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抱璞的小布头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 “抱璞”布偶表情几乎全都带着莫名的游离与乖戾
“阳光灿烂”
)
如今用布头制作的设计师玩具着实不少。这些玩具系列的名字大多古灵精怪,“抱璞”是其中少有的带些古风的。“抱璞玩具工作室”对自己名称的“官方定义”是:“‘璞’,璞玉,外为顽石,内为美玉;‘抱璞’之意,灵秀通透,洗净铅华,返璞归真,拥抱自然。”与传统外形“圆圆软软”的毛绒布偶相比,“抱璞”布偶的造型足够“洗净铅华”:抽象到近似变形虫的那些暂且不论,即便是比较具象、能分得清五官的,肢体也都被夸张变形了许多,充溢着原始艺术的味道。另一方面,“抱璞”布偶却又远不及传统布偶“天真烂漫”,它们的表情几乎全都带着莫名的游离与乖戾。
第一眼看到商标上的“抱璞”,我想到的其实是那位“抱璞哭于荆山之下”的卞和与和氏璧。这个典故对于玩具来说未免太悲了一点,但未尝不与“抱璞”布偶的氛围相合;更主要的是,它们让我想起当年的小布头。
小时候最早看过的童话书中就有那本《小布头奇遇记》。按说后面遇见老鼠、大铁勺之类掺杂了忆苦思甜味道的故事才该是这本书的重点,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从小布头诞生到他离家出走的那部分。也许是因为其中有些疑问我至今没找到答案。
顺便怀下旧,简略重温一下小布头诞生的经过。
“葱绿色的布头,是做一个大洋娃娃的裙子剩下的;桃红色的布头,是做那个大洋娃娃的脸蛋儿剩下的。小老师在纸上画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布娃娃。这是个男孩子,大大的脑袋瓜儿,圆圆的脸儿,小小的身子。他的光光的脑袋瓜儿上,还有一撮歪毛,这是头发。他穿着绿色的小上衣,白色的小裤子。”“画好了,小老师就照着画儿做起来了。她先缝了一个桃红色的小口袋,把棉絮一点儿一点儿地塞进小口袋里,桃红色的小口袋渐渐鼓起来,变成了一个小布娃娃。不一会儿,小布娃娃就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葱绿的小上衣,一条漂亮的雪白的裤子。脑袋瓜儿上的一撮歪毛也做好了。现在就剩下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了。小老师拿起画笔,特别细心地画。都画好了,小老师舒了一口气。她捧起小布娃娃,笑眯眯地望着他。小布娃娃睁大了眼睛,也望着小老师。”“小老师笑眯眯地对小布娃娃说:‘你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我最用心做的一个。我最喜欢你。明天,你就要跟一个小朋友到新的家里去啦!要好好听话,要做一个好孩子。让我给你取一个名字……对啦,你是用最小最小的布头做成的,你的名字就叫小布头吧!’”
小布头诞生后的第一夜是与一堆玩具一起度过的,其中的对话与争吵其实比后来的《玩具总动员》之类精彩许多。小布头首先因个子小兼胆子小而被质疑性别,随即被翻腾出来“布头”问题。小鸭子安慰小布头说他的小尖帽子好看,大洋娃娃却说:“真没羞,用人家的手帕当帽子。”玩具之间如此攻讦总是有限的,很快话题转向人类。因为各个玩具的去向第二天要靠摸奖决定,大家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忐忑。更复杂的境遇玩具们一时想象不到,最后问题简化为“去男孩子家里还是去女孩子家里”。男孩子以“勇敢”、女孩子以“细心”各获得了支持者,男孩子略微胜出,可此时大洋娃娃指出:小布头也是男孩子却很不够勇敢。
这一夜对小布头影响颇深,他下定决心要跟随一个勇敢的男孩子。第二天,首先得到小布头的是个叫豆豆的男孩,但他嫌小布头太小太简陋。得到了大洋娃娃的名叫萍萍的女孩主动提出交换。豆豆称了心,小布头却仿佛不被人识的璞玉般感到屈辱失望,最终找了个机会离家出走。
对于整本书来说,这些不过是开始某场“奇遇”的必要铺垫部分,随后发生的一切无非是要教育小布头应该回归和谐的人类大家庭,有意义但相对没那么有趣。开场这段玩具们阐述的价值观以及它们对未来主人的期盼倒是一直令我有些心虚地着迷。按照今天的标准,小布头正经算是“纯手工制作的限定版设计师玩具”,身价不一般,再加上是故事的主角,他成为一个有个性有理想的玩具是应该的。然而,故事中的其他玩具并非没有理想,小鸭子想要会唱歌的主人,洋娃娃想要爱清洁的主人,小熊、小老虎、小布猴同样想要勇敢的主人。童话中的玩具可以絮叨,现实中的玩具却只能沉默。家中玩具不少,却无从得知它们有何期盼,这成了我心底潜藏的疑惑。按照最糟情况假设,它们每一个都有可能是未被人识的璞玉,而其中也未尝没有一两个每晚都在酝酿着从不在它期待之中的主人身边出走,就如小布头一样。
但这些或许都只是我胡猜。从设计创造过程上看,“抱璞”的布偶理应比传统布偶距离人类世界更近,因为它们大多是设计师以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为原型而创造。“抱璞”将设计理念定位为:“让顾客在千万个形象中找到专属自己的那个,体验最贴近心灵的瞬间,得到更多心灵上的认同感。”这句话以玩具的口吻更通俗些说就是:“我是孤独的丑娃娃,请带我回家。”照此看,“抱璞”的布偶其实很像恐怕被人嫌弃简陋、不够勇敢时的小布头。
“抱璞”拍摄的宣传短片更是强调了玩具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在短片中,“抱璞”布偶可以帮主人打游戏、踢足球,在主人失意时给予鼓励。最后出场的一个“抱璞”布偶尤其体贴,居然知道在主人面壁欲出而不得时吹段口哨;而主人也知礼,畅快后不忘马上腾出只手拍拍布偶以示感激。这些让人想起《长江7号》,故事简单了些,却符合那种希望玩具能成为自己福星的幻想。
“抱璞”布偶也许真能如设计者所愿,成为主人心目中“专属自己的影子”,但面对100多个形态各异的布偶,我还是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与许多设计师玩具不同,“抱璞”布偶几乎都没被命名,偶尔一两个有名字,但也往往是设计师对它的昵称,或是工作室内部起的绰号,例如“毛毛”、“大葱”、“痴牙兔”。设计师的解释是:“抱璞”布偶大多造型抽象夸张,每一个观者都可能对它产生自己的判断,彼此之间可能差异很大;另一方面,由顾客自由命名也有助于增加玩具与主人之间的亲近感。然而,我仍旧更期待也更信赖设计者本人的命名,正如“小布头”叫“小布头”应该最有道理。“抱璞”布偶中有一对总使我想起《动物凶猛》中的男生女生,倘若带他们回家,也许我会顺口为他们命名为“阳光灿烂”,但或许他们只是两个一时无聊Cosplay了电影人物的布偶,却因我的固执而定了装,再也无法转型。■ 布娃娃抱璞布头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