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尔·马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灵子)
( 年轻时的留影。黛尔·马丁(右)与菲利斯·莱恩
)
全美的女同性恋者都在为她哭泣。8月27日,黛尔·马丁(Del Martin),逾半世纪同性爱情的模范,首个美国女同性恋组织的成立者,因胳膊受伤导致健康状况恶化在旧金山去世,终年87岁。值得安慰的是,仅两个月前,她刚与伴侣菲利斯·莱恩(Phyllis Lyon)拿到了结婚证书,再度缔结加州第一例同性恋合法婚姻。“自从50多年前相遇的那天起,我从没想过有一天黛尔会离开我的身边,也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能够真正结婚。”83岁的莱恩在马丁去世之后接受采访说,“我要崩溃了,但在马丁去世之前,我们得以享受了见证爱情和相守承诺的结婚仪式,这对我来说多少是个安慰。”
1921年5月,黛尔·马丁出生于旧金山。少女时代,她是老师喜爱的优秀生,曾担任所在班级的致辞毕业生代表,是名校乔治·华盛顿高中的首名毕业生。此后,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州立大学学习新闻,并在人类性别高级研究学会(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Human Sexuality)拿到了艺术类博士学位。
她曾有一段并不顺利的异性婚姻,维持了4年,生下一个女孩。离婚后,她坚持保留了前夫的姓氏马丁。这是美国女同性恋群体的常见经历。而保障此前异性婚姻所生子女的法律权益,后来也就成了同性恋者多年来争取婚姻合法化的主要动机之一。
1950年是马丁生命中的最感恩年份。这一年在西雅图,她遇到比自己小4岁的菲利斯·莱恩。当时她们同为一家杂志社工作,巧合的是,莱恩也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闻专业。相同的经历和工作促使她们迅速了解并坠入爱河。1953年的情人节,两人一起搬到旧金山,开始了长达55年的同居生活。事实证明,她们经历了很多异性伴侣也做不到的长久。此后,马丁和莱恩积极投身于同性恋者反歧视和争取平等权利。1955年,她们与另外3对女同性恋伴侣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女同性恋者团体“比利蒂斯之女”(Daughters of Bilitis),名字来源于法国诗人皮埃尔·路易斯的诗歌《比利蒂斯之歌》(The Songs of Bilitis)。
比利蒂斯是公元前6世纪前希腊女诗人萨福(Sappho)笔下的虚构人物。萨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女同性恋者,而她的出生地勒斯博斯岛(Lesbos)被人们奉为女同性恋者的发源地。此后,人们以此岛上的人来代称女同性恋者,即Lesbian,中文译为“拉拉”。恰在同一年,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在旧金山公开宣读诗作《嚎叫》。美国文学新潮流的灵魂由此成型,那“垮掉的一代”,以同性恋作家和诗人群体为主力,领导了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思潮。
( 黛尔·马丁(前)和伴侣菲利斯·莱恩
)
那时“二战”结束不久,麦卡锡主义迅速蔓延到各社会领域,议会要求对所谓的“危险分子”进行严格控制。1950年美国国务院将同性恋者划归为危险分子行列,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压制性措施,例如被怀疑为同性恋者的人不能为任何一级政府工作,不允许穿着异性服装出现于公共场所等等。
同性恋者因此成为警察经常突击搜捕的对象,同性恋酒吧就是当时一个较为危险的所在。“比利蒂斯之女”最初的成立,就是希望能成为一个同性恋酒吧的替代品,约定私人地点,邀约女同性恋者们来此聚会、跳舞——当年鹤唳风声,在公共场合与同性跳舞也被列作非法行为。
( 2004年旧金山实行同性婚姻合法化,1个月内4000多对同性伴侣登记结婚
)
马丁被选为第一届社长,4年之后,她们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罗德岛等地都成立了分会。“比利蒂斯之女”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不仅在于提供了社会交际的功能,更在于成员们逐渐意识到,女同性恋者对个人性取向普遍持消极态度,即感到羞愧并不愿承认。这个社团希望能通过出版物等形式帮大家打消顾虑。因为很显然,如果女同性恋者本身没有自信,指望社会环境对她们的态度产生变化就更无可能。于是,社团出版了刊物《阶梯》(The Ladder),旨在让女同性恋者互通音讯,以及理直气壮地探讨她们应了解的话题。这是美国第一份全国范围内的女同性恋者的刊物,并迅速扩展到更广阔的受众层面,成为畅销杂志。马丁和莱恩相继担任过几年主编。
“比利蒂斯之女”存在了14年,后来因不断有更加激进的女同性恋组织走上前台而解散,其兴衰也可视作美国女同性恋运动的风向标。在此后多年的社会活动中,马丁和莱恩也从未放弃努力,陆续发起或成立了多个女同性恋者组织或妇女权益团体,如宗教与同性恋委员会等。
马丁还成为第一个入选全国妇女组织的女同性恋者,多次为女同性恋者的应有权益和保障大声疾呼。她与莱恩一起促成了美国心理学协会将同性恋从“疾病”列表中剔除、加州议会提出性倾向反歧视法案等进展。由于马丁和莱恩都是记者出身,她们还合作撰写书籍向全社会介绍同性恋者们的生存状况,其中1972年出版的《女同性恋者/女人》(Lesbian/Woman)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同性恋著作。
她们始终居住在以自由风气著称的旧金山,并经历了当地对于同性恋态度在法律领域的戏剧性演变:2000年,加州曾经全民投票通过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条文。禁令遭到同性恋活动人士以及旧金山的抗议。此后加州议会的参众两院曾先后两次通过了认可同性婚姻的法案,但法案均被州长施瓦辛格否决。
2004年,旧金山市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单方面宣布,旧金山实行同性婚姻合法化。此消息大大鼓舞了旧金山的同性恋者们,1个月之内超过4000对同性伴侣去市政厅登记。其中,第一对举行婚礼的就是马丁和莱恩。激动之情未逾一月,加州高级法院就宣布,旧金山出台的规定违反了加州州立宪法中关于婚姻的定义,规定撤销,婚姻无效。
“黛尔83岁,我79岁了。相处了半个多世纪,却在这时剥夺掉我们婚姻的权利和保障,这对我们是残酷的打击。在我们这个年纪,没有多少富余的时间了。”那时,菲利斯这样感慨。所幸,加州最高法院2008年5月再做出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最终决定。马丁和莱恩又一次被选为第一对登记的伴侣,并由市长加文·纽瑟姆亲自证婚。于是,2008年6月16日的婚礼上,满头银发、略显佝偻的黛尔郑重地为菲利斯戴上戒指,两位老人相拥而泣。
在此之前,马萨诸塞州是美国国内唯一认定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州,该州于2004年通过这项法律。考虑到加州的面积、人口以及在全美的影响,加州法院这次的判决将表现出深远的影响。并且,加州与马萨诸塞州不同,民众登记结婚不需要居住证明,因此全国的同性恋者可能蜂拥至加州登记结婚。
然而,今年11月,加州将对一项州宪法修正议案进行表决,该议案将婚姻界定为男人和女人的结合。这项议案若得以通过,那么将来在加州就不再会有同性婚姻了,而在此之前结婚的同性伴侣,很有可能在议案通过之后再次被宣布婚姻无效。
马丁去世之后,旧金山市政厅下半旗志哀,市内同性恋聚集区卡斯特罗区亦缓缓降下彩虹旗。马丁以高龄辞世,这段同性爱情传奇仍久久萦绕于公共领域,并且可望成为有力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两个月后的州宪法修正议案表决,进而决定美国同性恋者平等权利运动的下一进程。■ 马丁黛尔女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