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增持与大股东“抄底”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9月19日,单边征收印花税与汇金增持银行股的双重利好使股市起跳,这一跳,离前一天创出的1802的低点已经相距270点。工行、建行和中行3家被列入购买清单的股票直奔涨停,其余上市公司也在涨停价下大批量成交,最终市场全线涨停,一个大反弹蓄势待发了。
汇金的声明颇耐人寻味。汇金在9月18日宣布,为确保国家对工行、建行和中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即日起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建、中3家银行股票。这个购股日期,显然不能指9月18日当天,而是9月18日以后。当天,工行股价最低跌到3.13元,已经跌破2006年10月上市时3.40元的开盘价,更创出了它上市以来的最低价,离3.12元的发行价只差了1分。发行日期偏后、价格也颇高的建行早在今年6月就已经破发,而9月16日,中行已经跌破了3.08元的发行价格。不过,时隔一天,三大行的价格距9月18日的低点已经不止上涨了10%,且封于涨停板根本没有成交,汇金若想增持这些股票,成本已经陡升。这一声明,更多是给出国家出面护市的信号。
汇金的作用类似于平准基金,但又不完全是,它即将购买的三大行都是自己持有的股票。2003年它曾注资中国银行225亿美元,注资建行200亿美元,2005年又注资工行150亿美元,是三大行当仁不让的大股东。控股大股东护盘心切,早已是这些天A股市场最流行的一道风景,自8月28日证监会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不超过2%股份的豁免要约收购申请由“事前”改为“事后”以来,两市宣布大股东增持计划的公司已不下20家。大盘连续下跌的情况下,大股东增持概念股总体表现抗跌。刚刚披露大股东增持计划,万丰奥威开盘便封住涨停;美的电器则是连续两日收涨;有研硅股自8月30日披露大股东增持消息后,基本维持稳中有升的走势。只可惜,绝大多数大股东并没有宣布增持,而存贷差缩小、“三鹿门”爆发和雷曼兄弟破产的多重打击下,A股市场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性。
银行股鲜有宣布增持的,突破2000点的缺口正是从这里打开的。招商银行是基金第一重仓股,上半年业绩增长116%,弱势中一贯抗跌,但收购香港永隆银行导致巨亏的传言还是使得其股价跳水。这一消息随后被证实是误传,但招行股价却再难有起色。这也不难理解,全球金融资本陷入危机,此时若仍按上半年的估值水平申购自然令大小股东损失权益。雷曼兄弟破产更是击伤了招行等中资银行,在4家国有上市银行和6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中,9家持有雷曼相关资产,虽然多有涉及,但数额颇小,怎奈风声鹤唳之时,哪怕一点点牵连都会演绎为下一个跌停板。招行持有雷曼债券7000万美元,且并非均不能收回,在公司资产中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几番击打下,招行从20元已经跌到了最低时的13.77元。银行股集体失控,自由落体式下跌,9家银行破发。作为权重第一大行业,银行股此时已挟控了大盘,市场维稳,也只有从银行股寻求突破,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汇金的增持与一般大股东的增持一脉相承,效果却截然两样,靠的显然不止是它作为国有大股东的地位,而是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背景。自从A股年初开始暴跌,成立平准基金护盘的呼吁不绝于耳,国家庞大的外汇储备,被冀望为对抗“大小非”唯一可行的力量。但纵观全球市场,平准基金真正运作成功的也只有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香港特区政府对抗国际炒家的一役。平准基金要抄到底,又要在一个总体上升的趋势中运行,才不至于陷国家的外汇储备于亏损。故而,汇金并未以平准基金的面目出现,而仅是给投资者以联想。1802点的A股市场,市盈率已经不足14倍,比998点时还要低了,这时汇金开始增持,也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外汇资产的安全。
反弹之下,淤积在投资者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已经有人憧憬起目标在3000点乃至3500点的大反弹。沪市有反弹到2500点的潜力,2400点下市场一直是地量单边下跌,并未积累下多少套牢盘,真正的阻力要到2400点才显现出来,而更大的解套压力来自2700点。
但反弹之后又将如何?此时不由想起彼得·林奇对熊市抄底的一个比喻:买下跌的股市就像接一把往下掉的刀子,极易反被其伤,正确的做法是等刀子掉到地上,弹几下,不动了,这才把它捡起来。这个想法似乎不合时宜,但检讨起投资者一次次抄底失败的惨剧,就知道踊跃地抢反弹,若不能抱着“快进快出”的心态,便已经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增持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