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一望,好多风景
作者:苗炜(文 / 苗炜)
很小的时候,从收音机里听天气预报,总要说,在“台湾海峡上空、巴士海峡上空”如何。此次去台湾,到了台湾最南部的垦丁,导游开车带着我们转圈,一刻钟的光景看到的都是大海,但分别是太平洋、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以前听流行歌曲,最早传来的是苏芮,“一样的月光,一样地照着新店溪”,然后是童安格,“走在忠孝东路”。这一次看到了新店溪,也在忠孝东路上走了走。英国学者约翰·厄里(John Urry)说,现代观光客在全世界寻找的就是一堆符号,他们在巴黎看见两个人亲嘴,就会说,啊,巴黎真浪漫啊!一看见芝加哥的高楼大厦,就会赞叹,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幸亏台湾流行歌曲的力量还没有这么强大,否则,听多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会误以为台北的冬天更美丽。
新的符号总是不断涌现,约翰·厄里著有《观光者的凝视》一书,他强调了视觉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主导性:“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奇观的社会,几乎全球所有的场所都已经改头换面,要不就是正在转型当中,一个个成为变化多端又可收藏的奇观。”你在北京待两天,头一天看的是天安门、故宫、长城,第二天看的是“鸟巢”、央视新大楼。我们去台北,自然要去“故宫”看一眼“翡翠白菜”,也自然要登上101大楼。
我曾经去过两次多伦多,两次都被带去参观多伦多电视塔,那个塔大概有500多米高,观光层300多米高,地板上有一块玻璃,可以看见下面川流不息的汽车,真让人眩晕。第一次去的时候我没敢踏上去,第二次去时终于踏上了玻璃地板,还在上面翩翩起舞,治愈自己的恐高症。两次登高,都被安排在旋转餐厅吃饭,那里的饭菜,不是一般的难吃。坐在餐厅里转啊转啊,下面是安大略湖,是多伦多商业区的高楼。导游指着其中一栋楼说,看,那是家银行,他们的外墙装饰用了金粉。夕阳映照下,那大楼看起来的确金灿灿的。我想,但凡是没什么特色的城市,总忍不住要弄一个高楼,高楼上安个旋转餐厅或是观光层,平添一个景观。北京的电视塔,还有不少人跑上去看呢。可一个高楼要把自己打扮成金阁寺,那可真有点儿“烧包”,他们干吗非要把自己弄成一景呢?
这个世界的景色真是越来越多了。英国1960年只有800个旅游景点,1983年有2300个,到了2000年达到6100个。2003年中国公布第一批4A级风景区,一共187家,北京当时有10家。后来很快就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北京紫檀博物馆、雁栖湖、九龙游乐园这些地方也上榜了。这些风景要互相打架才能吸引游客,而人造(或者说人文)景观未必就输给自然景观。以英国为例,最受欢迎的旅游点是黑池海滨乐园,每年有720万名游客;第二位就是泰德现代美术馆,每年有500万名游客;参观杜塞夫人蜡像馆的游客也不比参观大英博物馆的少。当然,许多景点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埃菲尔铁塔现在无疑是巴黎旅游必到的景点,伦敦的千禧穹顶开张那年有650万人参观,但这几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差。
我在吉隆坡看见了著名的双子大厦,那周围二里地是吉隆坡繁华世界的标本,光鲜亮丽得像假的似的,走出二里地之外,就不是那个样子了。这是对CBD最直观的解释。那时候双子大厦还算世界第一高楼呢,后来这“世界第一”的名号就不断易主。台北101大厦目前还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一高”,电梯里摆着吉尼斯证书,证明这是世界上最快的电梯。当年到上海,听说登东方明珠塔是上海旅游一景,金茂出来之后就改成在金茂上面喝咖啡吃饭了。我有幸在金茂顶层吃过一次私房菜,即便有“无敌江景”在脚下,我还是觉得那菜馆实在不怎么样。现在陆家嘴又有了环球金融中心,492米高,又有了目前世界最高的观光层。不过,听说迪拜正在建一个800多米高的大楼,这下就能霸占世界第一的位置了。
台北101大楼还有一个东西宣称是世上唯一的,那就是风阻尼球。这个在88层到92层的中空里悬挂着的巨型钢球,重660吨,直径5.5米。风阻尼球是利用振荡摇摆的原理来平衡强风对大楼的冲击力,减低大楼的晃动幅度,所有的高楼都有这么个设施,但101大楼这个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球,也是唯一开放让公众参观的球。不过,有上海朋友表示,这不算什么,等陆家嘴第三栋600米的摩天大厦竖立起来,欢迎大家到这三座大楼下面站一站,保证是全球最了不起的城市风洞。某个新年夜,台北101大楼曾经燃放过焰火,从大楼的各个高度喷射出礼花,要是蔡国强能为未来的上海中心落成,设计从三座大楼往外喷火,那一定极其壮观。■ 风景一望好多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