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汶川”时代的政府救援 ——专访攀枝花市市委书记赵爱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地震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之外,对于工业化城市攀枝花来说,是否造成了一些隐形的损伤?
赵爱明:这次地震虽然与汶川大地震不能相提并论,但对攀枝花的破坏也很严重。到目前为止,除了20多万间受损房屋外,基础设施的损毁比较严重,市内的道路、桥梁、水库、学校损毁较多,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在20亿元以上。攀枝花是重工业城市,虽然我们的厂矿企业本身损失不重,但为安全起见,市内全部井下作业的煤矿停产,成昆线中断,造成外煤的运输困难,现在全市电煤储备只能够维持两天时间。由于地震损毁了电网主网中的一个关键变压器,造成供电紧张。所以,现在地震对工业造成的影响,每天直接损失就高达2500万元,这是对攀枝花经济最重的打击。
三联生活周刊:经过了汶川大地震后,政府在此次地震救援中吸取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赵爱明: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的确给我们的救灾工作提供了很多借鉴。首先,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动员干部,派往每个受灾的地方,市里干部到县区,县里干部到乡镇,乡里干部进村。汶川地震救援让我们意识到,干部第一时间到达前线,群众就有了主心骨,这是有序、高效救灾的保证。
此外,经过汶川地震后,我们意识到对救灾物资的监管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各级监管组,对救灾物资的使用及时公开,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保证“阳光救灾”。在转移安置上我们也少走了一些弯路,危房鉴定、调集建材、宣传安置政策等方面,都借鉴了汶川抗震救灾的经验。
地震后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与地震局专家会商,摸清了地震带的构造和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干部全部下放到各个受灾点,及时汇总灾情信息,为整个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联生活周刊:经过这次地震,您对于媒体在救灾中的角色有何认识?
赵爱明:汶川大地震表明,媒体在救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及时公开可以破除谣言。比如昨天晚上,我们从网上看到有传言说近期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仍有发生7~8级地震的可能,我们就马上让地震局长到电视台去做节目。由于这次地震仍未完全结束,专家判断近期仍不排除发生5~6级强余震的可能,如何平息民众的恐慌是我们的一大挑战。另外,媒体及时公布灾情,也是争取社会各界援助和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渠道。■ 攀枝花市赵爱明市委书记政府地震救援构造地震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