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毅:形象是天生的,我不能违背上天的意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30岁时,陆毅休息了一年。复出后接的戏都颇厚重——《大槐树》、《苏东坡》、《三国》、《夜幕下的哈尔滨》、《家》,很多是他过去最厌倦的古装戏——由于演《少年包青天》时一个月每天只睡一小时累吐过,他曾经对此心有余悸,“忽然特别喜欢这种有厚重感的戏,以前累怕了”。而这两年他没有休息过,却“保持着很高的创作热情”。这种热情源于他曾经想努力而无从努力,如今有了努力的平台。
29岁时,陆毅出了第二本写真集。第一本就真的只是照片,第二本里有一些他写的文字,那是他“拼了命才回忆起来的”。采访陆毅的人大概都有共同的感慨:他的经历太平顺了,用词太过实在,即使有起伏他也很难或是不愿表达出来。但他的性格又很像小孩子,喜欢看《鬼吹灯》,会讲着讲着绷不住笑起来,笑点很低。那本写真集里,他控诉“20多年的好人意味着什么?又有谁知道我心中的负累呢?”书的小标题就是“我不是阳光男孩”。《永不瞑目》之后,他一直没有可以超越从前的作品,眼看30岁将至,他突然不管不顾阳光健康的形象,在接受采访时说:“30岁那年,我什么都没干,就把自己关在家里,总结从前,规划以后。天天打电玩、酗酒,不省人事的时候甚至还自残,我拿烟缸砸自己的头,还在身上划了一道道的伤痕,这些伤痕现在还能清晰地看见。”我刚一提这茬儿,他就“呵呵”地笑:“我是打过电玩,酗酒也有过,我爱热闹,爱和朋友喝酒,但自残是文字上的夸张。说烟缸砸头是吓唬,那是我的一种状态,但我又没有明显的行动表现出来,我想让大家理解我。”可为什么要说出这样夸张的话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呢?“我可以写得生活很美好,可那样特别假,不是我当时真实的心态。公众人物,多多少少有演绎成分,我会配合这种演绎。”他毫不避讳夸张是演员的天性。
也许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出第二张唱片时,台湾的唱片公司认为他的形象、戏路都注定了他要唱情歌,然而,“生活中我是个我心狂野的人,听歌喜欢英伦风格、摇滚,开的车要最阳刚的那种”。公司不能理解他,他也不理解公司,最后坚持找张亚东等一帮内地音乐人做了一张英式摇滚风格的唱片,直到现在他也再没出过唱片,“我是个非常固执的人,软硬我都不吃,没有办法让我屈服”。
看到他写真集和采访的朋友纷纷打电话给他,问他怎么了。谁知道他在几天之后就调整过来,跟没事人一样,“自己想明白了,我是很理智的人,从小拍戏养成独立性格,不希望自己的麻烦事影响别人”。有点残酷的是,和陆毅一起拍戏的童星几乎没有比他更红的,“他们小时候太红了,大家记得全是小时候的样子,我小时候不红。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会有起有落,必须接受不同状态下的自己”。他并不觉得娱乐圈复杂,“我从5岁开始接触中国的文艺圈,每年至少有一两部戏,那么多年下来,拍了20多年戏。我还是挺会把握自己的”。
23岁时得到肖童这个角色,陆毅说自己太满足了,多少演员一辈子也没尝过走红滋味。他的形象一直帮助他很多,每次定角色,他都是凭漂亮的脸蛋胜出,一次又一次,屡试不爽。小时候他就是个漂亮的孩子,胖胖软软,小朋友们的家长经常教育孩子以他为榜样,“你看陆毅多好,从小就拍戏挣钱”。该叛逆的青春期,他住校,没有大人知道他也爬墙头。即使与父母挤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间长大,他身上也没有留下丁点自卑的痕迹。
( 陆毅在电视剧《家》中饰演觉慧一角
)
“我没有自卑的时候!我工作起来投入、认真,这使我自信!我从没主动争取过角色!如果要扮丑,导演没必要找我!形象是天生的,我不能违背上天的意愿!”这也许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周围的目光总是注视、呵护着他。就连赵宝刚那样火爆、严厉的导演,也从来没有骂过他,顶多是见面时说:“你最近接的戏不行啊!”
1981年,张瑞芳和童星方超主演的《泉水叮咚》剧组去上海西街幼儿园挑小演员,5岁的陆毅是200名同学中唯一被选中的。他得到了片酬50元、一堆蘑菇、一把自动雨伞以及一袋芒果。他把50元钱上交,把蘑菇藏了起来。从那时起,他加入了小荧星艺术团,每年都有戏拍,《荒雪》、《第一诱惑》、《第五梯队》、《状元村的孩子》、《机关山》、《毛毛和他的伙伴》。14岁时又被特招到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简称“上海儿艺”)的儿童剧演员班,挣一点虽不足贴补家计却被邻里视为“铁饭碗”的工资。
杨亚洲导演为叶大鹰的电视剧《血色童心》寻找一个18岁以下的男孩子,陆毅又因为外形被挑上。当时身高1.8米的陆毅已经不适合待在上海儿艺,摆在眼前的是经济问题,“个子高的人只能去演大树,而基本上这个角色都是由我来完成。我记得我们演出一场,酬劳是2.5元,如果出省是5元,这个酬劳标准当时对我们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他的父母是普通工人,而周围那么多下岗工人。舍弃上海儿艺的饭碗,可以一次性拿到《血色童心》的1万元片酬,还可以去俄罗斯半年,他仔细核算过成本。王朔、叶大鹰为了拍《红樱桃》和《血色童心》组了一家公司,戏上映后,陆毅作为签约演员待在北京的职工宿舍里,偶尔去中戏听听课。百无聊赖时,他称为“干爸爸”的杨亚洲劝他考大学。作为一个上海人,他当然要考“上戏”。“上戏”和上海儿艺门对门,招生老师都教过他。他一报名字,“我叫陆毅”,说演过什么什么。老师就说,你坐着去吧。其他考生非常惊诧:“这人什么路子?是不是走后门的?”
通常招生老师心中都有一个标准:按一台毕业大戏的阵容招生。“我是作为男主角招进来的。”陆毅很骄傲地说,三年级时他是《海的女儿》中的王子,四年级时他是《家》中的觉新,终于摆脱当童星时的男二号、男三号,从此非主角不演。《永不瞑目》中肖童这个角色太讨好了,很多年轻男演员竞争。赵宝刚后来评价说:“当时他的演技我只能打20分,个性魅力打20分左右,形象30分,虽然当时他有些发胖,头发有些长,还抹了一些油,还有一点八字脚,但是综合加起来在70分以上。”陆毅70分,说明其他的候选者连70分都不到,在赵宝刚心中,很少有演员真正令人满意的。那时的陆毅最好看、最明亮,也最胖。瘦、更瘦、极瘦,是赵宝刚一贯的追求。3个星期里,陆毅不吃饭只喝水,每天只能躺着,一起来就晕,原本160斤的他减了22斤,平均每天一斤,即使这样,还是比赵导的要求多出一斤。过磅时,陆毅央求说:“一斤就算了。”以后的工作中,他时常忽胖忽瘦,“我一休息就会放松、放纵自己”,准备开拍前一两周开始突击减肥。阳光、健康、冲动、多情……那是角色,不是陆毅。生活中的他慢慢悠悠,被赵宝刚要求走路别慢吞吞,要大步流星。蛰伏在家的一年,他打游戏、做汽车模型,组装家具、浴缸,没有曝光率也不着急,“就是待着,过着非常平凡的生活,特别满足。以前跑来跑去,没有安全感”。
很少有男人喜欢在家里闲着,但陆毅非常恋家,他至今没有在北京买房子,因为依恋上海。他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上海和俄罗斯,这两个地方不像北京让他紧张,“我会把生活看得比工作重要,我不会为了工作改变生活状态”。又回到30岁的话题,既然这么享受悠闲,那就当一辈子偶像好了。可实际上,那段休息并不是陆毅心甘情愿的。曾经的“四大小生”,陆毅、陈坤、刘烨、佟大为,都面临着30岁的转型期,想当老奶油小生,内地的电视荧屏未必同意。凡是能演到50岁的电视剧男演员必定有个忘记外形的过程,即便长得好看也不能强调这种好看,而是往糙里收拾。
“这几年从工作到生活我走的道路都比较正,到我这个年龄,该展现一些不同的东西给大家。一是拼文化底蕴,二是拼阅历,演员肯定比别的职业丰富很多,尤其是男演员,上了年纪所展现的东西要不一样,女演员更多是青春靓丽,男演员拼的不是外在,只是阅历多了才有底气。”30岁之前他一直演偶像,赵宝刚也说“陆毅在走下坡路”,不看好他的未来。“我可以演更加深刻、厚重的角色,但一直没人找过我。大家只记得光鲜、亮丽的我,这对于我很轻车熟路,我演了很多现代戏,剧本都不用去看,我就知道这人物是干吗的,怎么演都是这样,太没有难度、挑战,会让人盲目。”他接了一部叫做《浮华背后》的电视剧,戏里他被毁了容,整容后的角色还是他扮演的,但要化一种较为苍老的妆,让观众理解成他样子改变了。这个难度对于实力派演员也不容易,无论播出情况、收视都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而且那个阶段每一部戏都是这样的结果。
孙红雷在《永不瞑目》中扮演一个经常暴打陆毅的打手,现实生活中他说:“我是非常非常喜欢陆毅的。我要是女孩子我肯定嫁他,因为他身上散发的是一种正气。陆毅很实在,这一点我很喜欢他。”
陆毅自己对这样的夸奖很是认同,老天爷赏饭吃,令他简单、没有阴影,他开玩笑说:“我一身正气,孙红雷一身邪气。”《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的王一民原定孙红雷,陆毅当时想:“咦?那我可以演玉旨一郎。”结果孙红雷没档期,陆毅演的王一民被评论称为帅得不像地下党。陆毅说:“‘007’难道不帅吗?”他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演,可是从没有人找他演坏人,好不容易在《花样的年华》中扮作黑社会老大,做的也是正义的事业。他说:“我演坏人,那谁演好人呢?”
有时他也会说:“大家都觉得我挺顺的,其实我付出的比谁都多。”究竟如何付出过?他想半天想不出来,说:“像赵薇也是一夜成名,她在各方面承受的东西比一般演员多很多。大家看到的演员都是很光鲜亮丽的,在访谈节目中才会说到,但这些苦难别人也会经历。”只是赵薇的精神压力大家可以一目了然,而他觉得无从讲起,肉体的疲累算得了什么?陆毅也承认自己是太幸运的人,很多事他不愿意与无关的人分享。
他演了20多年戏,但演戏对于他只是个职业,他承认拍过有目的性,只为赚钱的戏。至于是哪些戏?“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还是不要说了。”他大学毕业时,母亲面临着下岗,第一次得到金鹰奖,他的第一反应是把奖品奥迪车赶快卖掉,为父母还房贷。他畅想着如果不当演员,他会是名技工,因为他从小就喜欢拆钟表。“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这一直是我喜欢的。下了班,回家与家里人一起吃晚饭,然后一家人聚在一个小客厅里看看电视,不时评价几句电视剧中走红偶像明星的表演。周末,陪女朋友一起逛逛街,找一个小馆子解解馋或到一家咖啡厅聊聊天,或者去同学、同事家串串门……然后结婚生子,做父亲。”
当演员这一切他也会拥有。“今年做了父亲,人生就完美了。”他说,“当然现在这种状态更幸福,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很重要的元素,这个行业让我充满自信,人际关系、权利方面,得到很多。”他也重新发掘了对工作的兴趣,谈起苏东坡和诸葛亮话明显稠密了许多,或许诸葛亮是他最重要的角色,“这个重要不是角色多么难演,而是这个角色是大家最关注的”。第一任导演想起用他,剧组解散换了高希希导演后,陆毅破了自己不毛遂自荐的习惯,打电话问高希希:“我已经看过剧本,还算数吗?”高希希担心他的文化品位,让他看100万字的阅读量。有唐国强在前,诸葛亮已经成了奶油小生转型为成熟演技派的肥沃试验田。“我很有底气。”陆毅说。■ 血色童心军旅电视剧赵宝刚永不瞑目中国电视剧陆毅战争电视剧