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公司的“大”片野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诤)

IMAX公司的“大”片野心0( 2007年11月,《暗夜骑士》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右一)与摄影师在香港中环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 )

“酷,太酷了!如果要给一部电影打分,那它就是A+!”北京华星影院四楼,IMAX电影的忠实拥趸蒋勇兴致勃勃地指着记者从烂番茄网上下载的最新一集《蝙蝠侠·暗夜骑士》的剧照叫起来。作为国内较早接触IMAX电影的观者和传媒人,他对这家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IMAX公司有着“科技拜物”的狂热。电影在国内上映尚遥遥无期。“但你知道吗?它用IMAX摄影机拍摄,20多分钟,6个片段,这在以前的商业电影摄制里……想都不敢想。”蒋勇说。

北美电影暑期档的混战告一段落,看看好莱坞票房榜单:7月18日上映至今的《暗夜骑士》成了镁光灯追捧下光彩照人的“掘金骑士”——周末开局票房1.58亿美元,上映5天后票房跨越两亿美元门槛,10天成为历史上最快突破3亿美元票房大关的电影……旋即,AC尼尔森统计公司抛出了一份票房的终极预测——4.5亿美元,而制片方华纳兄弟也对冲破4亿美元信心满满——自2006年《加勒比海盗2》后,4亿美元的红线是伊顿·亨特、蜘蛛侠和印第安纳·琼斯教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事实证明,相较于这只在哥特市暗夜独行近70年的蝙蝠(1939年,美国《漫画探询》27期首次刊登了《蝙蝠侠》漫画),他们的想象力还是略显贫弱——《暗夜骑士》18天卷走4亿美元,用了不到2004年的《怪物史莱克2》一半的时间,让相关报道给出了“He made it!”(他做到了!)的大标题。4周蝉联冠军成为北美历史上最卖座的暑期档影片后,《暗夜骑士》已然是全美历史上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它的前面是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考虑通胀因素,杰克和露丝的凄美故事赚得的6亿美元应该会后无来者。上映第5周,《暗夜骑士》才退位让过,不温不火地接茬儿吸金。9月5日华纳兄弟宣布,全球范围内该片已收获5.5亿美元,这其中IMAX影院贡献了5500万美元票房。“是的,截至9月5日我们在北美的101块IMAX银幕取得了4320万美元的票房,在海外市场的41家IMAX影厅收获了1200万美元。”当记者为核实此项消息而致电IMAX公司在上海的亚太区总部时,影院运营副总裁黄科女士也抑制不住兴奋。

英文全称Digital Re-Mastering的数字原底转换技术,让原先把精力灌注在科普类影片拍摄放映的IMAX公司和好莱坞巨头们牵在了一起。之后《黑客帝国》、《哈利·波特》、《超人归来》、《变形金刚》便让影迷们有了更“大”的观影体验。而眼下这部《暗夜骑士》,IMAX公司自己新闻稿上给出的定义是,“电影史上第一部部分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故事片的诞生,它革命性地把两种电影格式融为一炉”。

理查德·葛尔方,现任IMAX公司的联合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自1994年他与合伙人布拉德利·韦克斯勒先生(Bradley Wechsler)收购IMAX公司以来,一直担任公司的高层领导,参与公司管理的各项工作。日前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IMAX公司的“大”片野心1( 理查德·葛尔方 )

三联生活周刊:既然你们可以把35毫米的胶片电影转化成IMAX的“大片格”放映,那为什么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要在电影中直接用IMAX摄影机拍摄呢?等片子出来后用DMR转化不就得了。

理查德·葛尔方:这就是为什么说《暗夜骑士》在应用IMAX技术上是一次突破的原因。电影一大特色是有6段场景直接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我这里给你引述一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原话:“为继续这个伟大的故事,我兴奋地极力想拓展电影领域,不仅仅是指它的故事,而是给蝙蝠侠和小丑最大的表现空间。现有的技术没有可以和IMAX相媲美的了,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既骄傲又兴奋地使用这个没有人用过的技术。”

IMAX公司的“大”片野心2( 《蝙蝠侠·暗夜骑士》剧照 )

之前我们把35毫米胶片的电影转化成大片格,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更加逼真,本身并不能给电影内容增添什么。而用IMAX摄影机镜头是由卡尔·蔡司公司定制的,进光量特别大,而且采用特制广角镜,所摄镜头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内容。我在香港看过片子了,小丑上场那一段用的近景比较多,你会看到小丑脸上的根根汗毛,特别是他嘴角的疤痕清晰得怕人,后来进入到35毫米胶片拍摄部分你再看就没那么明显了。你知道1989年那集里的小丑是大明星杰克·尼科尔森扮演的,这一次是希斯·莱杰(Heath Ledger)来演,可我敢说他比杰克演得还好。很遗憾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我们很骄傲IMAX技术和他精湛的演技相得益彰。

在香港铜锣湾取景那段,大部分都是晚上航拍的,但是信息量和光亮仍然很足,每栋大厦里的灯光你都看得清清楚楚。而这不过是我们普通IMAX摄影机拍摄的效果,如果用上我们的IMAX3D摄影机,那你看到的就会是立体的蝙蝠侠了。

三联生活周刊:那为什么不用呢?

理查德·葛尔方:IMAX摄影机比普通机器重很多,操控也更复杂,很多特效场面的拍摄可能会不太方便。使用IMAX摄影机的人要经过前期培训,《暗夜骑士》在香港取景拍摄时,就有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过去做摄影指导。

另一个是成本吧,IMAX影片拷贝的胶片就像以前135海鸥相机(胶片)那么大,是柯达伊士曼定制的,70毫米、15齿孔,这样的胶片单位面积所拥有的光的信息量,是普通35毫米胶片的10倍,而且清晰度特别高。其实不止清晰度,色差、亮度都是不一样的。一卷这样的胶片造价不菲,按照画格,我们是普通胶卷的10倍,价钱上没有9倍、10倍,5倍、6倍总是有的,而且一卷胶片只能拍10分钟左右。IMAX3D摄影机就更非同凡响了,它安装两组胶片、两个镜头,同时从不同角度为左右眼捕捉两组影像,在放映时观众要戴上偏振镜观看——左右眼看到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呈现这一内容的角度却不同,这就会有立体的错觉,观众会觉得是置身其中。直接用IMAX3D摄影机拍摄,目前还没有一部商业大片做过这样的尝试,我想这回《暗夜骑士》票房这么好,下一次导演也许会舍得用吧。

三联生活周刊:《暗夜骑士》的票房可谓惊人,这里面IMAX影院贡献了多少?

理查德·葛尔方:7月18日,IMAX版和35毫米版是在商业影院和数字影院同步上映的。预售极其火爆,在上映前3周甚至连IMAX版的午夜场门票都销售一空,华纳兄弟一个高管预计,光是IMAX的预售票房就高达350万美元。上映10天后,它打破了IMAX影院的上座纪录,票房已达1630万美元。截至9月17日,全球范围内票房已达5830万美元。

三联生活周刊:IMAX技术在《暗夜骑士》中取得了成功,您预计这会对未来IMAX技术介入商业大片有什么影响?

理查德·葛尔方:首先就是我们的IMAX数字放映技术出来了,这样的影院越多,有兴趣转制电影的好莱坞制片商就越多。节目多了,用数字影院做数字版,可以节约很多拷贝费用。现在有些片子还不能转或者不愿转,实际上是考虑到经济效益。如果说现在一下有三四百个影院,基数一大,发行渠道多了,票房就高了。这样好莱坞的制片商一想我投入一点钱做DMR转化,(效益)就很合算。

三联生活周刊:我注意到运用IMAX技术的商业电影多是大制作,里面有许多大场面。那么,中国近几年也有许多“大片”,你们为什么不和他们携手,把中国电影拍得更震撼呢?

理查德·葛尔方:凡是那些场面恢宏的、史诗性的、具备视听冲击力的电影制作,我们都愿意为它们提供技术支持。实际上,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展现顶级电影体验的真正优势所在。同时,转什么影片不取决于IMAX公司,而是取决于那些大制片商。他们认为自己的影片需要一个更大的发行平台,才会找上我们。也就是在我们做了《黑客帝国》之后,才让华纳下决心把之后的大制作都发行了IMAX版本。第三部《黑客帝国》我们做到了同步上映,因为之前这一转化的时间起码需要7周,这就很难做到在IMAX影厅和35毫米普通影厅的同步放映,现在我们的DMR技术日趋完善,只用7天就可以转化一部35毫米的故事片了。现在中国有什么大片呢?你给我说说,我非常想了解。

三联生活周刊:刚刚下线的《赤壁》,花了6亿人民币,有很多战争场面。

理查德·葛尔方:我们希望做的就是像《赤壁》这样的中国大片,可惜我们没赶上。转中国大片在IMAX公司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了,当然,片子的海外市场前景如何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考量。除了《赤壁》,还有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不用IMAX摄影机拍摄呢?

理查德·葛尔方:怎么没有呢?不只是IMAX,很多独立制片人都提出过这样的申请,想租用我们的机器来拍摄,可那样的场面用IMAX摄影机就必须航拍才能出效果,这和奥运会期间的航空管制存在着很多无法逾越的矛盾。■ 黑客帝国艺术电影胶片赤壁IMAX影视武打片imaximax影院电影美国电影科幻片

上一篇: 宫崎骏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