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秘密

作者:葛维樱

(文 / 葛维樱 实习记者:李凌达)

种子的秘密0( 杂交水稻的产量十几年来翻了一番 )

种子是粮食链的第一环。亩产极高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在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稻作面积的60%。不同于常规水稻米价较高,对于需要年年买种的杂交水稻,卖米不赚钱,卖种子才是关键。

一粒种子的赌博

“1180万”,随着一声锤音落定,隆平高科以历史最高价买入了“两优1128”。一直打着“吨亩产”旗号的天价新“标王”,由袁隆平领导下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这个品种在海南试验亩产量达到了750公斤,而理论产量则是1130至1140公斤,暂居产量第一。仅仅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界还在为亩产400公斤努力,到了2000年左右,亩产六七百公斤已经成为大部分种子的合格指标。2006年终于突破了理论产量1吨,种子的繁育能力在近20年内已经被急速地加强。“两优1128”这粒新种子,将中国杂交水稻的亩产期望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9月16日“两优1128”被高出袁隆平心理预期的300多万元的价格买下。“我们本来准备800万元买下的,但是出现了竞价企业,只好多出钱。”在当场接受采访时,袁隆平本人显得非常满意。他是买方隆平高科的第四大股东,占有250万股。同时是卖方研究中心的主任,而且“两优1128”的技术领头人邓小林是袁隆平的内侄。这样的直接联系并不影响买卖双方的合法性。“这是放在市场上公正公开的转化成果。”这次拍卖的负责人、湖南技术产权交易所所长林大鸣说,“原来都是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简单私下谈,很多种子公司都不知道信息,就是自己去跑。”相比较过去这些科技成果的私下转让,林大鸣认为,拍卖转让能够防止私下转让中的一些不好的环节,“不然也是跟国有资产转让一样的”。

对于竞标的一方,购买“标王”并非一劳永逸,更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在这粒“种王”的信息公开栏里,“两优1128”的特性依然是常见的那几条,唯一不同就是在1吨的后面多添了几个数字。“确切地说,隆平高科买的只是这粒种子的使用权,所有权还是在研究中心手中。”其实所有权的说法越来越没有实际意义。真正的疑问在于,“两优1128”或者说多添的几个数字到底能产生多大的价值?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到现在没人能说清楚,1180万元是一次性全部交付给研究中心,还是以协议或其他方式分期付款。“种子公司现在就是买一个‘期货’,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只有审定之后才可以做,还需要两年以后。这个品种是没有审定的,没有审定就不能投入市场。现在是不可能付钱的,把钱给他的话,如果这个品种没有经过审定呢?这个审定是非常严格的。”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委员会主任杨远柱说。

种子的秘密1( 袁隆平在家乡江西省德安县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

相比较种子价值的模糊,种子公司的购买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杨远柱的话透出的是另一层面的信息:“这个审定是经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试验,像湖南省区市就有十一二个点,每个区市都是有点的,像南方稻区有9个,或者十几个的,这个需要经过两年试验,有的是三年,还要做一些抗力性试验,比如稻瘟病、耐高温、耐低温等,这些试验全部通过之后,农业主管部门有个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开会论证评议,这样的品种能不能进入市场。所以这个品种到三年以后才能够进入市场的。”

审定并不是那么难,现在的审定标准和种子科研单位的努力方向完全一致。“第一是漂亮,饱满整齐;第二是高产,中国搞杂交水稻这些年,达不到审定标准的是极少数,事实上,经过袁隆平先生在70年代搞的‘三系’,八九十年代的‘两系’,以及2004年的超级稻,现在随便搞出个品种亩产破900公斤都不成问题。”毛昌祥是中国杂交水稻的顶级科学家之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顾问,是国际水稻所专家,曾经和袁隆平在湖南研究中心共事10年,目前在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担任所长。“通过审定的种子很多,可即使通过,大部分也从此消失,不会转变成农民种植的粮食。”毛昌祥说,审定只是一个时间程序,对于全部未知的种子,公司选择谁进入市场,其实是一场赌博。

种子的秘密2( 海南三亚超级水稻试验基地 )

过去种子们的擂台赛要打很长时间,所以最后真的能出现一个王者。“比如‘籼优63’,能够一下子统治中国杂交水稻几十年,在那些年里的种植面积一直占据全国80%以上。”毛昌祥说,但现在一个品种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除了省级审定还有全国审定,每年有多少个杂交水稻的新种子通过两级审定?仅湖南、广西这样的杂交水稻大省就各有500种以上。而在1976到1980年,全国只有三四十个杂交水稻的品种。”品种猛增,新种子连安身之地还没有找到,很难再单纯比拼产量,各家种子公司都择期推出自己的看家新品种,然后用最巧妙的市场手段进行推广。他们的目标是:占领市场。

好种子 坏种子

三年的审定期,三年就能判断出一粒种子的好坏?2006年同样出现过一次“天价种子”的新闻,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制的“国稻6号”也曾是媒体热捧的焦点。当年这粒“种王”以千万元的价格被拍给江苏明天种业。到现在两年过去,行业内传出的消息有两个方面:一是“国稻6号”审定的结果至今没有公布,明天种业的官方网页还停留在制造种子阶段,迄今没有投入市场;二是江苏种业是否付给1000万元。“不管当时多么火,现在大多数的种子上市一两年,就迅速被新种子取代了。”毛昌祥说这样的种子就和刘翔一样,“到底表现好还是退赛都没个准。”身价千万的“国稻6号”还没能上市,就已经出现了“两优1128”。

“不过这也没关系,江苏是江苏,湖南是湖南。各省之间的种子交易划分了极为严格的界限。”现在中国有20余家超级种子集团,除了隆平高科占据了杂交水稻种子市场40%,大部分占据着一个有利的省级地盘。他们大多是省级农业科研部门、高校、过去国营种子公司杂糅的产物。“《种子法》颁布以后到现在7年时间,才有了市场化管理,以前是专卖,各个县成立种子公司,农民只能到种子公司买种子,其他的种子公司来卖都不批准。《种子法》颁布以后,就可以商业化运作,只要按要求办就可以了。”湖南农大金农种业总经理徐元说。正是这种计划经济时代残余的壁垒,符合了现在垄断大企业的模式,也给了各家种子公司得以喘息和扩张的机会。

种子的好坏通过价格在拍卖会上似乎一览无余。除了“标王”,第二名拍出600多万元,最后一名是20万元。“只要过了审定线,新品种都不会分出太大的胜负,基本理论中这些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只有微小的差距,再加上农民的操作、天时和地利、病虫害等等,到底谁是第一名,在给出价格之后,就变成了一件无人关注的事情。”按照毛昌祥的说法,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无可竞争的形势下,“绝大部分种子都天资极好的,但同时,天资再好的种子,也必须操作得当”。现在宣称的亩产量,大多是海南省这种缺少天灾人祸又阳光雨量充沛地方的试验结果,理论产量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就更没有参照价值了。“按照1亩地随机抽取5个点的方式,把稻穗拿出来称重,算出单位面积,再乘以长、宽。”毛昌祥说。看上去亩产很高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很有可能表现还不如一般的种子。

种子的最终销售端农民基本上都认可这一点。“我曾经遇到过农民来提出疑问,为什么实际产量和宣称的亩产差不少?中国所有的科研或种子公司都会说,因为你的地没浇好,年景不好,土壤不够肥,病虫害等等,这些因素确实都会影响产量。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如果不是专家也没人能说清。”毛昌祥说,美国的种子公司除了播种的专门指导还会安排售后跟踪,按照农民种植的差异都会补给他们种子。而习惯靠天吃饭的中国农民对这一点都非常清醒,并不会纠缠到底。何况大部分农民和他们的邻居都只能种一样的种子,没有比较的机会。这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子公司的垄断,另一方面,当地的科研单位以及种子公司,确实会因地制宜地研发更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他们当地的试验基地更能真实地反映种子的情况。

“你种超级稻了吗?”经常在各地区观测农田的毛昌祥这几年最熟悉的就是这句话。重要的是农民更愿意购买“标王”,至少力所能及地买到最贵的种子。种子市场打价格战的做法只在粮食产量相对较少的贫瘠土地适用。“大部分产粮省的农民,现在有钱,用不着考虑‘标王’是不是每公斤贵几块钱,他们图的是心理好过,又有面子,至于产量,反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请遵守游戏规则

拍卖会之前,各类种子必须在所有的竞拍者面前过眼。他们在9月15日来到试验田,看到了一片绿油油。“即使是袁先生自己,在没有标识的情况下也难以分辨种子们谁是谁。”毛昌祥说自己也一样,“外行人会去寻找那个最高最饱满的,所以拍卖的人都会事先给要隆重推出的种子大力施肥,把它打扮漂亮”。在亩产普遍较高、实际模糊成了行业内心照不宣的规则后,外观已经成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每个育种或卖种子的人都知道,外观根本不能说明问题,“大颗的谷粒很有可能不够充实,挺拔的稻穗很有可能一半熟一半生,而且现在技术的改良已经在外观上掩藏了很多问题”。过去农民们都知道“稗子”的可怕,一旦稻田里出现几棵高高的植株,就会马上找种子公司理论,“不纯”也立刻达成共识并且得到赔偿。现在不可能再看到杂物了。“因为通过技术,杂物已经变矮了,比水稻本身矮一半。就算是不纯,农民也看不出来,他们用收割机一茬切过去,就什么也没有了。”毛昌祥说。

在前30年里,中国对杂交水稻已经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不仅是人力财力,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经验。无论是早期的大规模试验还是对于农民制种的培训,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现在世界各国难以在杂交水稻方面和中国抗衡也是这个原因。“我在1980年就把技术转让给了美国的种子公司,到现在他们还没学会呢,他们还在不断试验拿飞机传播花粉,而我们的农民科技员就能手工搞定。毕竟一个公司和我们举国之力是两回事。”毛昌祥说,“过去研究成本高,是因为总的品种少,一个研究者,富的有好几个父本,好几个母本,穷的就只有一两个父母本,这样杂交出来的种类也少。现在中国别说农科院,就连私人育种公司手中都有大量的父本和母本,所以杂交水稻与科技无关,就是一个苦经验活。”

随着源头成本被分摊掉,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经营已经进入了一个纯赚钱的时代,从前几十年的苦干到现在有了回报。大量的育种科技人员进入两条通道,一是成为股份公司的总裁,二是被国内外的种子公司高薪聘用。毛昌祥在拜尔的薪金待遇是每天188欧元。“种子公司赚钱是靠年景不好,哪年收成好,即使是不能繁育的杂交稻,也不会产生大量的种子需求,只有年景不好的时候,农民才会大量购买杂交稻种,公司利用海南的冬季打时间差,迅速在海南制成种子回来卖。还没有听说哪家种子公司亏了,大公司不断占领瓜分市场,小公司捡漏,只要控制一个县级耕地,一年上百万元的赚头就是最基本的了。”

但同时徐元也有自己的苦水:“能挣钱的企业不多。因为这里有市场的盲目性,大家都在拼命地生产种子。种子经过经销商配送,有的到乡,有的到村,进行示范,现场观摩,然后由各个县推广。今年在某个地方没有种过,今年肯定不能销售的,一定要先在这个地方试种,适合这里的天气土壤之后,表现好的话,第二年才可以推广。”因为种子本身从研制到试验推广到投放市场都需要固定的时间,而种子本身又有生命周期,“过了春天种子就不能发芽了。很多人不知道种子过期就成了毒物,为了繁育更高产的稻谷,种子在培养的时候加入了极高含量的化肥、农药,和粮食已经完全是两回事”。毛昌祥说种子公司的风险很大,挣8年的钱很有可能一年就赔光,“中国种子公司的总量约有5000家,竞争已经极激烈”。

既然种子的价格、亩产都不能说明问题,种子科研单位对于新种子狂热的开发速度就暴露出另一种心态。开发一个新种子的成本,现在约在1万至5万元,而毛昌祥觉得,除了一个新品种其实还会有更多的预留品种,知道怎么配,但现在还不去做。在中国制定的粮食法规中,粮食安全是被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基于这个理由,几乎所有有关粮食的课题都和产量挂钩。刷新产量就变成了不断前行的种子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产量基本相等的新种子同时涌现,然后同时消失。这是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心照不宣的共识。“科研单位研制的种子,种子公司提供的是种植面积,一个种子能种到多大的面积,就证明了科研和商业的成果。那种小公司辛苦研制的种子根本就不在每年国家和各省评比的范围内。即使你占领面积,两三年后一样要遭到淘汰,因为新货太多,没有人愿意不拿项目成果延续一个品种的深度研究,比如抗病虫、灌溉、栽培、米质都跟不上,新和高产也就自然成了更新换代的借口。”

杂交稻的未来

“种子的寿命,平均年龄5到8年,好的20年、30年的也有。有的品种就昙花一现,上半年审定,下半年淘汰的,农民接受不了,这样的品种就没有寿命。有的品种,像‘V优46’,现在都有20年了,而且应用面积还很大。像‘两优培9’,做了几年,现在走下坡路很快。”杨远柱说。隆平高科作为中国种业最大的企业,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运作模式,“我们有自己的营销体系,有自己的生产。我们隆平每年生产十几万亩的种子,通过生产人员把种子生产出来,通过我们的营销人员,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点有3万个,通过我们的营销网络把种子卖出去。这就跟卖其他商品一样。原来卖种子是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现在不是,跟卖手机、卖手表一样。这个从2001年就开始,《种子法》出台之后就都是这样的”。更安全的是隆平高科还占有全国玉米种子80%的销量,以及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整个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趋势就没这么乐观。

对于品种越来越多,更换越来越快,目前在杂交水稻业界有两种看法。让一个种子占据全国的做法不好,因为一个病来全国都倒了,中国人也不适应吃相同的米。一个种子迅速不用了也很可惜。现在中国杂交水稻可以继续大量制造种子,但是这些种子产出的稻米看上去吃起来差别都不大,除了保障基本用粮,人们更愿意追求高价高质的常规稻,以及来自国外的水稻传统国家生产的更加昂贵美味的大米。在中国自身,已经有若干个常规稻品种消失,比如曾经常见的江米,已经很少能再买到。杂交稻的面积一直是一个被政策提起来的数字,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几经起落,都和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措施有关。

毛昌祥为亚洲银行“中国种子产业化”项目做了两年的评估工作。他说:“以前没有产业化时还有制造假种子的事件,一旦被市场规范,假种子自然遭到了淘汰。”《种子法》的作用一望而知。近一两年国际粮价飞涨,更多的国内种子企业似乎看到了希望,多数学术探讨都把杂交水稻种子的国际拓展看成箭在弦上。作为在广西边贸线上工作了12年的专家,毛昌祥每年还要去斯里兰卡几个月。“杂交稻种的出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说白了,有耕地的国家谁愿意种杂交水稻?没有耕地的国家要考虑粮食安全的问题,杂交水稻就像是鸦片,不育的特点注定要不断购买种子,一旦进口就等于把粮食安全的咽喉交给了我们来掌握。”

全世界能够种植水稻的国家是有限的。顶级大米显然不是由千万拍卖价决定,而已经走到了另一个路线上,毛昌祥说:“巴斯马堤大米国际交易价2000美元1吨,日本、美国对于米质的细分则标出了氨基酸、蛋白质等含量。”中国的水稻面积近年出现了萎缩的势头,粮价的控制和对农民的补贴并没有阻止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虽然种子没有涨价,肥料却一升再升。粮食安全更加高于一切。“精耕细作的时代回归之前,杂交水稻种子的飞速换代还将继续。”■ 秘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