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童侯逸凡和她的教练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 侯逸凡
)
第一个教练:王宪
9月21日11点,中国棋院。国际象棋队主教练叶江川在棋室接受“央视”采访,隔壁房间里,侯逸凡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后面看书。白底红点的泡泡袖上衣、蓝色牛仔裤、白色球鞋,依然是比赛时的那身装束,两个标志性蓝色大发夹别在同样的位置。笑容纯真。
“这才是我的桌子。”采访结束后,侯逸凡指着棋室进门左手边最靠前的一张桌子纠正道。这张桌子后面,靠窗台的桌上有张棋盘,上面散落着幸运星和硬纸叠成的袖珍千纸鹤,曾被本刊记者误认为侯逸凡闲时的手工作品。
对于半决赛赢过的强劲对手科内鲁和输掉的决赛,侯逸凡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倒是提到最爱去的游乐园和最爱看的湖南卫视。“我喜欢玩‘激流勇进’,不过我很久没去游乐园了。”“‘超女’没怎么看,我喜欢‘快男’,最喜欢魏晨。”刘翔也是她的偶像,甚至不允许妈妈说刘翔半个“不”字。被问到喜欢刘翔什么时,她歪着脑袋想了会儿说:“可能是阳光吧!”
作为人类智慧的试金石,国际象棋是少数几个青少年可以与成年人同场竞技的项目,因此也为产生神童提供了机会。目前男子特级大师最年轻纪录保持者是乌克兰的天才卡尔亚金(今年18岁),他在自己12岁7个月时成为男子特级大师。中国的卜祥志则在自己13岁10个月零13天时也获此称号,在总榜单上落后卡尔亚金、印度的内吉和挪威神童卡尔森排名第4位。
( 国家队教练叶江川
)
以14岁6个月零2天获得男子特级大师称号的侯逸凡在总榜单上排名第11位,但却是男子特级大师中最年轻的女子选手。巧合的是之前的纪录保持者就是侯逸凡在半决赛中击败的对手、印度名将科内鲁,她在2002年时以15岁1个月零27天的年龄成为男子特级大师,至于“外星少女”小波尔加在获得这个头衔时,年龄已经是15岁4个月零28天了。
在父亲侯学健看来,女儿最终走上国际象棋职业棋手的路颇有些歪打正着。“我家楼下不远是新华书店,侯逸凡两三岁时,每天吃完饭我们都会带她去转转。当时她对柜台里的玻璃跳棋很好奇,每天都去玩,我后来就买了一副教她下。时间不长,她就下得很好了,到三四岁,外公外婆都不是她的对手。后来她上幼儿园,有各种兴趣小组,其中包括棋类,我想既然她喜欢,下棋又是一项文静的竞技,选择下棋作为兴趣爱好也不错。”但在选择棋类时,在江苏兴化市检察院刑事侦察科工作的侯学健很是动了番脑子。
“她当时也很喜欢围棋,但是我想,无论作为爱好还是终身职业,如果想把棋下好,需要有好教练。虽然我和她母亲都不下棋,也没这方面天赋,但是兴化下国际象棋的人比较多,氛围不错,或许跟这里出了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谷笑冰有关。她的教练王宪现在还住在兴化,所以我选择让孩子下国际象棋。”
在幼儿园学了几个月后,1999年3月,5岁半的侯逸凡正式到王宪家学棋,每个月交100元学棋费,每周双休日到王宪家学两个下午,放学后做完作业就自己琢磨着下电脑棋。大大咧咧爱和男孩子玩的侯逸凡,对这个占据了自己太多玩耍时间的兴趣没有丝毫厌倦,侯学健至今回想会说,这孩子是真心喜欢下棋。
意识到女儿与生俱来的下棋天分之前,侯学健对孩子的培养计划与普通家庭并无二致。为了增强孩子将来的竞争力,在侯逸凡学棋几个月后,考虑到兴化教二胡的老师水平也不错,侯学健又为女儿报了个二胡学习班。但是,只学了一个星期,侯学健就接到了王宪的电话。
“他在电话里很生气地说,侯逸凡怎么学起了二胡?她下棋很不错,将来成绩不会差。如果她想学二胡,我也能教她。”这是侯学健夫妇第一次意识到女儿下棋的天分。
2000年7月,在江苏省举办的一次国际象棋比赛中,6岁的侯逸凡在10岁以下孩子组别比赛中拿了第2名。2001年8月,在江苏省少儿赛中,12岁的孩子不分性别混打,侯逸凡拿了第5名,女子组第1名。侯学健说,早在这次比赛前,他们就意识到女儿在兴化已经没有对手了。如果只希望女儿纯粹把下棋当爱好,可以继续在家学,如果想在这个领域有大的成就,就需要找更好的教练。
侯学健找到当时比赛的裁判之一、原国家队著名江苏籍国际象棋队员、现在山东《齐鲁晚报》棋院担任教练的童渊铭的父亲,希望他能推荐侯逸凡跟童渊铭学棋。
老童回家没几天,侯学健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起初以为侯逸凡是男孩子,在电话里说,我这里下棋好的男棋手很多,你们先把小孩带过来我看一看。”侯逸凡的母亲王茜说。
一周后,侯学健趁假期带着一家三口去济南。“我家经济条件不好,从镇江出发,当时买的是上海到北京一趟慢车的票。因为没座位,打的还是站票,后来别人给孩子让了个座,侯逸凡就在椅子上睡了一觉。”
王茜说,童渊铭见到侯逸凡后,原本平静的神情平添了几分高兴。“侯逸凡小时候剪短发,像个小男孩,唯一像女孩的地方是有耳洞——因为家里老人觉得孩子戴点金银有福气,所以她从小戴耳环。童老师很细心,一眼就看出她是个女孩子,而棋院下棋好的女孩子比较少见。”
说到留下侯逸凡的目的,童渊铭说,就是发现了一个人才,想给她提供一个进步的良好环境。“和这孩子接触半个月后,我已经宣称,她是10年来少见的下国际象棋天赋过人的孩子。”
第二个教练:童渊铭
如何具体表述侯逸凡的天赋?童渊铭说,首先有兴趣,下棋专注,有强烈的自信和好胜心,输了绝不轻易妥协。反映在棋上,坚忍顽强,赢她不是件容易事。其次是智力过人。她的棋感、记忆力、计算能力、应变能力,没有一项弱点。另外,她天生就是攻击型棋手。
在童渊铭看来,与“不求大势,只求小势”的围棋相比,无论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因为要捉将、帅,所以需要的是方寸间的大刀阔斧、刀光剑影,所以偏好攻击性强的选手,“儿童时的训练特别强调进攻”。
现国际象棋国家队主教练叶江川对此的看法异曲同工,他说:“国际象棋就是袖珍版的战争,无论攻击或者防御,都需要周密思考。好棋手思虑周密、全面客观,会抛弃一些主观因素。在棋风上,有的棋手喜好先进攻,有的喜好先防御再反弹出来,总的说,攻击型棋手更容易取得成绩。别看小侯文静,下棋的时候很积极,主动意识好,常给对手制造威胁,破坏对手的计划。”
侯逸凡的棋路天赋和顽强个性,让童渊铭看到了弥补自己遗憾的机会。这位当年在国家队被誉为最有天赋的棋手,在1990年拿到个人全国冠军后,以18岁的年龄退出国家队让棋界震惊。童渊铭坦言,退出是因为知道自己能力不够,“中国男子棋手到目前没一人拿过世界冠军,这跟天赋、启蒙老师、练习环境都有关系。我的启蒙老师是国际象棋业余爱好者,上世纪90年代赛事也不多,18岁的时候我就知道,以我的天赋和努力,即使再过10年,也不可能达到职业顶峰。与其做一个平庸的棋手,不如做一个世界冠军棋手的教练。22岁的时候,我成为江苏队年龄最小的‘孩子王’,同时自己也参加比赛。很多人不理解我当时的举动,现在想,我觉得当初的做法很明智”。
2000年,童渊铭来到《齐鲁晚报》棋院带孩子,与《齐鲁晚报》棋院总经理刘玮并肩作战,开始开发山东的国际象棋市场,这一待就是8年。
在外界看来,童渊铭是个性格孤傲的人,但他又是一个不计较名利的人。之前他转过很多地方,到山东他没有提任何条件。他自己在济南花钱买房,而且带来了同是专业教练的妻子周敏。童渊铭当时就跟刘玮约定:“我在这里干3年,3年不行我就告退。”
来到济南后,童渊铭每天要连续讲七八个小时的课,周六周日更是连轴转,从早晨8点到晚23点,学生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他自己却要从头坚持到最后。中午,他往往只能利用孩子们对局的时间匆忙花三五毛钱买个烧饼,边走边吃。
提起童渊铭,王茜赞不绝口:“童老师可帅了,很有个性的一个人。”让旁边的女儿侯逸凡狂呼“夸张”。王茜说,别人如果手头没纸又需要记东西一般写在手心,童老师不,他写在手背上,手背写不下就往胳膊上接着记,以至于侯逸凡也受了影响,一度养成了同样的习惯。童老师讲话还很尖刻,常常让你几天吃不下饭,但他却说,只要孩子们受得了他的挖苦,那心理上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童渊铭无酒不欢,这一点就连侯逸凡都印象深刻,“他说喝完酒再下棋,脑子更清醒”。
童渊铭经常把孩子带到家里去同吃同住,有个女孩不吃胡萝卜,童渊铭就把胡萝卜切成丁炒在米饭里,由不得你不吃。有个男孩不吃青菜,吃一口吐一口,妻子说不吃算了,童渊铭却说,吃了接着吐,吐了接着吃。就这样,他硬是改变了很多孩子偏食的毛病。
童渊铭的“怪”,让孩子领教了“厉害”,同时也让孩子们领教了什么是“师同父母”。别的老师很在乎师道尊严,但童渊铭很随便,只要孩子们在听棋,他不在乎这个小孩是站着还是趴着,他甚至鼓励孩子们选择一种最舒服的姿势。童渊铭还变通了14个世界冠军的名字来给孩子们命名,有叫巴基尼茨的,有叫卡斯帕罗夫的,也许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寄托自己的期望。
在很多大型比赛的关键时刻,一个团队让自己的孩子相互让上一步棋,往往就能轻而易举地多拿一个冠军,而且内部相互让棋在大型比赛中并不罕见,但是童渊铭从来不做这种动员。有一次有个家长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地去做自己孩子的工作,不料被童渊铭发现,他暴跳如雷,死活要赶这母子俩回家。
在发现侯逸凡这匹千里马之后,童渊铭考虑到侯逸凡家在外地,经济能力有限,往来也非常不便,便把情况告诉了刘玮。棋院当即决定,侯逸凡的所有学费都由俱乐部负担,并给她每月发一些生活补贴。此外,棋院还帮侯逸凡在济南找到了学校,让她边学棋边接受基础教育。
与此同时,童渊铭开始“因材施教”。棋院的孩子按能力被分到高、中、低3个班里,通过不定期的比赛升降级。侯逸凡进棋院后破格参加了最高级别的班,这个班上的绝大多数孩子拿过全国比赛前三。是童渊铭坚定了侯学健让女儿走职业棋手道路的决心。侯学健说,侯逸凡刚到山东学棋时,他曾经叫来父亲和姐夫开了个家庭会议商量怎么办,最后得出结论,支持侯逸凡走专业棋手的道路。因为孩子太小,全家决定让在医院当护士的张茜停薪留职到山东陪侯逸凡学棋。在做出这个选择后,侯学健内心颇有些惴惴不安,有一次他和童渊铭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不知道女儿能不能走下去。童渊铭当时断言,侯逸凡10岁能达到女子12岁的世界水平,这才让侯学健安下心来。
在山东学棋3年,《齐鲁晚报》棋院特意派侯逸凡到全国参加一些成人组的比赛。侯逸凡在与成年女棋手的比赛中,经验和心理素质迅速提升。9岁时,她在希腊荣获国际象棋世界少儿锦标赛10岁组冠军,此后入选了国家队,并在全国联赛中成为山东队的主力棋手。2004年“李成智杯”全国少儿冠军赛上,刚10岁的她参加12岁组的比赛,果然11战全胜。
在国际象棋女队罕有的几个男子特级大师中,侯逸凡是唯一一个非传统体制培养的棋手。
根据资料显示,2001年10月正式成立的《齐鲁晚报》棋院是全国首家由新闻媒体运作的棋院,也是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棋院。棋院下设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4个俱乐部,办公及棋牌培训地点在美丽的黒虎泉畔,并在山东新闻大厦等环境较好的地点设立了高档棋牌对局室,定期举办一些高水平的讲座、沙龙等活动。《齐鲁晚报》棋院聘请了优秀棋手聂卫平、马晓春、常昊、曹大元、许银川、李来群、谢军、叶江川、诸宸、徐莹、郭莉萍等为特邀教练,吸收了一批实力较强知名企业为理事单位,共同管理运作棋院。
《齐鲁晚报》围棋俱乐部和国际象棋俱乐部已分别运作了7年和5年,在全国棋界已很有名气,5年时间已先后培养出20多名全国青少年冠军,囊括山东省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冠军。在2001年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最高水平的“李成智杯”上,这支纯业余组合的队伍突破92支“正规军”的重重包围,一举拿下了5枚男子单项金牌中的3枚,这气势让“国字号”的中国少年队也难以招架。同年,有4名小棋手被选拔进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赴西班牙参加世界青少儿国际象棋冠军赛,在全国绝无仅有。此后,俱乐部连续3年在“李成智杯”全国青少年冠军赛上夺得奖牌最多,先后有8名棋手代表中国赴西班牙角逐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冠军赛;5年来俱乐部每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几乎都是各参赛队中拿金牌最多。这已被棋坛人士惊叹为“齐鲁晚报现象”。
童渊铭认为,这种非传统体制是侯逸凡脱颖而出的土壤。“在起步阶段,作为地方队,每个省市体育局都有编制。假如编制已经定好,即使再出现几个好的小选手,由于不能确定他长大后的潜能,不好更改编制。而不在编制内,就没有参赛经费,到了适龄发展阶段,占有编制的选手不可能轻易放弃。虽然官方体育局有好的细致规定,但对于个人没有特别的帮助。像侯逸凡小小年龄就有男棋手做陪练,这在专业队几乎不可能;尤其对于年龄偏小的选手,需要父母陪伴,但是即使在北京、上海队,编制内的选手比赛有充足经费,却给不了父母陪同比赛的经费。而侯逸凡出去比赛,父母如果陪同,俱乐部会给予报销。在奖金分配比例上,考虑到侯逸凡家庭经济不好,俱乐部会尽量让比例向侯家倾斜,以免侯逸凡的后顾之忧。”童渊铭坦承,俱乐部的奖金分配比例是专业队不能比的。在俱乐部一流的棋手,不算国外比赛,仅以参加国家体育局内部举办的比赛计算,奖金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
第三个教练:叶江川
系统而专业的培养为侯逸凡破格进入国家队奠定了基础,而国家队名棋手林立也成为侯逸凡快速前进的助推剂。回忆起对侯逸凡最早的记忆,叶江川清晰记得那是2002年,侯逸凡8岁。
“那时我在山东下车轮指导,小女孩招招往我棋盘上紧要的地方招呼,我就留意上了。一年后听说小女孩9岁打10岁组拿了全国冠军,就想从山东要到国家队训练。”在国家队,连棋手带教练有固定20个名额的编制,在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的棋手会被选拔到集训队试训,这些孩子年龄不会低于十三四岁。选拔9岁的侯逸凡进国家队,除了男队接受黑龙江教练推荐选拔过10岁的王皓,之前没有先例。
2004年正式退出国际比赛舞台的叶江川,如今着力于培养年轻棋手。他常在自己办公桌上指导侯逸凡下棋,接触了一段时间,他明显感觉,虽然在棋艺理论、技术认识和经验上侯逸凡还需磨炼,但是她走棋的感觉、一点就通的悟性具有超乎常人的高起点。“带侯逸凡和带谢军不一样,我接触谢军的时候她已经18岁了,下棋有时候她虽然赢了,但属歪打正着,看她得意的样子我就会教训她,给她泼冷水让她冷静下来思考。侯逸凡还小,输棋的时候我不会太责怪她,而会在以后慢慢跟她探讨局中的缺陷。每个阶段,我会给她设立近、中、远期目标,不设年限,这样她才不会懈怠。”不过,正处于青春期的侯逸凡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喜欢看书,这让叶江川亦喜亦忧,“她喜欢看人物传记,世界名著和小说,偏文学的东西,我担心这些儿女情长的东西容易影响斗志,所以很希望她能看看历史、军事方面与下棋关系多的书。不过,我不会过多限制,会有意识地去引导”。
谈到本次世锦赛惜败俄罗斯选手科斯坚纽克,叶江川如此评点:“科内鲁属于防守反击型选手,她与小侯的对撞很有趣。科斯坚纽克与小侯棋风相似,小侯与谢军有一点是共通的,主动权意识强,但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她不如谢军稳固韧劲足。之前她没跟科斯坚纽克下过,对她不够了解,第一盘拼得太猛,对局面理解不够。第一盘输了,后面三盘就很被动了,因为像这种两人对抗赛,可以有策略性的选择。在第一盘赢了后,有经验的棋手接下来会下得比较稳健。”童渊铭则认为,由于长期处于“以小打大”的环境之中,决定了侯逸凡的棋要往上长,就必须挑战阅历强、年龄大的选手,要想破土而出,需要强劲的冲击力。因此,侯逸凡的棋风强硬,很少参加对抗赛的小姑娘在激烈竞争中,可能赢也可能输。
击败科内鲁闯入决赛后,侯逸凡成为最年轻的拥有男子特级大师称号的女棋手,此前纪录的保持者正是科内鲁。对此叶江川给予极高评价,并把小侯的终极目标定在世界头号女棋手、有“外星少女”之称的小波尔加身上。叶江川说:“今年初我为侯逸凡定了3个目标,分别是获得男子特级大师称号、等级分突破2600分、取得女子世界冠军。现在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如果她能击败决赛对手科斯坚纽克,将完成世界冠军的目标,等级分也很可能突破2600分。我的终极目标是希望侯逸凡能达到小波尔加的水平,拥有挑战男子顶尖棋手的实力,体现国际象棋领域女棋手的能力。这我想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童渊铭象棋教练国际象棋侯逸凡中国象棋叶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