前发生在马球场上的小插曲:王子被一个推轮椅的女子狂怒追赶。报纸称,这个叫坎佳·特莱昂的澳大利亚女人是查尔斯的另一个秘密情人,在情人争夺战中,她败给了查尔斯现任妻子卡米拉。而后者,也是在一场马球赛中结识了时年23岁的查尔斯。这一切都发生在马球场上,或许并非巧合,对于平民女子,马球场是遇见贵族最好的社交场所之一。与你打球的人来自各个行业,也许其中就有王子。
“来俱乐部打球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跟其他社交场合不同,大家刚见面时不会互问对方身份,而只是打球,熟悉了以后,才会聊一些个人的话题。”在接受采访时,华慧丛女士说。她是凯马士马术马球投资管理公司董事、中国马业协会副秘书长,曾经策划过多项国际马球比赛。除了九龙山马球俱乐部,目前,她还负责华彬马会俱乐部的管理工作。“打马球的一个好处是,拥有了通向国际顶尖社交圈的通行证。全世界马球圈的人其实不多,过不了3000人,非常国际化。我们是与国际上其他顶级俱乐部联盟的,通过马球,会员可以与国际富豪圈接轨。今年,我们已经给这些会员安排了3次去国外打球的机会。”她这里指俱乐部创始荣誉会员,只有30个,采用邀请制,要求拥有自己的球队。“比如说去泰国,认识的人里面有皇室成员;去澳大利亚,见的都是行业领袖、国会议员;去印尼,可以认识到总统候选人。会所是个社交平台,会员不一定要会打马球。”
这几乎已经成了媒体的共识,在提及大型马球比赛时,往往会在其后加上“暨社交盛会”的字眼。马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社交活动。“有三种会员:一种是自己没兴趣打球,来欣赏比赛的;一种是买装备、上课,来学习的;还有一种,是自己有球队的,或上场比赛,或只在一边运筹帷幄。马球比赛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你不用上场比赛,也可以从战略部署中得到乐趣。”华慧丛告诉我,这三种会员中,第一种人占的比例最大。
这些不会打马球的人,参加俱乐部又是为何?又有谁会仅仅为了欣赏比赛而承担如此高额的费用?
( 驰聘马场
)
“马球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昂贵,好像只有贵族才能打。”华女士说,马球的起步价其实不高,她以开车做比喻:“就像开车一样,学开车不贵,但学会了之后你会想要买,买了以后又要养,之后,又想买更好的,开完保时捷又想要兰博基尼,总是不断追求更好的,自然就很贵。我们的课程才187元一节,一个每月可以买300元皮包的普通白领,也可以花这些钱来打马球。”果真如此吗?一周一次的练车,与187元一节的马球课,显然不可能完全画等号。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前者的结束意味着一项课程结业;后者的结束却意味着,一项休闲消费刚刚开始。
“人的选择在自己手上。”华女士用了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词——投资,“比如有了第一个20万元,你可以选择去买房、考飞机执照,也可以选择参加一个俱乐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投资”。
( 史蒂夫·韦特
)
把加入一个高级俱乐部,作为一种高端社交投资,这并不是新鲜话题。“投资”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与高端消费联系在一起:“这个投资是可以保值的,你不仅可以进入这个圈子,而且,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投资也会跟着增长。比如,我们会籍的入门价是45万元,终生可用。几年后,市场长起来了,会籍的价格肯定也会跟着上涨,这个时候你再转让,保赚不赔。这个情况就跟当年的高尔夫一样,现在,有些高尔夫俱乐部的会籍也要100多万元了,所以说,马球现在的这个价格是很便宜的。中国的市场发展非常快,拿今年的比赛来说,规模就是去年的3倍。”
这个秋天,中国的马球圈十分热闹。仅10月下旬,就有两次规模较大的赛事:25日,卡地亚国际马球赛首次在中国上演,与此同时,第二届皇家礼炮王者杯马球赛在浙江嘉兴开战。在这次比赛上,华彬马球队作为第一支来自中国本土的球队,在九龙山马球赛场上演了“处子秀”。
( 球队 )
史蒂夫·韦特(Steve Waytt)是华彬马球队队长,8岁就开始接触马球,因为想把自己喜爱的运动带到自己喜爱的国家,他来到中国打球。谈到自己的球队,他说:“作为一个团队还不错,但作为个体很弱。”他认为,中国马球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以中国现在的发展看,只需要四五年,将会发展得非常好。
“我们组建第一支中国的马球队,并不是单纯想在赛事上取得什么好成绩那么简单,我们还是想引起国内人士的关注,让他们知道,除了高尔夫、游艇,还有这样一个更富有魅力的体育运动。”谈到组建国内第一支具有职业参赛水准的马球队,华彬庄园总经理舒明月表示,这经过了深思熟虑。“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本来就是爱马的,加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购买能力没有丝毫的问题,所以我相信马球运动能够重新回到中国,并且会取得飞速发展。”
但潜在市场与实际市场中间存在着距离。“市场认可度太低,这是落差。我们针对的人群不是富翁,而是懂得欣赏生活的人群。”华慧丛说,在中国马球最大的困难是,懂的人太少,要说服人很难。现在的状况是,马球在国内刚刚起步,全国专业的马球俱乐部不过两三家,也没有专门的行业协会,所以不能给球员定级,“我们正在准备成立马球协会,已经在马业协会注册,正在等国务院批准,之后还需要向国际马球协会申请通过,现在只是起步的第一阶段”。
“跟马打交道的人不会赚钱的,我们是疯子,就是喜欢。但我们希望能从产业上来做,希望有所实现,基本上我们都在做梦,是很疯的行为。”华慧丛坦言,之前在国内,缺乏将其作为产业专注来做的人,最开始打马球的多是马夫,有技术,却缺乏管理头脑。“休闲马球和竞赛马球,谈不上特别大的区别。职业球手花更多时间让自己的级别往上调,而业余球手由于有本职工作,时间有限。一个情况是,业余球手往往是有钱人,职业球手往往是穷人。现在我们的马力有限,所以必须先培养业余球手,然后通过他们,带动一批职业球手。比如说夏阳(北京阳光时代马球俱乐部主席),自己爱打球,又组织球队陪自己打球,培养了球队的球手。”
“我们追求的是把国外的马球圈引进来。”华慧丛说,国内玩马球的人比较随意,“北京那边打球的更多是个人爱好,而不是一种产业。这对于马球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但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发展”。
在此前的10月上旬,在《马术》杂志和《Best Life·香格里拉》杂志主办的首届“2008北京国际马球友谊赛暨马球推广沙龙”上,我见到了一批在北京玩马球的人。这只是一场小型的马球比赛,参赛队伍不过4支,参加比赛的选手身份各异,有俱乐部所有者及其骑手、投资公司董事长、广告导演、留学生……总裁判由阿根廷人担任。“中国与外国区别真的很大。”参赛者苏容是国内最早开始打马球的那批人中的一个,出国打球的经历非常丰富。他告诉我,国外很完善的商业化模式,而在北京,即便这样小规模的商业比赛也很少见。因为圈子小,参赛选手互相都很熟悉。
“马球被称作是马上的高尔夫,难度非常大,风险性又很高,要求有绅士风度,懂得避让。需要你有经济实力、有兴趣、有机遇,不可能有太多人来打。现在中国打球的人,有些连国际上的规则都不一定熟悉,所以裁判请的是外国人,好在大家都有热情。”中国马业协会副会长蔡猛表示,打马球尽管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需要身家过亿,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算了一笔账:“一匹马起码要两三万元,每月需要支付几千元的饲养费,装备大概1万来元,再加上每次给马夫的小费、打球时来回的交通费用、马匹生病时的治疗费用……每个月怎么也得好几千元。向俱乐部租马,费用就少一些。过去打球的都是马夫,现在马主也来打了,企业家比较多。现在大家说推广,是让成功人士来干这事。”
“我不认为马球是一种贵族运动,中国没有贵族,只有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企业家。我所说的推广马球运动,更多的是在他们之间推广。”华慧丛提到的夏阳,也参加了这场比赛,在中国马球圈中,他十分知名。“马球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门槛高低主要还是看个人,看你希望发展到哪种地步。这也不是钱的问题,比如你来这里工作,也就参与了马球运动。”
“确实有个人情结在里面。”夏阳对这项运动十分着迷。俱乐部一年的运营费用需要几百万元,马匹就是非常大的投资,而这些费用都来自他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尽管都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与阿根廷的情况不一样,阿根廷是世界上马球最发达的国家,马球在那里是产业。阿根廷公开赛的时候,世界各国的企业家都会去。这种比赛会给国家带来类似奥运会的效应,给国家的经济带来影响。马球可以兴马业。”
“中国是马球的起源地之一,我最大的愿望是马球回到中国。现在,全国可以上场打球的人大概有二三十人,但未来不可估量。”回答这个问题时,夏阳正准备上场。他说:“发展前景?简直太好、太乐观了。”■
(本文图片由华彬马会俱乐部提供) 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