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性陷阱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间断性陷阱0

10月9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跌破了9000点,日经225指数也直逼8000点,距离年内高点,跌幅接近或超过一半。不过,海外资本市场近期的急剧动荡还不是国内股票投资者的切肤之痛,但在期货市场上,大规模的杀戮甚至使得看多的投资者无路可逃,风险急剧放大,甚至演化为经纪公司的风险。

“十一”长假,交易所连续休市9天,9天等于错过了海外市场一周的交易。这错过的一周,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忧虑扩展到实体经济层面,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罕见的暴跌。代表商品价格整体走势的CRB指数下挫10.44%,创出自去年10月12日当周以来新低。其中,玉米和白银跌幅最大,各自超过16%,其次是伦铜和纽约原油,跌幅分别达13.26%和12.19%。纽约黄金期价累计下挫5%或43.6美元,创出8月以来最大周跌幅。

伴随着大宗商品的暴跌,投机资金开始加速流出该市场。据机构测算,过去两个月中,商品市场上的净多头头寸减少了500亿美元。可问题是,国内期市却处在闭市状态,长假后一开盘,最多6%的跌停板已经无法反映出国际市场数倍于跌停板的下跌幅度。并且,尽管美国救市方案获得通过,资本市场仍变本加厉地下挫,我们的跌停板不停地向下延伸,仍追不上国际市场的下挫。在这个极端的市场条件下,追赶不及还另有一个原因,即3个跌停板后市场将暂停交易一天,第二天再继续交易。如此算来,以橡胶为例,算上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跌停和长假后一周内4个跌停,上海期交所的橡胶合约仍未赶上海外市场的跌幅,于是,一个个开盘即跌停的走势后面,堆积的是几万手平盘无望的看多头寸。

取消“五一”长假前,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交易时段,因为与国际市场的不联动,国内期货投资者都面临着所谓的“长假风险”,也就是“间断性风险”。以前,经纪公司依靠长假前提高保证金比例降低自己的经营性风险,把保证金提高到20%以上,但这次,如此大的跌幅仍使得经纪公司乃至交易所处于“爆仓”的危险中,上海期货交易所不得不在收市后对铜和橡胶等合约执行强制减仓。

交易所的风险虽然在强制减仓中化解,但投资者呢?纵观海外市场,虽然也是一路暴跌,却是连续交易,看错方向的投资者时时可以出局,唯有我们的投资者,只是到了爆仓的最后关头,才被强制出局。其实,早在长假前,随着黄金期货中不断出现这样的跳空涨停或跌停,间断性风险就已经越来越逼近,只是交易的组织者从未想办法帮助投资者化解“间断性风险”。9月18日,当国际金价在雷曼兄弟破产后因避险资金推广70美元后,上海黄金期货各主力合约一开盘就死死封在了涨停板上,上万手空单挂在涨停板上不能平仓,这几乎是所有看空者仓位的总和。按上海期货交易所对保证金的要求,年初黄金品种上市的时候,最低交易保证金是合约价值的9%,待过渡期结束后,最低保证金比率将回归至7%,这就意味着,直接参与交易的会员单位,无论执行哪种保证金比率都会直接爆仓,此时的做空者,唯有祈祷涨停板早日打开,平仓出局。从持仓统计数据看,除了散户,大部分参与套期保值的现货企业也没有料到这突然的走势,9月17日的市场报告显示,鼎鑫期货、山东黄金和五矿实达都排在空头排行榜的前列,仅这三家席位就持有近5000手的空单。

早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黄金期货之前,业界就有质疑。国际市场上,黄金交易从纽约到东京到伦敦,三大交易所接力交易,24小时连续,而我们只能在其中的6小时交易,并且,价格形成多发生在西方的交易时间,亚洲时段多跟随西方价格。因此,“24小时间断性陷阱”将血洗中国散户。随后的走势也的确如此,自1月9日开市,10个月时间,市场已有两次全日跌停,两次全天涨停。制度性缺陷使得投资者避之不及,黄金期货交易量已经从最初的每日10余万份合约降低到1万份。目前黄金交易,只有金交所的现货盘开有夜市,但现货没有杠杆,且手续费颇高,期货市场上的“24小时间断性陷阱”更使得投资者敬而远之。条块分割阻碍了市场的发育,自然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缺乏话语权。

发生在期货市场上的跌停危机虽然没有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大、范围广,但却是资本市场上最显而易见的薄弱环节。如果说国际市场的危机源于衍生品创新过度、监管乏力,这是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这里的风险则干脆是明知有风险,疏于管理留下漏洞。“十一”过后,股票市场上融资融券开始展开,为的就是在国际资本市场动荡时刻完善我们的交易制度,商品市场上这次罕见的洗劫也当给人警醒。■ 陷阱间断性

上一篇: 海盗劫持军火船
下一篇: 新式测谎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